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下的學生雙創能力培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匠精神是我國傳統職業精神美德,在現代社會提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環境下,工匠精神給大學生雙創培養指明了發展方向,創新旨在提高大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創業是創新的目的,而工匠精神就是人才培養的思想內核,也是人才職業生涯長遠發展必須要具備的精神境界,將工匠精神融入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大學生雙創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工匠精神;雙創;能力;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作為向制造業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對于人才的技能、素質的培養越發重視,社會發展也需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新型人才來打通更多的發展道路,工匠精神是契合社會、市場需要的培養理念,在當前社會追求短平快利益最大化的風潮下,回歸工匠精神,回歸職業本心,才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正確指向。
一、工匠精神對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蘊含著創新意識工匠精神是傳統匠人身上的一種職業特質的表現,它包含著多種維度,體現了工匠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我國的很多百年老字號的延續發展都是對工匠精神的解答,也是現代社會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雙創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前的社會環境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和舞臺,在大學生求學生涯中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思想,有利于讓大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的提升,注重對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有利于他們更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環境,適應崗位,滿足社會對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有利于他們提升自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進而促進創新創業目標的實現。
(二)工匠精神蘊含著創業意識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縱觀古今,仍舊有很多成功人士從白手起家到業有所成,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價值和社會價值,這其中不乏工匠精神的支持與鼓勵,勇往直前但不忘初心,踏實肯干、孜孜進取,工匠精神就是秉持著一股勁兒,持之以恒,關注困難與風險,膽大心細,求真務實,一步一步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這是創業離不開的精神力量,百折不撓,敢闖敢拼,放下眼前的蠅頭小利,著眼于未來發展,才能獲得更廣闊的天地。當前的社會風潮傾向于短平快的盈利方式,很少人靜下心來去專心琢磨研發,但是真正獲得大成就的人,耐得住寂寞,擋得了誘惑,真正體現了工匠精神的堅韌品質,這也是現代大學生所欠缺的。在雙創教育中強調工匠精神,是為磨礪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精氣神,扶正價值觀念,以科學、正確的理念去社會踐行。
二、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機制存在的不足
工匠精神對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我們已有所了解,但是在人才培養機制上沒有真正體現出工匠精神,融合度不高,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不足,理解偏頗高校對于工匠精神指導雙創教育這一理念是認可的,但是真正落實到雙創人才培養的環節步驟中,卻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和制度,缺乏頂層設計來指導具體操作,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都不夠健全,工匠精神培養難以有切實保障;再者一些高校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略有偏頗,職業院校的目標是向社會輸送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以此為出發點,個別高校的重點就落在實用性上,忽視了學生的職業品格培養,一些學生就業后急躁、不合群、頻繁跳槽等現象十分普遍,這與學生的職業人文素養缺失有很大的關系。
(二)雙創教育內容陳舊,缺乏創新一些高校雙創教育的形式比較單一,也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教育的作用,而且在雙創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對于工匠精神的融入比較刻板,很多時候只是講解基本概念,輸出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操作部分和精神養成部分投入較少,而且現代學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往往一門技術涉及多種學科,雙創教育如果還只停留在針對單一專業的培養上,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會因為“偏科”而導致工作能力不強,創新意識匱乏,對于工匠精神的融入也是一種阻礙。
(三)雙創人才培養的實踐不足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在雙創教育中打好理論基礎后,要落實到實踐中去真正體驗的,但是當前一些高校的雙創實踐活動嚴重不足,對于實踐平臺建設投入不到位,學生缺乏親身實踐的機會,理論知識得不到驗證,時間長了,記憶減退,工匠精神的指導作用弱化甚至會消退;實踐不足造成的另一個不良影響就是學生會把實習的課程當作一種放松消遣,使得實踐流于形式,學生能力提升不足,后期用人單位也不會滿意。
(一)將對工匠精神的思想重視落實到雙創人才培養機制中當前一些高校的雙創人才培養機制并不完善,頂層設計不足的缺點會影響到下一步的政策的落實,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方案,雙創人才培養將出現缺乏理論指導、培養方式滯后、雙創教育設置不合理等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做好雙創教育的頂層設計,將工匠精神的內涵意義充分融入雙創教育機制中,設立大學生雙創教育管理體系,明確規章制度,完善雙創教育方案,并設置雙創教育管理辦公室,負責相關事務的申報、審查、監督、評價工作,保證雙創教育制度切實執行。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對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創新,將工匠精神作為考核評價的一個標準,提高工匠精神與雙創育人的融合度,切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二)將工匠精神貫穿于雙創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一,創新創業要具備工匠技能。創新創業是在具備了扎實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才有機會去實現的,就雙創人才培養來說,要讓學生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才是邁進職業的第一步,在培養方法來說,首先要加強專業課與雙創教育的結合,創新創業的重點在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課堂教學要改變教育的重點,專業課要強化學生關于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專業課上也能了解創新創業,獲取最新專業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讓專業課教學為創新創業服務;其次為學生延請、培養創業專業教師,引入企事業單位的成功人士擔任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結合實踐經驗和教學理論,讓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緊跟時展,抓住市場脈搏;加強以賽促教,鼓勵學生認真對待創新創業項目、比賽,在比賽中獲得更多實戰、鍛煉機會,提升自我能力。第二,創新創業要具備工匠品德。一個優秀的工匠不僅僅在技術上折服人,也要具備高尚的職業品德,當前高校教育對于工匠精神的品質、道德教育可以通過思政教育來實現,德才兼備的人才不僅是高校培養的重要目標,也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在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工匠理念,修身養性,提高職業操守,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社會工作。第三,創新創業要通過工匠實踐。高校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已經是當前雙創育人所必需的要素,一是虛擬平臺,即利用互聯網搭建雙創育人虛擬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先接觸熟悉現實場景,比如企業氛圍、企業文化,在最接近現實的場景中預習職場工作,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體會職業價值;二是搭建實訓實踐平臺,聯合企業整合校內外資源,在校內設置實踐實訓基地,建立創業孵化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業項目,扶持學生有發展前景的項目進行成果轉化,為學生今后真正創業打下基礎,也為學生增強信心,鍛煉意志。
(三)打造雙創文化氛圍,內化工匠精神校園、社會都要營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圍,一些浮躁、功利的不良因素對大學生價值取向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要讓大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不是落伍、老舊的,而是我們發展建設的有力的精神支持和信念信仰,高校要打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加強工匠精神的宣傳和引導,激勵學生努力向前,不怕失敗,吸取經驗教訓,才能不斷成長,校園和社會都要營造一個更加寬容的氛圍,讓大學生不懼創業失敗,有了相關政策的支持,大學生創業也就有了底氣,進一步促進工匠精神和雙創育人協同發揮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吳香菊.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51-54.
[2]張凱亮.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2):21-23.
[3]張旭剛.高職雙創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13):28-33.
作者:易思紅 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