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文素養教肓實踐中融入古典文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古典文學可謂是華夏文化的精粹,是人文素養教育的核心構成成分,高職院校需在人文素養教育實踐中有效融入古典文學,以此為古典文學的進一步發展予以支撐,并對高職學生個人素養、道德品質的培育予以強化,促進其全面發展。此次研究先對人文素養教育與古典文學進行了闡述,而后對高職人文素養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基于實際提出了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實踐中融入古典文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古典文學;融入
一、人文素養教育與古典文學概述
(一)人文素養教育
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知識在個體,人身價值、世界觀與品德修養等層面的內化,可視為個體具有的文化情況、特殊性質與有益社會發展的潛在能力。就當代人文主義而言,以科學主義為對照,更為注重個體的生命、價值與追求。實踐論證,人文和科學是個體生存與發展不容缺失的關鍵價值尺度,人文注重怎樣做人,科學以怎樣做事為中心。故而,人文素養是人對自身的理性認識、表述與實踐規范,個體對人文知識的汲取與掌握,均能促使個體精神、價值追求更進一步。就人文素養教育而言,是把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經由知識教授、環境陶冶與親身實踐讓其轉化成個體內在人格、氣質與道德修養,其屬于人性化教育,將個體發展實際需求為教育價值觀,將個體健全的心性為宗旨。
(二)古典文學
古典文學即各大民族具有的古代文學作品,是文學的關鍵部分與當代文學發展的前提,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在文學發展史中不容或缺。當然,現今社會提到的古典文學,也寓意具備較高價值、較為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就“古典”二字來看,拉丁文對其的解釋即“一流、典范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文藝理論家將羅馬等地的優秀作品為經典示范,視為古典文學。就國內來看,將遠古流傳的古老歌謠、神話傳說至五四前期諸多具備較高價值的文學作品稱作古典文學。
二、高職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就國內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教育來看,效果差強人意。現狀如下:
(一)職業教育持續推進、人文教育落后
高職學校可謂是最具代表性的職業教育類院校,其教育宗旨即給社會培育、輸送高素養職業技能型人才,使其熟練運用某一項或多項職業技術技能,能社會、職場中站穩腳跟。職業教育獨有的教育宗旨及理念,導致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偏頗,具體為:過于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學,未對文化氣質、人文素養教育予以高度關注,因而使得大多數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難以提高,人文教育落后的現象極為顯著。
(二)人文素養教育匱乏、文化底蘊薄弱
長久以來,高職院校就極為重視職業教育,往往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編制教學計劃、設置教學課程。在此背景下,人文素養教育逐步淡出視野,高職院校過度注重專業知識技能講授,無法面向學生教授人文知識,學生難以接觸人文文化而受到熏陶,天天浸泡在職業性知識學習這一壓抑的環境中,精神世界無法得到充實,使得高職學生匱乏較好的文化底蘊,精神氣質較差。具體為:實際生活、學習時,高職學生自控力不強,應對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不高,學業負擔重,在面臨困境時情緒低迷、自暴自棄,部分學生不愿接受他人幫助,人文素養較差。
(三)古典民族文化精神主導性減弱,民族文化衰敗
在先進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大多數高職學生整日沉迷網絡,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均消耗在網絡游戲、電影等層面,民族文化正受到部分低俗、負面文化的抨擊。并且,某些高職學生僅注重時尚,喪失了民族靈魂,忽略了民族文化,把華夏數千年來的古典文學、優秀傳統拋之腦后,使得民族文化的承襲與傳揚遭受巨大威脅。在此形勢下,匱乏古典文化與民族靈魂的高職學生,不但思想無信仰、靈魂無寄托,更甚者精神世界分崩離析。
三、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實踐中古典文學的融入策略
在分析高職人文素養教育現狀的情況下,提出了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實踐中有效融入古典文學的策略,具體如下。
(一)革新理念,實施有效的人文素養教育活動
要確保高職人文素養教育活動順利實施,便需革新老舊理念,由學生腦海深處加以轉變,促使高職學生知曉人文素養對個體的功能價值,同時高職校領導、教師也應以身示范,由思想層面注重人文素養教育活動的實施,并在實際教學中把人文教育、古典文化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從而將其落實到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之中。具體而言,高職院校需在教學活動中有效融入古典文學,以此借助較好的高職教育教學體系彰顯民族文化的優勢特征,為學生在思想上產生濃厚的民族情感予以幫助,對其正確的民族文化情懷加以培育,對高職學生精神世界予以充實。經由面向高職學生講授民族文化與古典文學,讓其領略民族文化及古典文學的魅力,陶冶自身情操,確保思想有所寄托,從而發展成為具備人文魅力的優秀學生。
(二)變革傳統教學體系,在實際教學中融入古典文學
民族文化歷史極為久遠,古典文學便是華夏數千年來優秀文化的凝集,具備重要地位,故而文明和文化均將由古典文學所呈現。要在高職人文素養教育中有效融入古典文學,便需對現有課程體系予以優化、創新,將古典文學課程設置為核心課程,從而并入至高職課程體系內,讓其變為高職學生的必修課,并經由考試或考查制對學生加以考核,從而將古典文學置于和專業課程并列的位置,由此促使高職學生進一步認識人文素養教育的功能價值并領略古典文學具有的魅力,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對古典文學予以傳揚。
(三)將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
實質上,高職人文素養教育中融入古典文學是具有計劃與目的的,是把文化、文學和高職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等有效結合,促使雙方彼此交融,以此促使高職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效學習,從而強化其人文素養,推動高職學生全面發展。就古典文學和專業知識的結合來看,可把略顯單薄的專業課程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增強學生學習愛熱情,在學生獲知專業知識技能期間,對其人文素養加以培育,因而高職院校需對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結合予以高度關注并落實。
(四)創新高職教育模式,強化鑒賞能力
將古典文學融入高職人文素養教育是一項創新之舉,頗具趣味,因古典文學具備獨有的魅力與美感,如同人文教育的靈魂,其并不與枯燥的文言文背誦等相似,具體是以審美態度分析、鑒賞古典文學,經由此模式領略民族文化的魅力。故而,高職校領導及教師需對人文素養教育模式的革新予以高度關注,經由多元教學模式給學生呈現趣味性古典文學教育,增強其古典文學水平,讓其綜合能力得以發展。實踐教學時,教師需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經由多媒體面向學生直觀呈現古典文學知識及相關背景,經由此吸引學生視線,從而激發其主觀能動性,自覺進行古典文學的學習,強化自身人文素養,為今后的發展予以支撐。此外,教師還可面向學生組織古典文學閱讀活動,經由新媒體等面向學生推動古典文學作品,拓展其視野,對其閱讀興趣加以培育。
四、結束語
概括而言,目前國內高職教育還未對人文素養、古典文學教育予以高度關注,依舊以職業教育為主,存在職業教育持續推進、人文教育落后;人文素養教育匱乏、文化底蘊薄弱;古典民族文化精神主導性減弱,民族文化衰敗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人提出了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實踐中古典文學的融入策略,具體為:革新理念,實施有效的人文素養教育活動;變革傳統教學體系,在實際教學中融入古典文學;將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創新高職教育模式,強化鑒賞能力。望以此強化學生人文素養,并對古典文學文化的傳承予以支撐。
【參考文獻】
[1]胡琳.高職語文教育專業"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實踐性教學模式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61-63.
[2]衛欣玲.融人文素質教育入高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17(6):69-70.
[3]張景芳.全程化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才智,2018(18):132-133.
作者:劉潔絮 單位: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