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財政部制定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規定各行政事業單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高校的財務管理體制、模式等也將隨之發生很大的改變,本文將在新形勢下分析高校財務管理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意義,并通過提高思想認識、建立管理體系、強化信息化建設、培養和建立專業化管理人才隊伍等方式,促進高校財務管理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管理會計;政府會計制度;高校;財務管理
一、高校財務管理現狀
(一)財務管理認識不高,重視程度低高校的工作重心在教學和科研,財務管理只能算是一項服務職能,絕大部分高校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只將其局限于財務處這個部門的工作職責,缺乏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的統籌規劃。學校各級人員甚至包括財務管理人員都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和風險防控意識,更是未建立財務活動與風險管理防控預測監督體系,導致財務風險和問題不斷沉淀、積累,嚴重影響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學校的整體發展。
(二)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滯后、不健全高校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制度建立存在滯后性和不健全情況。很多高校一個財務管理制度可以沿用至5年甚至10年以上,不進行修訂和變更,很多舊制度因為時間和形式的變化,成為財務管理和學校發展的絆腳石。制度制定不健全,缺乏研究,流于表面,照搬照抄現象屢見不鮮,存在諸多漏洞和缺陷。制度制定與執行脫節,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與時俱進的制度體系。
(三)財務預算管理規范化程度低高校財務預算管理長期處于“增量預算”的階段,在以往的數據的基礎上,每年追加一點,基本上沒有考慮到具體情況的變化和資金使用效益。對項目資金使用結果沒有相應的監督和績效評價制度,在有限的財力下,沒有降低成本和啟發新觀點的動力,也很難實現“把錢用在刀刃上”的目的。
(四)缺乏績效考核管理機制經費的使用,缺乏績效考核評價制度,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有些項目經費資金執行率低下,賬上長期留存大筆余額,而有些項目卻無資金可用,使得高校整體資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導致難以調動教學和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制定的績效考核評價方案的,考核要么無標準,要么是標準不切實際,成為一紙空談,以上現象嚴重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定義
管理會計的職能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對已有財務數據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分析,以提供給管理者準確、客觀的信息數據報告,從而使得管理者做出更為科學的、有效的決策。二是通過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修正,保障經濟活動嚴格按照決策預定的軌道開展及完成。
三、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實施現狀
我國高校從20世代80年代中期就出現了高校管理會計實踐的雛形,但是現階段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的應用還是處于初始階段,外在原因:我國高校的資金性質、撥款方式、使用規定及財務管理過于行政化等;內在原因:①在高校全面大發展的背景下,教學和科研是發展的核心和重中之重,財務管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于財務處一個部門責任和義務,管理者一般都不大重視。②由于高校資金流的大幅度增長,業務量也在成規模化的翻番,財務工作人員疲于應付日常的會計核算,而忽略了應有的管理職能,造成管理會計應用停滯不前,過于表面。
四、政府會計制度下,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本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變革:第一,創新會計核算雙基礎,構建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核算模式和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核算模式相結合的政府會計核算新模式;第二,通過設置雙體系會計科目來實現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雙功能;第三,形成財務報告與決算報告的雙報告體系。改革以“雙基礎、雙功能、雙報告”為核心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也給高校在財務管理上提出了更高、更嚴、更規范的要求。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變得尤為突出,將管理會計納入高校財務管理的實際工作中,積極促進財務工作的轉型升級。
(一)建立健全高校財務管理會計體系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第一,需要提高高校領導班子對財務管理和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視,要將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納入學校財務戰略的重要位置;第二,結合政府會計制度,科學系統的進行理論體系籌劃,積極構建適合學校本身實際情況、促進學校發展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第三,學校各級部門要相互配合協調,尤其是財務部門,要圍繞學校財務戰略和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制定和建立起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第四,財務人員要首先提高認識,加強學習,做好宣傳,讓學校領導乃至廣大師生都能更新財務工作的管理理念。財務人員不僅要將管理會計應用到財務工作中去,而且要讓其貫穿于財務管理的各個重要方面,從而使教育資源分配能夠得到最大的優化,推動高校穩步高效的發展。
(二)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不能僅僅單靠人力,這是不切實際的,信息化建設的同步推進是必要的。現階段,高校內部管理存在很多的信息系統,如教務系統、人事系統、財務系統,等等。就財務系統而言,也會分財務核算系統、財務預算系統、財務學費系統及財務支付系統等等,各系統之間,多數都是獨立存在的,之間沒有關聯性,因此造成數據傳輸、校驗、核對及分析面臨巨大的難題,靠人工花費很大的時間精力才能出一份報表或者報告。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和內控制度建設的推動下,高校應該建立大數據系統,讓各個信息系統數據能通過大數據庫建立聯系,并將管理會計體系中的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效益、業績考評等適時、合理的嵌入財務管理核算系統中,及時、準確地反應財務數據,提高各項數據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全面反映學校各項業務活動的數據進展,為決策者提供數據支持和信息保障。
(三)管理會計人員隊伍建設高校財務人員要從傳統報賬模式轉變為管理模式,首先,要解決的是人員緊缺問題,高校要在控制行政人員數量的同時,要按照實際情況去分析和把握高校財務人員數量問題,要重視財務工作,根據經費增長速度和財務工作的復雜化程度,適當增加財務人員編制,也可以制定有關政策,對于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報賬人員,可以放低應聘標準,如本科生也可應聘或以勞務派遣的方式應聘,這樣以前的業務骨干便可以抽身去做管理會計的工作;其次,是財務人員要提高思想意識,加強學習,要將傳統的報賬型會計觀念轉變為的管理型,要熟悉和掌握管理會計的理論制度體系,清楚管理會計工作的實質和內涵;最后,要做好人才培訓工作,定期、定點對財務人員開展理論和業務培訓,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及專業素質,建立人才評價體系,制訂管理人才的選拔標準和監督管理機制。
五、結語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不只是一個報表或報告的填報者,是為高校決策者提供決策數據支持和信息保障的管理者,高校應該將管理會計分析報告等作為決策制定的關鍵要素,讓管理思路能更加清晰化,決策能夠更加科學化,從而使學校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促進高校教育科研事業能快速、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春華.基于高校管理會計的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5,26(1):68-73.
作者:張曉浩 胡禮萍 單位:中國計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