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改課題管理信息化流程改造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介紹傳統教改課題申報及管理階段所體現出的背景問題,通過網上問卷開展實證調查研究。問卷分析說明教改課題申報與成果管理的信息化流程改造勢在必行,結合“教改課題管理系統”系統功能進行分析與結構設計,闡釋信息化流程改造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教改課題;問卷分析;教改課題管理系統;信息化流程改造
1引言
高校的教改課題在申報、受理審核、評審立項、過程管理和結題管理等環節中,涉及的業務流程多、工作量大。傳統的處理方式是以人工操作為主,工作效率較低。通過網上問卷開展實證調查,本文對甘肅中醫藥大學的教改課題申報及管理階段所體現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對教改課題管理系統進行結構設計,為高校的教改課題信息化管理提供參考。
2課題管理存在的問題
甘肅中醫藥大學的教師教改課題是遵循“申報-審核-立項-研究-結題”的基本流程。教改課題申報管理工作過程周期長,申報及受理均需要占用相關業務崗位管理人員的很多工作量。評審過程需要組織專家、場地以及相當數量的紙質材料,耗費人力物力。此外,教改課題研究的過程化管理比較欠缺,無法做到對教師教改立項研究課題的動態管理,缺乏監督機制,導致教改立項課題完成質量參差不齊。長期以來,學校歷次教學研究與改革課題申報均以通知形式下發,提供了課題的指導思想及立項范圍指南,但相對寬泛。一線教師做教學改革研究時缺乏參考性內容。而以往的結題研究成果,均以紙質方式存檔入盒、入柜,處于“沉睡”狀態,教師鮮有主動查閱參考行為,對教改課題研究的培育缺乏支撐。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課題應該有其實用價值和生命力,體現在它的參考和應用推廣方面。所以在成果文檔的管理方式上,缺乏一定的信息載體來展現和優化。與各級各類科研管理及申報系統相比,教改課題管理系統在國內高校開發應用較少,教改課題申報與成果管理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但對其業務流程進行信息化改造和處理勢在必行。在文獻研究方面,周茂平撰寫的《加強教改立項課題研究過程管理提高課題成果應用價值》一文,提出教改立項課題的研究也應該加強研究過程的管理,加強教改課題的培育,搞好開題論證,強化中期檢查,注重階段成果的轉化,嚴格成果鑒定驗收[1]。曲國偉等學者撰寫的《強化教改立項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策略》一文,指出對高校的教學改革進行研究,不僅應研究教學內容,還應研究實施的具體過程。教育改革的課題立項工作會受到過程管理質量的影響。本文針對教改立項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進行研究,提出優化措施[2]。在教改課題的系統化研究設計方面,柯芬芬撰寫了《高校教改課題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一文,提出為了解決紙張浪費嚴重、教改課題與科研人員管理難、評估工作量大以及工作效率低等問題,設計并完成了高校教改課題管理系統,通過對教改課題申報、開題、中期以及結題等工作實現信息化操作,滿足高校教改課題管理的要求[3]。雷蕾等學者撰寫了《精細化管理在高校教改項目及成果管理中的應用》一文,指出教改項目管理人員應該為不同類型和不同形式的成果搭建相應的推廣應用平臺,并進行精細化管理。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到教改項目及成果管理工作中,能提高教改研究管理水平,保證教改項目開展,提高教改成果質量,促進教改成果的推廣應用[4]。在國內教育機構及高校應用方面,有文獻指出,目前浙江、黑龍江等省在使用教改管理系統,但是功能相對簡單。江西省實現了“江西省高校教改課題管理平臺”。江西省省級教改課題管理平臺受理江西省內96所高校的教師關于教改課題的提交,專家審核和評定,并統計審核結果。江西省高校教改課題的申報,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的提交都需要通過管理平臺提交相關材料。從系統平臺功能分析,主要實現了用戶信息管理、課題申報管理、結題管理等功能。據了解,甘肅省內各高校在教改課題管理方面均差不多,相比完善的各類科研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教改課題項目信息化管理方面尚屬空白。
3調查問卷分析實證研究
3.1基本情況
