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供給的實踐路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供給的實踐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供給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精準供給

    一、制約公共文化精準供給的主要因素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缺乏重視程度,存在思想認識有偏差的問題,缺乏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給的頂層設計。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新時期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多樣性和差異性認識不到位,缺乏深刻認知,不能很好地處理文化建設中“點”與“面”、“廣”與“深”、“多”與“精”的關系。部分領導干部潛意識認為文化建設是“軟任務”“虛功”“包袱”,甚至回避和厭倦做這些工作。很多地方黨委政府存在重場館建設、重內涵培育的思想,部署文化工作注重新建項目,考核文化工作偏重數據指標,而將文化建設置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境地。二是有效供給不足、分配不均衡,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影響公共文化精準供給的實現。目前,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主體是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由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管理運營等社會化發展方式剛剛起步,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途徑還十分有限,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惠民服務時,很難因地、因時、因人制定相對應的文化惠民服務標準,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非均衡性也決定了政府提供文化惠民工程中難以完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三是人才隊伍成長機制不健全,專業人才缺失、流失現象嚴重,缺乏公共文化精準供給的引領者。實現公共文化精準供給,人才是第一要素,基層是一線戰場。就基層鄉鎮文化站來說,這是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主要陣地,但鄉鎮文化站的文化人才缺失、流失,隊伍不健全的現象比較普遍。鄉鎮文化隊伍知識和業務結構不合理,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到20%。[1]有的基層有空位也不能及時招錄補充進人。現有的人才隊伍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一方面是部分鄉鎮把文化站長崗位作為鍛煉年輕人員崗位,待工作經驗成熟就調整轉行,人員流動性大。

    二、推動實現公共文化精準供給的主要對策

    一是實現公共文化精準供給要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精準投放文化資源,讓文化惠民政策向農村傾斜。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縮小鄉村與城市間的文化供給差距,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一體化必然途徑。適合城市的文化樣式和業態未必一定可以完全復制在農村,要創造符合新農村、新農民特點的文化,滿足鄉村群眾品質更高、樣式更豐富的文化生活需求。要進一步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資源要重點向鄉村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大力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支持農業農村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不斷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充分展示新時代農村農民的精神面貌。要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開展文化結對幫扶,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二是實現公共文化精準供給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考核機制,注重差異性,精準投放資源,強化業余文化人才培養。在加強保障財政資金投入公共文化力度的同時,對文化建設薄弱地區的投入要設定最低保障線,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每年增幅不低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對文化中心(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日常工作和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精品創作等專項經費)經費保障列入考核領導班子建設重要指標,以保證公共文化事業能夠真正親民惠民。在經費投入與使用過程要實行動態調整,不斷提高發展指標,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創新財政投資方式,鼓勵社會參與。將財政投入轉為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基金制、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多種方式,吸引地方企業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和建設中來,不斷擴展文化服務的覆蓋面,提升文化服務精準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政府、市場、社會的良性互動機制,讓文化從政府內部循環逐步轉為面向社會的“大循環”。要實現基層文化設施共建共享,包括農村和城市社區,把所有的公共服務平臺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集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功能于一體的統一的、綜合性的服務平臺。著力提升業余文化人才培養提高,為民間藝人、文藝愛好者、文化志愿者、非遺傳承人等業余文化人才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專業化水平。創新業余人才激勵機制,對在群眾性文化活動和文藝創作上取得重大成果、在經營管理上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較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業余人才給與表彰獎勵。三是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加強“文化云”建設,綜合運用大數據資源,精準對接基層百姓文化需求。人工智能技術在深度學習、圖像語音識別、全息影像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引領下對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文化+人工智能”不僅實現了智能技術對人的文化需求的精準判斷,更彰顯了現代科技創造生活美學。通過對新技術的綜合利用,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由簡單的計算機終端上網服務,向綜合應用、互動點單、評價反饋、資源共享的方向發展。建設文化云平臺,推動互聯網與公共文化服務深度融合,為基層群眾提供精準的藝術普及和文化活動服務,實現整合各類文化資源,暢通評價反饋機制,深挖群眾需求特點,實現線上與線下相互結合、遠程與實體相互支撐的交流互動式文化服務,讓基層群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公共文化信息、更好地享受豐富、高效、便捷、均等的“互聯網+”公共文化產品,讓文化“精準滴灌”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張效廉主編.黑龍江文化發展藍皮書(2017)[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8.

    [3]趙穎.我國文化事業財政投入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6.

    [4]許繼紅,劉婭茹.中國特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代化進程研究[J].經濟問題,2018(12)8-14.

    作者:賈程秀男 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8x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va|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成人av电影网站|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