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發展下促進公路交通學生就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出新特點,經濟上的新常態既帶來機遇,又帶來挑戰,同時也對就業市場產生了影響,本文通過分析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針對性的對公路交通專業學生就業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公路交通專業;大學生就業
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新常態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近年來隨著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突出,“就業難”已經成為困擾政府、高校和學生的社會問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都處在轉型期,需要大學生及時調整以適應新特征和新形勢,同時政府和高校也要制定新對策促進大學生就業。
1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及主要特征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經濟新常態體現在一個“新”字,我國目前由過去的一種經濟狀態向新的經濟常態轉型,這個過程是處于由調整轉型到持續穩定的時期,而這種狀態的轉變也是我國經濟不斷優化、轉型和調整的過程。經濟新常態主要特征體現在:首先,經濟發展的增速方面,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過去超過10%的高速增長轉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總量以每年超過10%的增長速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我國也付出環境污染的代價。其次,經濟發展的方式方面,從追求規模和速度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率,經濟增長是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優化的動態調整過程。一方面,我國鋼鐵、水泥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另一方面,教育和醫療等民生行業投入不足。再次,經濟發展的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結構的主體,消費逐步成為需求結構的主體,從增量擴能轉為調存優增,調整生產資源的產業配置。最后,經濟發展的動力方面,從過去的驅動向新引擎轉變,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2經濟新常態下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結合經濟新常態的幾個特征,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動力轉變,分析經濟新常態對就業市場產生的影響。
2.1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用人單位人才需求降低,就業崗位數量會縮減。當經濟增長速度高速發展,企業會采用擴能增產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GDP的高速發展帶動了企業規模和效益的擴大,同時使得企業用人需求增加,新增崗位數量也會相應增加,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會使得人才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變化。
2.2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動力轉變
帶來大學生就業結構的調整。過去第二產業占支柱,產業結構優化會帶來傳統行業的調整,使得該行業學生預期就業崗位不足,結構性失業。公路交通專業屬于土木工程,畢業生主要是進入工程建設企業,例如中交、中建、中鐵等國企施工單位,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公路交通屬于第二產業,同時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家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學生的就業。
2.3經濟新常態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經濟新常態下加速了企業的優勝略汰,也對大學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業生要懂得經濟新常態的影響趨勢,更好地選擇發展前景好的行業領域或就業單位。
3.1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市場就業機制,發展經濟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一方面,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落實好畢業生落戶等政策,支持和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到基層、中西部地區建功立業。另一方面,對于大學生畢業生開展創新創業,要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和資金的支持,鼓勵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3.2高校辦學要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根據國家戰略發展和建設的需要,了解社會需求,確定合適的專業設置和優化的教學內容等,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例如長安大學根據“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施工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成立了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國際班)和交通工程(國際班)兩個專業,以傳統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為基礎,開設一些國際化特色課程,教學上通過英語強化和雙語教學,讓學生具備雙語環境下的交流能力,并配備有國際化師資建設等創新教育方式,為中國大型企業培養既懂專業又懂英語,掌握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熟悉國際工程項目所必須的專業素養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3.3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
經濟新常態下,公路交通專業的大學生們要認清新形勢下所面臨的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要在大學期間要扎實學習好專業知識和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通過去用人單位實習和社會實踐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主動適應新環境和新要求。
參考文獻:
[1]藺思濤.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的變化與就業創新[J].中州學刊,2015.2.
[2]賴雷雨.新常態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J].山東青年,2014.12.
作者:賀鑫 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