課題組通過問卷星平臺設計了網上問卷方式,面向一線教師,了解教學改革課題申報中的問題現狀,開展總結和分析。為期一個月,共收到有效問卷62份。
3.2問卷分析
問卷顯示,參與調查的老師年齡在45歲以下占了72%,教齡25年以下占了95%,這也符合當前多數高校教師以中青年為主的特點。對教學改革的投入度選擇“非常投入”的占了4.84%,選擇“較多”的占了22.58%,選擇“一般”的占了43.55%,說明近年來教師對教學改革有了進一步認識。對于當前學校的教改申報流程,選擇“過程繁瑣”的占了20.97%,選擇“過程一般”的占了66.13%,對于學校教改課題管理流程,選擇“不熟悉”和“熟悉”的各占了50%,說明教師對傳統教改課題申報和管理流程有一定的抱怨。對于在網上進行教改課題全流程應用,有80.65%的老師選擇了“愿意”。對于問卷“如果對教改成果實現檢索與展示,可以避免和減少重復立項,您認為是否對您申報教改課題有所幫助”,有75.81%的老師選擇“有幫助”。對于問卷“是否認同教改課題申報與成果管理的信息化流程改造對培育和申報教學成果獎有所幫助”,有83.87%的老師選擇“同意”。問卷顯示,一線教師對于教學改改逐步在投入,對教改課題申報與管理過程更希望方便、有效,對于信息化流程改造抱有很大期望。雖然只限一校,不足以代表,但體現出了高校的普遍現狀。
4系統流程分析與功能設計
4.1系統流程分析
構建適合甘肅中醫藥大學實際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即如圖1所示的完整閉環體系,實現精細化管理。此業務流程也是多數高校教改課題申報管理的常規流程。系統設計遵循業務的常規化過程,并進行信息化管理流程的精細化設計。
4.2系統功能分析與結構設計
(1)設計并開發適合甘肅中醫藥大學實際工作需要的“教改課題管理系統”,提供信息化管理平臺支撐。前期主要實現“申報管理”和“成果管理”兩個主要模塊。其中申報管理模塊主要解決教師在線申報與專家在線評審等主要問題。(2)用戶及權限管理主要是在“系統管理”模塊實現。權限管理,包括角色管理與用戶權限。角色管理主要是系統管理員角色、專家角色、教師角色。用戶主要分為專家用戶、教師用戶及管理員用戶。通過角色管理,可以自由定義用戶的角色,也可編輯、刪除已定義的角色。當某一角色被用戶所引用,則不能刪除此角色。在用戶權限界面,可以編輯用戶所屬角色,定義用戶的權限動作,包括添加、刪除、編輯、瀏覽等。同時,可將用戶權限動作復制到其他用戶[5]。該模塊還包括用戶管理,自由添加、刪除、編輯用戶,其中用戶信息計劃在后期同步到校園網統一認證系統。
5信息化流程改造的作用和意義
(1)構建適合甘肅中醫藥大學實際工作需要的教改課題申報與成果管理信息化管理流程,提供信息系統平臺支撐。即構建“課題申報-受理審核-專家評審-課題實施-過程跟蹤-結題受理-成果入庫-成果推廣”的完整閉環的信息化流程體系。管理工作由人工處理轉變為信息化處理,減少工作人員和一線教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系統動態跟蹤教師申報課題、立項開題、中期研究、結題審批等整個項目管理過程。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教師“重結果(立項或結題通過)、輕研究過程”的現象。針對教改立項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進行信息化流程支撐,有力確保教改課題的研究質量和水平。(3)對以往課題研究成果實現信息化存檔管理和展示,方便教師查詢了解。這樣有效支撐教改課題研究的培育,促進教改成果的推廣應用,再次發揮其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周茂平.加強教改立項課題研究過程管理提高課題成果應用價值.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6(02):86-87
[2]曲國偉,楊靜,袁曉棟.強化教改立項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策略.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29
[3]柯芬芬,劉清華.高校教改課題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科技廣場,2013(08):25-28
[4]雷蕾,謝大蓉.精細化管理在高校教改項目及成果管理中的應用.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1,23(04):111-113
[5]林慶華.基于.NET的信息化系統設計與實現.福建電腦,2015,31(08):103,139
作者:陶維天 陳光順 楊昆 趙忠揚 王艷波 單位:甘肅中醫藥大學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