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合作辦學條件下管理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管理會計課程的特點、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經濟管理類課程,會計學專業作為其中的二級學科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中管理會計學這一課程絕大部分都是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和學位課,其地位是邊緣交叉學科,開設時間是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和企業管理(或管理學)課程之后,財務管理學課程之前,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了解和掌握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以資源效益為中心,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需要為最終目的,使學生掌握達到這一目的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這些信息包括會計信息、管理知識、企業構架、組織管理體系等方面;而技術手段既有定性的分析、比較,也有定量的計算、預測、控制等方法。定性的分析法有專家調查法,頭腦風暴法等主要以描述性的為主,這些內容學生學習起來難度不是太大;而定量的分析法,主要有時間序列預測法、微積分的運用、概率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數學方法和模型,這些方法的運用和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2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的目標是利用會計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或依據,其決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和財務會計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聯系是同屬于會計學科,為企業服務的最終目標是一樣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①但區別也顯而易見,財務會計記錄提供的是過去業已發生的歷史資料和信息,受明確的會計準則和嚴密的會計制度約束,提供的信息規范而統一,要具有可比性,強調的是信息的可靠性;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其顯著的問題是過去的業務記錄,強調信息的可靠性,體現未來的相關性差。在現有信息的基礎上分析預測、統計整理進一步加工才能達到未來適用的信息或決策依據,以為信息相關者所使用,這一過程就是管理會計的任務和工作。
3.1合作辦學一般現狀分析
山東各高校都有合作辦學項目,其教學培養目標是在與合作單位互相協商討論后共同制定的,概括起來無非是以下幾方面:一是對于有出國要求的學生加強英語教學或開辦英語培訓班如雅思等,目的是通過語言門檻;二是雙方確認部分課程在中方教學單位取得合格成績后,外方予以承認,出國后不需要再修;三是針對部分入學分數普遍偏低的學生,如何能夠使其盡量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能夠畢業。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目標差別很大,學生乃至家長對合作辦學的認識了解不準確,不同的目標導向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側重點差別明顯,學生人數又多,外教的小班化在中國根本行不通,帶來了教學處理上的困難,效率不高,這些問題帶有顯著的共性。
3.2合作辦學條件下知識溢出水平及接受選擇
知識溢出和知識傳遞需要溢出主體和吸收主體的共同作用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作為知識溢出的主體,知識的傳遞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從認識論的角度劃分,按照知識能否清晰表述和有效轉移可以將其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能夠以一定編碼系統如語言可以完整表述的知識,通過書面文字表達、通過記憶等方式直接存儲掌握的;隱性知識是指那些難以言述的知識,需要通過交流和實踐來領會傳遞,要求雙方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相互信任和理解能力,才能實現有效傳遞。就目前合作辦學特別是濟南校區的管理會計教學現狀來講,知識的溢出者教師對企業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是可以勝任教學工作的。而知識的接受者——學生的吸收能力有顯著的差距,表現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基礎數學知識和思維等方面都需要改進和提高,特別是在注意力集中方面不夠專注,導致很簡單的內容都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隱性知識的傳遞層次在目前條件下基本沒有可能實現,只能是在顯性知識傳遞上去進行。具體到專業培養目標是就應降低標準,在按一本學生水平制定的培養計劃中調整,授課內容應當像高等數學那樣分層次、分專業、分事項講授,如對會計學本科專業,其中的成本控制和標準成本事項必須講授,因為將來的職稱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考試是必考內容,而對國貿專業的這部分就不必講授,因為他們將來不考,成本會計也沒學,沒有成本方面的基礎;對涉及到的數學方法數學工具,用到微積分和概率論就可以了,至于線性規劃則不必用。培養目標定位與顯性知識的傳遞,學生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和決策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這在目前是比較現實可行的,隱性知識的傳遞有待于以后的繼續學習和領悟。
3.3合作辦學條件下學生成績測定
針對管理會計課程教學計劃、授課內容及課堂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之后,成績測定環節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這是與內容調整不可分割的。應改變過去期末一次考試決定最終成績的方式,加大平時的出勤、課堂上回答問題、作業、單元測驗的成績的權重,以督促學生將功夫用在平時,免得期末跟不上學習進度,這些做法在前幾屆已經實行,效果還是不錯的,應當繼續堅持下去并不斷微調。具體到各專業如會計學本科,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依然比較大,因為工作后的目標導向是CPA考試和職稱考試,仍然是閉卷方式,現在必須要求熟練掌握的內容不能減少,標準不能降低,這是對學生的將來負責。而對國貿專業,則以通過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基本的預測決策方法這些顯性知識為主,使其了解一些企業的概況和會計的知識就夠了,這些是國貿專業的輔助要求,符合其培養目標。
3.4關于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
理論教學結束以后還應當安排實訓和實習,這是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對顯性知識更加熟悉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其期末考試成績的提高,縮短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實用人才是非常有幫助的,每年許多學生實習體會的字里行間都可以驗證這一點。實訓的實踐以一周為宜,實訓內容可以是與練習題類似的對基本知識、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熟悉,也可以做四到五個案例分析。本文認為當前教育模式下進入大學的學生們對企業基本沒有什么了解,教材里面的甲乙丙丁項目或產品很難變成他們腦海中的現實,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客觀不足。可喜的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點,也正在做出改變。有的高校已經實施或將要實施的學分制也許能夠對理論和實際巨大脫節的現實有所改變。實施學分制后如果能夠在制度上使得學生有機會和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到企業去實踐一段,再來學習管理會計內容會有很好的效果。
4結束語
在當前合作辦學條件下,面對濟南校區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現狀,在可以預見的幾屆之內,管理會計教學應當因材施教,以傳授顯性知識為主要目標,不必追求隱性知識的傳遞,并以此為目標來調整各專業的培養計劃、授課內容、成績測定和實踐環節,才是現實和可行的。至于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有待以后的不斷學習。
作者:接民 富元齋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