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路運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中基于湖北公路運輸行業特點,通過校企合作分析公路運輸專業職業崗位群,開發出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人才培養方案,重建課程體系,構建生產性實訓平臺,探索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四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職業崗位需求。
【關鍵詞】公路運輸;工作任務;培養方案
1研究思路
公路運輸行業是湖北支柱行業,也是現在大力發展行業。專業教學團隊與企業專家共同進行崗位調研,確定職業崗位群,分析崗位工作任務,確定崗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課程。
2公路運輸行業職業崗位調研
根據公路運輸行業特有工種目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公路運輸行業)和企業崗位規范確認職業崗位群,將“汽車客運服務員”“運輸調度員”作為主要工種,引人“運輸安全管理員”、“運輸信息員”、“路政管理員”、“物流相關崗位”等相關職業工種作為本專業畢業生的拓展就業崗位。
3公路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確定
3.1確定公路運輸行業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湖北及中部地區,服務交通運輸行業公路運輸與管理,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必備的文化知識和扎實的公路運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具備道路運政管理、交通行政執法、汽車運輸企業經營管理、道路運輸站場管理、汽車運輸安全管理所需的能力,滿足運輸企業生產、公路站務管理、運政管理等工作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3.2確定公路運輸行業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根據公路運輸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重點,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突出公路運輸管理職業教育特色,實施“四個對接、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企業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相對接、學習內容與工作任務相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對接、實習實訓環境與真實工作環境相對接。通過四個方面的對接,為道路運輸行業和湖北省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端技能型性專門人才。
4公路運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4.1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依據“公路運輸專業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轉換”的路徑,針對公路運輸實際工作的需求或任職要求,參照公路運輸行業職業標準,遵循公路運輸人才成長職業規律,構基于公路運輸工作業務流程的課程體系。
4.2課程體系構建步驟
4.2.1通過對職業崗位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由專業教師和企業行業技術專家以及一線技術人員組成專業課程開發設計小組,針對湖北及中部地區公路運輸管理專業職業崗位(群),采用訪談、問卷、研討、論證等方式,依據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工作任務出現的頻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載的知識與技能水平,通過崗位分析確定本專業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
4.2.2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整合,確定行動領域
通過研討、論證等方式,廣泛聽取企業和學校等各方意見,根據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能力點不同,將相近工作任務按能力階次進行歸并和分層、分類,同時參照汽車客運服務員、汽車運輸調度員2個工種的國家職業標準歸納出本專業所必需要的行動領域。
4.2.3通過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解構與重構,實現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的轉化
由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匯集企業行業技術專家、實際生產一線的技術能手、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和教學專家,參照公路運輸管理國家職業標準,結合教學資源的整合,根據工作任務的系統性和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規律,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實際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開發出公路運輸專業主要學習領域。
4.3專業課程開發
4.3.1理論課程開發
理論課程開發內容主要包括:課程標準、整體設計、單元設計等。課程的開發上選取若干項目或任務作為情境教學的載體,將職業行動領域的工作過程融合在學習情境中。例如:汽車運輸企業管理開發為這幾個情景:汽車運輸企業經營管理、汽車運輸企業經營決策、汽車客運站務管理、汽車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運輸安全管理開發為:駕駛員安全管理、車輛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交通事故分析4個情景。
4.3.2實踐教學課程開發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和崗位任職標準(要求),貫徹“理論與實踐并重,技能與人文融通”的理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生職業成長規律,以校內實訓室、校外合作實習企業為依托,建立符合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基本實踐能力與基本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課程。
5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
以學院“四方參與三級管理”(政府、社會、行業企業、學院四方共同參與,院、系和教研室三級管理)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為基礎,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四對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不斷完善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加強教學過程監控,完善多元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體系,有效改進機制建設,實現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
5.1各環節質量標準
成立校內外教育專家、專業骨干教師、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專家等組成的專業質量標準建設團隊,通過廣泛調研,分析探討、實踐操作、總結完善等過程,以優化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為主線,構建包括課前環節質量標準、課程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實踐環節質量標準、學生頂崗實習質量標準四大模塊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5.2教學過程監督
建立了教學監控的“四保障”系統,分別為日常教學監控體系、教學督導監控體系、校內實習實訓監控體系、校外頂崗監控體系。建立了院、系、專業三級教學督導小組,執行各級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系列文件,各主要教學環節(備課、課堂、作業、習題、答疑、考試、成績、實踐等)均有規范制度,控制有效。教學信息員深入課堂,發現問題及時與授課老師進行溝通。將監控結果直接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等級掛鉤,形成自覺遵守教學制度的氛圍,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5.3多元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體系
建立就業(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質量評價制度和反饋體系,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專業培養質量的主要指標,并對畢業生畢業后五年的發展軌跡進行持續追蹤,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調整創新、教學質量管理的主要依據。
6結束語
在公路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完成了專業調研分析報告,校企專家共同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形成了一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長效機制。開發了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企業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相對接、學習內容與工作任務相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對接、實習實訓環境與真實工作環境相對接的凸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色。
作者:金濤 單位: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