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鐵路管理會計原則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鐵路管理會計概念與含義及組成
1.1管理會計概念。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
1.2管理會計的含義:是通過一系列的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統計以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使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各個責任單位和整個企業日常的和預期的經濟活動及其發出的信息進行規劃、控制、評價和考核,并且幫助企業管理當局對保證其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作出最有決策的一整套信息系統。
1.3管理會計組成。管理會計(ManagementAccounting)包括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兩大組成部分。我們研究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演進,是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審視管理會計各個階段的變化和發展,結合考察管理會計研究焦點的演變及未來管理會計工作的變動趨勢,試圖從中得出對管理會計學術研究和實務運用有益的啟示[1]。
2鐵路管理會計起源
管理會計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早期企業管理層對內部計量的運用。當時的紡織、鐵路、鋼鐵業等企業為了衡量內部生產過程的效率,在市場交易信息之外,開始對企業內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蘭的利曼(Lyman)紡織廠以復式簿記為基礎,首創了一套成本會計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會計信息,能反映產品成本、工廠布置變化影響和對原棉收發的控制情況。鐵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會計方法,主要包括記錄和匯總現金交易,編制匯總成本財務報告,進行營業統計等。19世紀80年代起,鐵路公司的成本會計方法被更大規模的銷售企業、鋼鐵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發展。銷售企業按部門和地理區域統計關于銷售周轉的明細情況,并編報類似于后來收入中心所用的業績報告。而鋼鐵公司對協調、控制所需的統計數據進行了發展,將鐵路業早已采用的會計憑單制度(Vouchersystemofaccounting)加以引進,并將成本報表作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Carnegie)鋼鐵公司將成本報表用于業績評價、質量檢查、副產品決策、銷售定價等方面。但這時的成本控制還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間接制造費和資本成本(如折舊和利息費用等[2]。
3鐵路管理會計體系內容
管理會計不同于財務會計,它是一門指導企業經營者如何提升業績和經濟效益的管理技術(內部會計),管理會計報告用于內部管理者,不同的商業環境需要不同的管理會計體系,這與財務會計大大不同,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戰略目標等不同的經營環境需要個性化的管理會計系統!從事管理會計應用人員(經濟師\會計師\管理師等),需要對企業生產銷售采購物流等全部經營情況全盤掌握,商業知識淵博,幫助決策和指導業務經營[3]。鐵路管理會計體系內容。包括會計管理體制、會計人員管理、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檔案、會計管理等。
3.1會計管理體制,董事會領導下的董事長負責制,還是董事長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機構設置,機構職能及分工,對分支機構的會計管理等。
3.2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包括崗位設置,職責分工,內部控制,輪崗要求,會計交接,從業資格,任職要求,學習培訓,考核獎勵等。
3.3會計核算制度。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薄,財務報,主要經濟業務事項賬務處理等等。
3.4會計監督。指單位內部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法享有經濟監督檢查職權的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成立的社會審計中介組織,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善性以及本單位內部預算執行情況所進行的監督。
3.5會計檔案。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資料。
3.6會計管理體制。會計管理體制就是一定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的時期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介入會計活動,對會計活動進行干預、干涉、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機制上的安排,以及據此所制定的一系列會計規范。這一定義所要強調的是以下三點:其一,會計管理體制是一定的國家或地區在判斷自身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基礎上所作出的選擇;其二,任何會計管理體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都是如何干預、干涉、控制會計活動;其三,會計管理體制具有動態性,即它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環境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改革。
4鐵路管理會計原則
4.1決策有用性原則
這一原則分為首要質量特征和次要質量特征兩個層次1)首要質量特征(1)相關性原則。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提供信息時,要充分考慮信息用戶的需求以達到決策有用性。(2)可靠性原則。是指確保管理會計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2)次要質量特征(1)一貫性原則。是指對信息的加工處理方法應保持一貫,便于不同期間信息可比。(2)可比性原則。是指能使信息用戶從兩組經濟信息中區別其異同的質量特征。
4.2提供信息的約束原則
1)成本效益原則。指提供管理會計信息帶來的效益高于需要花費的成本。2)重要性原則。指管理會計信息對管理者做出決策或對責任單位進行業績評價等將會構成重要影響。3)民主性原則。進行各項決策分析和編制預算時,應遵循目標管理的原則,實行參與制的民主管理方式,即走群眾路線。4)靈活性原則。這一原則包括諸多方面。
4.3針對用戶的質量原則
1)可理解性原則。是指信息用戶對傳送的信息能弄清楚的能力。2)可接受性原則。是指信息用戶對已出現問題的說明與計量標準的認可程度。3)激勵性原則。是指信息用戶與組織之間為保證“目標一致性”所做出的努力[4]。
總之,保持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必要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但同時要不斷的更新管理會計的使用范圍和內容,使它能夠隨經濟的前進而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