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優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工作結果的優劣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水平。當前,雖然我國的工程項目管理已日趨完善,但依舊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诖?,論文闡述了工程項目管理的含義,結合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實際情況,通過借鑒先進、成功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對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模式進行合理優化,以期達到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優化;工程經濟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實現了巨大轉變。首先,建筑企業對建筑任務的攬取由傳統的任務分配形式轉變為通過市場競爭方式獲取,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建設效率[1];其次,建筑企業的責任與經濟也發生相應改變,由傳統的上下級管理方式變為與業主之間權責關系明確的責任制,經濟也逐漸向股份制企業轉型,同時,企業經營方式也由地區性封閉式經營攬取跨越至遠距離項目攬取。我國建筑行業所實現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與我國經濟增長、政策改革與社會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如今,面對著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我國建筑工程企業仍在不斷探索,尋求更好的管理模式與更高的經濟效益,以滿足市場經濟需求。本文通過探討分析現階段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據此制定出有助于我國建筑工程發展的建設性措施,詳細內容如下。
2工程項目管理的含義
目前,可將工程項目管理理解為:針對具體的工程項目進行管理,組織、安排、協調管理對象,使其在完成工程項目工作時,達到規范化、有序化,使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保質保量、不拖延工期。工程項目管理具有一次性、整體性、直接性、周期性等特征[2]。所謂一次性,就是指在一定時間和預算范圍內達到預定水平的一項一次性任務。整體性包含很多方面,如時間、經濟、人力等方面的多項投入,確保工程合理、高效地完成目標。直接性為按照施工要求,工程項目管理實施直接、明確的工作。周期性為工程項目的各個環節相互聯系,因此,必須進行集中的管理。
3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現狀
3.1受物價影響明顯,忽視工程風險與索賠
從經濟角度看工程項目管理現狀,主要包括以下3點:第一,由于工程項目工期較長,因此,在施工期間,工程項目管理受國家政策調整、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多,難以支出與造價相應的人工費、材料費等費用,往往出現支出超出預支金額的現象,或導致項目的實際支出與預算支出誤差過大,等等,使項目利益受損,工程經濟風險與施工風險等級增加。第二,項目經理部對工程風險與索賠不夠重視,缺乏索賠必需的證據與正確認識,不敢正面面對業主或在面對業主時缺乏以正確的身份進行交涉的意識,反而在索賠的過程中白白流失經濟效益,對整體工程項目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第三,忽視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因素對整個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影響,成本管理與控制會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的直接收益,當下大多數的施工企業對在建筑施工中所需要采用、使用的原材料或其他物料并沒有進行合理的管控與造價控制,忽略了物價漲幅因素對于成本控制造成的不利后果,導致建筑成本的投入提高及其成本的利用率卻大幅下降,更出現了建筑資金的實際支出嚴重超過預算支出的情況,對建筑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3.2管理體制不合理
由于如今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并不充分,因此,其體制也存在不合理之處[3]。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缺少靈活的項目管理制度,建筑企業在成立時,會制定一系列的組織結構及管理制度,這些結構與制度一般采取直線管理,不會因項目不同而改變其整體結構,而工程管理應根據每個項目的不同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因此,項目管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工程項目管理人才較少,由于很多工程建設企業的發展需要專業人才,因此,出現專業型人才不足的局面,針對工程項目管理,大多數企業都缺乏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且企業自身難以培養人才,通過外界招聘人才又具有不確定性,導致一些企業即使有較為完善的工程項目管理制度,也沒有專業人才運用。第三,管理手法單一,目前有些企業仍然采用傳統手段進行工程項目管理,甚至根據經驗制定項目的成本、質量、工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對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不夠,增加了企業項目建設的風險性。第四,項目模式不合理,如今有些企業仍采用計劃經濟模式,無法根據具體項目制定有效的工程管理模式,企業競爭力不足,對人才的引入認識不夠,出現企業效益低下的現象。
3.3輕視質量,缺少創新
如今,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企業都以利益獲取為主要目標。就工程項目管理來說,有些企業為了得到項目權限,大肆壓低建設成本,將建筑項目轉包出去,獲得一定利潤,而接受轉包的建筑企業為了獲得更大利潤,往往在建設材料中使用不達標產品,“偷工減料”現象較嚴重,對工程建設質量不予重視,只注重企業效益。而且一旦出現“豆腐渣”工程,各建筑企業便會以“涉及項目企業過多,無法查明原由”為理由推脫質量問題。此外,我國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缺少創新精神,很多管理技術都采用國外的先進技術。然而,從實際情況看,我國與外國的建筑工程存在很大差異,除了法律法規、建筑風格不同,建筑材料及模式也有一定差別,我國只學習了國外的技術,但對其經驗掌握遠遠不夠,缺乏一定的技術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創新精神,盲目將國外的技術運用到我國企業的工程項目管理當中,往往會束縛相對應的創新思維,在引用技術運用方面也無法將其與我國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相匹配。
3.4忽視合同預結算與財務管理
首先,目前情況下,企業逐步采用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往往會忽視合同預結算方面的管理,企業的相關人員對于施工合同并沒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沒有和相關企業進行合同預結算方面的交流,落實到相關人員的執行力和業務能力不強,往往審核施工合同的編審人員、財務人員等并不具有較為完善的專業技術知識,同時,企業的編審人員對于合同中所涉及的建筑結構知識、施工技術等建筑工程知識也存在缺陷。例如,當前我國對于合同預結算誤差的獎懲管理并不完善,成本分析環節中無法做到細致處理,部分建設單位雖會對施工單位的合同預結算、成本分析上產生的誤差會進行規定,但由于編制和審核合同預結算方面的內容,是一個較為煩瑣和過程需要細致處理的工作,再加上施工單位整體的企業實力和素質水平良莠不齊,同時,合同預結算方面存在不合規問題,導致現如今施工單位對于工程量、合同預結算方面往往會進行高估冒算。其次,對于我國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財務管理辦法來說,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企業仍舊沒有采用新的管理辦法、響應新政策文件,導致在項目管理中很難找出施工計劃中存在的瑕疵。同時,對于項目的成本核算管理、施工圖紙的預算等方面也存在著不足,項目的成本核算管理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成本核算、圖紙預算的誤差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
