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理論下后勤社會化改革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后勤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師生發展的環境,并且對高校的“教”和“學”兩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當前實際情況當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大多數高校當中的后勤管理體制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承擔起師生發展環境的責任。本文從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對高校當中的后勤社會化路徑進行探析,對于改革當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視角;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的源頭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趨勢,使得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可以有效地加快政府管理改革的腳步和進程。其中“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體制”為此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著高度集權、行政效率非常低并且相關的管理制度不人性化的特點,此種行政模式難以跟隨社會前進的步伐,也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代的需求。為了盡快地將西方各國的政府組織進行改革和調整,出現了與之相應的現代化行政管理模式,也就是“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主要表現在:將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整、把政府職能的市場化作為相應的改革方向,不斷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并逐漸代替官僚制的治理方法,然后將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斷地進行調整,并重新劃分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
二、當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現狀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取得的成就
自從我國實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以來,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首先,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被逐漸改變,在當前高校管理模式中引入了市場競爭經濟體制,并且還是用績效考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競爭意識,而且還激發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其次,高校后勤在行政方面的管理和分配上存在的平均主義現象也受到了影響,使用目標管理法、效益-分析法等多種管理方式,將企業化的經營模式進行模擬。這樣一來,有效地減少了高校后勤需要的成本,并減輕了學校的經濟負擔。把原有的傳統經驗管理逐漸向科學管理轉變,不斷引進競爭機制,按照勞動進行分配作為新的出發點。
(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多數高校后勤仍然處于行政管理階段。當前階段的高校后勤改革過程,雖然有些高校已經成立了相關的后勤管理部門,并且也致力于將后勤從高校的管理體制中進行分離,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學校、后勤以及社會三者之間還處于一個較為混亂的場面。高校當中的后勤管理涉及的決策權在現階段依然屬于后勤管理人員,有些后勤部門在實際當中并沒有從高校的行政部門分離出去,還處于行政管理模式當中。第二,當前階段高校后勤管理的理念比較落后。在傳統的后勤管理理念當中,主要是依靠政府中的行政管理手段進行統一的管理。在此過程當中,由于傳統觀念的落后很容易會出現忽略市場運作規律的現象,這就會導致相關的后勤部門缺乏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久而久之工作人員會產生惰性心理,認為現階段后勤管理工作是所謂的“鐵飯碗”工作。還有一部分高校后勤管理的理念還處于“等、要、靠”等思想觀念當中,在工作或是管理的過程當中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及其他一些障礙就會產生依賴學校的心理。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后勤管理主動依靠學校就相當于重新歸屬學校,這樣會嚴重阻礙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進程。第三,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員素質和其自身條件都普遍偏低。在當前的后勤工作隊伍中,相關的部門在進行招工過程一般都會忽視員工的職業素養以及他們的文化程度。而且后勤人員一般都是由退休的教師或是與教師相關的年齡較大的家屬來進行頂替。此外,在招聘的過程中,由于招聘條件和質量要求都比較低,這樣的做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員工的整體素質。其次,有些員工的服務觀念存在缺失現象。目前,我國高校大部分后勤人員都是學校直接進行指定的,所以部分員工會存在服務觀念缺失,認為在后勤管理部門什么工作都不需要做。這樣不僅能會降低后勤部門的服務質量,還很容易將后勤部門的服務理念進行弱化。
三、新公共管理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提供的途徑
(一)把市場競爭機制作為導向
當前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觀念是將市場競爭機制作為導向。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更多的私營企業,帶著非營利性的目的組織一些公共服務,然后彼此之間再通過公平的競爭和合作,達到有效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務水平的目的。而且,高校的后勤管理要想在困境中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要將“高校后勤辦社會”的現象進行改進。建立相關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的后勤運營體制,并使用市場競爭體制,以此來吸引到更多的優質服務資源。高校還可以與相關的經濟市場進行結合,透過招商渠道建立完善的后勤服務體系。
(二)模擬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
在高校后勤實行社會化改革之前,后勤管理當中有著濃厚的行政化色彩。隨著當前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一些管理者以自身的利益為大,開始不斷地強調“3E”,并且還打破了職位終身制的傳統,并且將工作效能作為考核的標準,還制定了相關的聘用合同。這種較為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既能滿足當前市場的發展需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之間的競爭力。
總結
從文中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高校的后勤工作可以有效保證高校構建和諧的校園,所以加大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研究力度,這樣高校后勤才能有效地為師生的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校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祥國.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D].中南大學,2014.
[2]鐘鐵錚.新公共管理視野下我國高校內部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09.
[3]李向晟.公共部門管理創新與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D].浙江大學,2004.
作者:黃應龍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