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典舞基礎訓練與鋼琴伴奏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鋼琴伴奏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手打拍子與錄音設備,這幾種形式的縱深融合與相輔相成對于中國古典舞內涵的深入理解、身韻的形成與古典舞習練技藝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鋼琴伴奏的重要價值為切入點,圍繞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內容及目標剖析其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旨在為中國古典舞的習練及傳承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鋼琴伴奏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文化中璀璨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在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巧妙地融入鋼琴伴奏,使習練者體會身體各個部位隨著音樂自然運動,感受中國古典舞的音樂功能,既能夠使習練者在鋼琴伴奏音樂的帶動下快速且準確地掌握中國古典舞大跳、踢腿等基本功,又能夠使其在舞蹈與音樂的契合中形成高度的審美追求、文化意識、藝術修養及良好的身韻,對于習練者學習中國古典舞表演技藝與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為此,需深入領會鋼琴伴奏在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的意義,基于二者間的關系選擇鋼琴伴奏曲目及音樂切入時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效果。
一、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鋼琴伴奏的重要價值
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其音域寬廣、音色多變,可以模擬自然流水、雷鳴之聲及多種樂器演奏之音,是當前舞蹈及音樂藝術領域使用最為廣泛、最為基礎的樂器之一。伴隨著中國古典舞理論體系的完善、基礎訓練水平的顯著提升,鋼琴伴奏逐漸取代了基礎訓練中的手打拍子、錄音設備,以現場鋼琴伴奏配合基礎訓練,可以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指導習練者動作與音樂的協調。在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的配樂伴奏中,鋼琴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便捷性與實用性優勢,且其絢爛多彩的音色、層次豐富的音響效果、富于變化的聲音色彩改變了僵化、固定的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模式,使得基礎訓練靈活多變,契合習練者多元化的需求[1]。從目標及內容層面來看,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不僅要求習練者掌握中國古典舞的基本能力與技巧,還要求習練者在學習與訓練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強烈的文化自覺,并受到古典舞文化的感召形成高度的藝術修養,從體態身韻、內在思想上獲得心靈的洗滌、情感的熏陶與文化的浸潤。鋼琴伴奏可以彰顯出中國古典舞的音樂功能,在曲目選擇上精益求精,在彈奏上精雕細琢,可以使中國古典舞的身韻、動作及體態姿勢與張弛有度的節奏、抒情悠揚的旋律、抑揚頓挫的樂句等達到高度契合,使得鋼琴伴奏成為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的“幫手”,實現對習練者技藝、能力與素養的綜合培育。除此之外,鋼琴伴奏還可以帶動習練者的情緒。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要求習練者在掌握基本內容的同時將真情實感、內心感受注入動作與體態中,初步確立個性化的中國古典舞風格。對于此,鋼琴伴奏音樂以其強大的穿透力、感染力與帶動力推進著習練者情緒與情感的變化,使其將對古典藝術內涵的理解融于舞蹈的形體動作中,可以深化習練者對中國古典舞內涵的理解與領會,激發其對中國古典舞濃烈且厚重的熱愛之情,可培育其堅毅品質、持之以恒的習練習慣,為其后續技能與技藝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二、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與鋼琴伴奏的關系
在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鋼琴伴奏扮演著“輔助者”“情緒引導者”“氛圍渲染者”等多樣化角色,其與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間的關系也體現在基礎訓練目標、內容等多個方面,具體如下:
(一)鋼琴伴奏與中國古典舞習練者自身條件改善間的關系
改善習練者自身條件、提升習練者身體柔韌性及各部位的軟開度是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的首要環節。如果習練者自身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便很難完成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動作及技巧。傳統的中國古典舞軟開度訓練具有單調乏味、結構僵化且趣味性較低的不足,習練者年齡較小,面對如此枯燥的訓練內容會產生厭倦、逆反等不良情況,并且會打消其習練中國古典舞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此時在軟開度訓練中引入節奏簡單、旋律輕快活潑且易于哼唱的鋼琴伴奏曲目,根據不同的軟開度訓練動作要求切入鋼琴伴奏音樂,便可以激發習練者參與軟開度訓練的興趣,營造出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訓練氛圍。如在耗腿耗叉訓練中,可以引入優美流暢、音域寬廣、節奏節拍規整的鋼琴伴奏曲目《紅河谷》,根據鋼琴伴奏節奏的特點確定訓練的間歇或動作更換時機,結合習練者軟開度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周期,既能夠以舒適輕柔的鋼琴伴奏音樂緩解習練者訓練時的疼痛感及急躁的情緒,又能夠使得訓練動作與音樂高度契合,給習練者帶來極佳的聽覺與訓練體驗[2];再如踢腿訓練中,可以引入節奏明快且平穩、旋律輕快活潑、充滿生機活力的鋼琴伴奏曲目《嘀哩嘀哩》,在彈奏時突出重拍,此時習練者做出標準的踢腿動作,彈性十足且動感活潑的鋼琴伴奏音樂使得習練者心情愉悅,主動跟隨音樂做好踢腿訓練。由此可見,鋼琴伴奏可應用于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習練者的自身條件改善,可使軟開度訓練氛圍濃郁、趣味性強,進而提升軟開度訓練效果。