4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
4.1加強預算管理與風險防范
預算管理是控制項目成本的有效途徑,項目部應根據市場行情向企業反映費用的收取標準,通過定額控制支出,根據行情及時更改預算支出,要求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相關人員深入學習施工合同,在簽訂合同之前,以增強預算人員的預算能力為切入點,立足于合同的整體框架及其細化內容展開,在中期注重開展審計人員的監督審查工作。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在遵守各項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準確地管控各個項目收入的預算,針對支出預算的相關編制則采取“零基預算”的形式。同時,關注風險管理,如項目失控、工期拖延、意外事故等問題,都會降低項目利益。只有風險控制得好,才能獲得更高收益,可以通過風險監控、風險控制、風險轉移等方式降低風險,且應理性看待索賠,在項目施工中,尋找索賠機會,收集索賠證據,方便未來工作的開展。
4.2規范工程進度控制體系
在保證建筑工程項目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工中,規范工程進度控制體系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的相關管理人員需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預測,以及實施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對工程項目進行細致探索,討論對策、安排施工進度計劃,以此確保項目的整體工期能夠控制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若施工進度受突發事件影響,項目管理人員需及時協調好各工程內容的時間差,在最短的時間內針對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并解決,保證施工進度能夠按照預期進度計劃進行。企業需要規范和完善工程進度控制體系,制定完善的突發情況解決方案,增強施工組織等單位對施工進度計劃的整體控制能力。
4.3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若想提高工程項目管理的技術水平,必須引進新的管理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實現工程項目管理質量提高的必要手段,建筑企業不僅要具有專業施工能力,還要有全面的現代化管理技術。利用計算機輔助管理,對提高投資效益、改善工程質量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增強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可實行考核制度與獎懲制度,使其將新技術運用到工作中去,以信息化、技術化工程項目管理作為突破口,借此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提高目前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實現工作規范化。除此之外,應改善企業相關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培養“重實效、高效率、多層次”的專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建立“反饋快、渠道廣、零延遲、扁平化管理”的人力資源培養制度。
4.4運用裝配式工程建設模式
裝配式建筑是采用國家標準設計,實行工廠化生產,從而達到一體化裝修等目的,實現建筑規模化建設[4]。作為新型的建筑類型,相對于傳統建筑具有生產效率高、節能省材、環保、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等多個優點。在很多項目建設當中,預制化可以縮短將近一半的工期,對構件的設計冗余進行剔除,減少建筑構件的用料,借此解決在工程建設中建筑垃圾的產生、處理問題。同時,其能夠保證每一個構件擁有穩定的質量水準。模塊化的預制對建筑形體進行了結構分解,在此基礎上便能夠滿足多元化的設計需求,能夠應用于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建筑。因此,建筑工程應實現建筑從傳統到裝配式的成功轉型,提高施工質量。
4.5構建全面的項目管理制度
企業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必須以制度為中心,將嚴格的施工標準和企業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到建筑的施工管理程序及其企業人員的“模塊化”管理當中。因此,構建全面的項目管理制度至關重要。企業應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及施工情況,建立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其管理水平,規范其管理工作,明確各級質量職責,進行監督、考核、指導、評價等多項工作,做到責任到人。在順利完工的同時,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并以促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完善作為合理的切入點,相關工程的負責人、管理人員應該制定出一套合規合理的質量監管標準與對應的管理制度,明確落實各級管理人員的對應監管責任,在工程出現問題時貫徹“落實到人”的監管體系,保障相關的責任管理規范合理運行,使建筑項目符合國家要求。
4.6增加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
首先,為確保工程質量,招標公司應擴大招標、投標范圍,增加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參與競爭的投標企業可適當降低成本,但必須保證其建筑質量,可在施工結束后進行全面評估,觀察建筑公司的完工質量。若建筑企業未達到國家要求,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管理;若建筑企業達到國家要求,可參與下次競標。其次,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可從創新研發方向著手,在建筑施工企業競爭力方面領先于競爭對手,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提高建筑企業的施工效率,降低總體預算、支出成本等。建筑企業的根本競爭力是創新與研發,其最終將轉化為建筑生產力、提高生產質量和建筑工程的質量、降低建筑與人力成本等,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5結語
在現如今建筑行業高速發展的環境中,為了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完善,提升其建筑質量,進一步對建筑工程項目中的管理模式進行有效化改革,建筑企業必須重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針對其存在的市場不健全、體制不合理、輕視質量、缺少創新、忽視合同預結算、財務管理等問題,可通過加強預算管理與風險防范、規范工程進度控制體系、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運用裝配式工程建筑模式、構建全面的項目管理制度、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等策略實現,全面發揮工程項目管理對建筑企業的作用,加快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王春梅,宋亞軍.IPD模式下基于BIM的水運工程項目風險協同管理[J].中國港灣建設,2020,40(11):71-74.
【2】姚夢茵,宋玲玲,武娟妮,等.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項目管理制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環境工程學報,2020,14(5):1137-1145.
【3】杜坤.提高石油鉆井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評《石油鉆井工程項目管理》[J].林產工業,2020,57(9):108.
【4】梁獻超.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與策略[J].建筑經濟,2020,41(11):73-78.
作者:陳思宇 徐梓熊 朱蓉蓉 李伊池嬌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智能建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