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中國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我國是一個農業占基礎地位的國家,人口眾多,所以解決好糧食經濟的問題十分重要。糧食安全問題不單是保障糧食產量、滿足供給,糧食流通市場化也很重要,它是聯系糧食消費與糧食生產的橋梁,而且對保障糧食安全發揮著直接作用并且這個作用的重要性越來越大。解決糧食流通的一系列問題,最關鍵的就是調整好我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流通的體制問題。
首先,我國改革了糧食購銷的體制。我國是從1953年開始實行糧食流通制度,不過是統購統銷的糧食流通制度,仍然對糧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我國在2004年飛出了統購統銷的糧食流通體制,全面放開了糧食購銷市場,實現糧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場化。
其次,我國在農業稅方面給予了農業發展很大的幫助,我國在2004年就已經取消了農業稅,這不僅給農民減輕了很道德種糧開銷,同時也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為我國的糧食產量的增加的開拓了更寬廣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糧食收購價格方面、信貸方面,我國政府也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僅提高了糧食的收購價格,還減少了糧食的定購數量,從而也間接的使糧食產量快速增加了。
二、中國糧食經濟的未來與發展
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匱乏的狀況。再加上我國的農業基礎本來就不雄厚,所以怎樣保持糧食的平穩增長,使之與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對我國來說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1994年國外的一篇名為《誰來養活中國》引起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引起中國對能否養活自己這個問題有了極大關注。同時國外的一些研究人員也為我國的糧食問題做出建議:第一,對于中國的糧食問題中國人要憑借自己的力量來解決?,F在已經不是單純解決國民的溫飽問題了,還要保證我國糧食的流通,糧食市場的穩定有序進行。當然保證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還是首要的。第二,中國要重視在農業方面的科技投入。例如,農業用具的改進,農業機械的改革。更重要的還有研究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的產量,還要加強有關糧食的機構的科學建設。第三,在發展農業時要著重綠色農業的發展。將農業資源的利用更高效,減少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加大科技研究,使農業發展可持續化。
(一)中國人可以養活自己
對于國外一些專業人士對我國糧食問題提出的疑問,在此我有絕對的把握說我國未來的糧食生產量絕對能滿足國民的需求,并且我國未來的糧食經濟將會更好的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國,自然而然就擁有十分雄厚的勞動力資源,尤其是農村勞動力。中國人完全能夠做到糧食自給;我國的國土面積在世界上處于第三位置,所以我國的國土資源相比較來說也是豐富的,并且還有很多國土資源尚未開發。我國只需高效的開發并使用,使其功能得以發揮,將會為我國帶來充足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全民小康,并且實現全民富裕。
(二)中國人養活自己不是易事
不過,周全的考慮我國國民憑借自己的力量發展糧食經濟,養活以13億為基數并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人口,確有一定困難。根據我國當前糧食的生產趨勢,我國糧食要想進行更深的發展,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由于我國農業的投入減少,致使我國農民對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減小,又加上當前農業的生產條件的欠缺,我國的糧食生產的綜合能力沒有那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發展農業科技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條件,我國的糧食生產就會出現很大危險。第二,糧食種植所獲得的利益較低,因此農民對種植糧食的積極性減小了。除此之外,我國的糧食生產還承受著人口這更為嚴峻的壓力。所以我國必須采取一定高效率的措施。例如,推廣優良品種。優良品種可以提高了我國糧食的產量,從而提高我國糧食的單產;還有就是應用高效的化肥。并且還要不斷的提高我國農業機械水平,緩解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壓力,從而使我國農業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所以我國農業還是需要進行完善。
(三)中國人如何才能養活自己
從外國一些專業人士的建議,我國在糧食經濟方面已經取得成就以及我國在糧食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這三個方面考慮,再加上我國現有的自然資源、技術和人力資源方面,總結出幾點方式、政策,從而為我國的糧食經濟更好的發展。
第一,在已有的耕地面積的基礎上,增加單位產量,并且還要不斷的開發有耕地能力的未開墾地。在保護已有耕地的同時,快速開墾可耕地和修復荒廢的土地,穩定我國耕地面積。
第二,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我國已經確立了科教興農戰略并且正大力實施。只有發展科技,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才能使我國糧食經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縮小。
第三,節約糧食。據專家測算得出,我國的糧食在種植、存儲、加工與銷售等環節都有很大的損失。所以節約糧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政策,從而提高我國糧食經濟水平。
第四,創建長期有效的避險機制。企業不僅要創造利潤,也要有規避風險的能力,這是在當今經濟現代化、國際化的形勢下一定要具有的能力。
三、結束語
我國擁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并且我國的歷史決定了農業在我國的基礎性地位。從建國以來我國農業在曲折中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隨著國家的方針政策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糧食產量也持續增長。199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遠遠超出五千億噸,相對于七十年代初整整翻了一翻,并且我國糧食供應還首次出現大于需求,使我國的糧食問題得到了解決,進而使我國的經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2009年我國全國的糧食總產量已達到53082萬噸,比上一年足足增加了211萬噸,又一次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雖然也受到國際糧食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我國一些地區遭受的重大自然災害的影響,但是因為我國政府已建立起來較完善的糧食儲備制度,國家、企業,還有農民基本上都儲存了定量的糧食,所以至今為止我國糧食的供應和需求并沒有出現很大的浮動,我國市場的糧食價格也比較穩定的。如今,我國政府對糧食生產已經有了一系列的幫助政策,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涉及到對種糧農民采取直接補貼的政策,并增加農業資本的綜合補貼,補貼了良種,農械、農具的購置。這些政府的措施都展現出國家對糧食經濟發展的重視,平穩了我國糧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