(二)鋼琴伴奏與中國古典舞基本能力及技巧訓練間的關系
中國古典舞基本能力與技巧是我國舞蹈藝術家們在長期實踐與反復訓練中總結與提煉出的能夠展現古典舞神韻、彰顯古典舞內涵的動作規格、形態原則、運動體系等,具有一定的程式性與規范性。中國古典舞習練者,尤其是初學者能否掌握各個舞蹈形體動作的要領、是否能領會舞蹈動作間配合與銜接的規律,將直接影響其中國古典舞基本功是否扎實。由此可見,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基本能力與技巧的指導、習練與長期練習尤為重要。除此之外,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中的技巧,不僅包括形體動作技巧,還涉及眼神的運用、手眼間的呼應、頭部四肢的配合等,習練者在訓練中出現的肢體動作僵硬、眼神空洞問題大多來源于訓練階段未對眼神的收放、身法等細膩動作進行關注[3]。鋼琴伴奏可以滿足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對細微動作的嚴格要求,以契合古典舞動作的音樂曲風、旋律織體及節奏節拍配合訓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如在眼神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協調性訓練上,可以習練者耳熟能詳且清新脫俗的鋼琴伴奏曲目《茉莉花》進行輔助訓練,要求習練者于眼神中體現出對茉莉花的喜愛,想象自己見到潔白美麗的茉莉花時眼神的專注及從眼中流露出的喜悅,以使得習練者視線有“焦點”,展現出眼神的靈動。再如對一些技巧性動作,如大跳等的訓練可以選擇曲風大氣磅礴、旋律高亢且跌宕起伏、節奏感強烈的鋼琴伴奏曲目,在節奏的帶動下增強習練者的爆發力,強化其空中停滯感,以此提升其古典舞技能。
(三)鋼琴伴奏與中國古典舞風格韻律品味間的關系
中國古典舞兼具“形”“神”“勁”“律”之韻味,要求習練者身體形態優美自然,在各種舞蹈造型中都能保持優美的體態。同時,要求習練者能夠呈現出古典舞的神韻,即展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與韻味。此外,習練者的用力方式及動作節奏需輕緩適宜、張弛有度,力度與速度瞬間爆發,體現出古典舞的“勁頭兒”。另外,習練者還需要遵循古典舞的運勢規律,實現內在與外在的協調統一,展現出古典舞的美學意義與獨特魅力。綜合來看,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并非局限在舞蹈造型與動作的機械性重復之上,更重要的是引發習練者對古典舞最為本質的感受與體悟,才能夠使其在習練中逐漸掌握古典舞四大要素的精髓。鋼琴伴奏與中國古典舞風格韻律品味間的關系,集中體現在“鑄舞魂”之上。中國古典舞吸納了傳統舞蹈與戲曲舞蹈的美學特征、內涵神韻,既是對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又是對現代審美情趣的彰顯,若想以鋼琴伴奏契合古典舞的風格韻律,便需要對古典舞中的節奏、運勢規律進行音樂化表現,選擇蘊含中華傳統民樂五聲調式、民族音樂節奏型或民族樂器音色的鋼琴伴奏音樂營造古色古香的氛圍,奠定含蓄內斂的音樂基調,使得習練者在音樂氛圍的浸潤下以良好的體態、強烈的民族情感投入到訓練中,于音樂中感受古典舞與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合,有助于深化習練者對古典舞風格韻律的品悟[4]。
(四)鋼琴伴奏與中國古典舞審美意識培育間的關系
審美意識是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1世紀核心素養視域下,審美意識包括正確的審美觀念、審美追求,及美的創造力、實踐力與感知力。中國古典舞中蘊含著諸多的審美元素,無論是從武術動作中提煉的陽剛之美,還是于戲曲中汲取的靈動之美,都彰顯著中國古典舞的審美追求與價值導向。在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若想達成審美意識培育的目標,便需要選擇帶有戲曲要素,契合舞蹈造型、舞蹈動作、舞蹈身法及習練者身段的鋼琴伴奏曲目。如在男班身韻訓練中,可以選擇《滿江紅》曲目,樂曲古典韻味十足,以鋼琴為媒介傳遞著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塑造了豐富且立體的音樂形象,習練者在訓練中受到樂曲中民族氣節、民族思想的感召,獲得樂曲內陽剛之美的帶動,在習練中動作剛勁有力、造型干凈利落、運勢行云流水,可見鋼琴伴奏與習練者審美意識培育之間緊密的關聯性。
三、結束語
中國古典舞吸納了傳統舞蹈與戲曲舞蹈的精髓,是我國舞蹈藝術中的瑰寶。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不僅包括基本動作及技巧的重復練習,而且涉及習練者藝術修養、審美意識、文化自覺性的培育。鋼琴伴奏與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深度融合,使得鋼琴伴奏與習練者自身條件改善、基本技能及技巧掌握、對古典舞風格韻律的品味、審美意識形成之間建立緊密的關系,可以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的訓練氛圍,豐富基礎訓練方式及渠道,深化習練者對中國古典舞內涵的感悟,進而從內而外提升習練者的綜合素養與古典舞技藝,對于古典舞基礎訓練模式與方法的革新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尹琦.淺析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芭蕾舞基訓鋼琴伴奏的差異[J].名家名作,2020,(02):122-123.
[2]魏小淇.中國古典舞基本訓練課中的鋼琴伴奏[J].參花(下),2018,(06):123.
[3]李珊珊.形與神的交相輝映——中國古典舞鋼琴伴奏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5,35(03):155.
[4]林光永.淺談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中的鋼琴伴奏[J].科技資訊,2015,13(03):181.
作者:張明鑫 單位: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