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進行概述,從收縮裂縫、溫差裂縫、材料裂縫三個方面入手,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解析,并結合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點,提出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關鍵詞: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1前言
大體積混凝土主要指,其自身體積相對較大,需要采用一系列對策實現(xiàn)對其水化熱產生的影響加以防護。針對大體積混凝土來說,導致開裂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因素在于溫度應力,一旦出現(xiàn)混凝土開裂現(xiàn)象,必將會給整個建筑質量和應用功能帶來影響。因此,在開展施工工作時,做好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讓施工質量得到保障。現(xiàn)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已經成為建筑領域重點探究的內容。下面,本文將重點闡述和分析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2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
和一般混凝土結構進行對比,大體積混凝土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性。第一,自身體積相對較大,同時每一個混凝土整體厚度偏高;第二,大體積混凝土在進行澆筑的過程中,需求量比較高,并在整體框架方面也有著嚴格標準。和一般混凝土進行對比,大體積混凝土因為發(fā)生水化熱的幾率大,當出現(xiàn)水化熱現(xiàn)象時,內部溫度將比一般混凝土內部溫度要高;第三,假設混凝土厚度超出150厘米,需要對水平分層施工參數(shù)加以綜合思考和設定,將水化熱給混凝土帶來的不良影響降至最小;第四,大體積混凝土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應用過程中,一般埋設于地下,以此將其當作基礎結構,因此,外部溫度改變給大體積混凝土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混凝土結構在滲透方面的功能比較強[1]。由此可見,在開展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應該給予水化熱和防滲能力等內容充分重視。
3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點
3.1合理使用水泥
在進行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科學應用水泥材料,以此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在進行水泥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借助車庫承臺設施,并對水泥應用量加以科學分配,水溫把控在300左右,以此降低水化熱發(fā)生幾率,促進混凝土溫度值的減少,更好的迎合水泥應用需求。在進行水泥攪拌的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奶砑訌秃弦海源诉_到防水以及緩凝的目的。通過完成上述一系列工作,才能更好的確保混凝土滿足高層建筑施工需求。在混凝土調配完畢之后,需要借助吊斗進行運輸,以此防止混凝土發(fā)生開裂現(xiàn)象,保證混凝土高效應用。
3.2采用分層澆筑混凝土
在分層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通常秉持上下分層的原則,對主樓承臺實施澆筑處理。在下層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充分注重,表面設定高度存在差異,形成棋盤狀態(tài)。通過采用混凝土上下鏈接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混凝土抗縮性能,以此給后續(xù)混凝土水平施工提供條件,促進上下層混凝土澆筑的銜接,提升工縫處理水平[2]。實施混凝土分層澆灌的作用在于促進混凝土緊密度的提升,通常應用的振搗設施振幅方面受到約限,科學設定振設幅度,能夠有效提升混凝土緊密度,以此確保分層混凝土澆筑工作有序落實。
3.3采用分層的施工方法
在進行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施工要點在于應用分層施工方式。通常情況下,在應用分層施工方式時,一般以斜面分層方式為主,每層厚度把控在0.4米范疇內。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層層推進,有序落實,以此確保混凝土施工的高效性和統(tǒng)一性。在進行分層施工時,需要提升散熱面積,防止發(fā)生冷縫現(xiàn)象。尤其是在泵送之前,應該利用水泥砂漿潤滑管道,以此將管道堵塞現(xiàn)象進行處理。并第一時間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積水的排放,提升分層施工工作質量和效率。
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問題
4.1收縮裂縫
在開展材料混合工作時,水泥用量和水用量越高,則發(fā)生混凝土收縮現(xiàn)象幾率越高,從而導致收縮裂縫現(xiàn)象的發(fā)生。
4.2溫差裂縫
導致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因素在于,由于混凝土結構內部和外部溫度偏差比較高,在開展混凝土施工工作時,因為水泥應用量比較大,導致結構截面積相對偏大,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之后,水泥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水化熱現(xiàn)象,使得混凝土內部溫度不斷升高,同時不利于發(fā)散,在這種狀況下,將會發(fā)生內外溫度差。因為物體受到熱脹冷縮因素的影響,混凝土結合穩(wěn)定改變產生一定應力,當抗拉強度低于外界拉力狀況時,將會導致混凝土溫度裂縫發(fā)生[3]。
4.3材料裂縫
因為施工材料自身因素的影響,導致混凝土表面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龜裂,這是因為為水泥自身安定性不高,或者應用含水泥量比較大的骨料引發(fā)的。
5高層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
5.1模板施工技術
在進行建筑施工時,建筑模板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和支撐系統(tǒng)的合作下,能夠有效保證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以此引導混凝土凝固成所需狀態(tài)。所以,施工人員需要結合施工要求和標準,一絲不茍的落實本職工作。在進行模板施工的過程中,嚴格根據(jù)施工方案中的尺寸和標準進行。建設模板應該需要涉及混凝土重量和施工過程中的所有荷載,并且需要確保混凝土不會出現(xiàn)滲漏或者變形的狀況,以此保證模板的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4]。在進行腳手架搭設之前,應該進行科學規(guī)劃,保證其承載能力高于施工環(huán)節(jié)中各項荷載。一般狀況下,施工企業(yè)往往采用鋼模板或者膠合板來實現(xiàn)模板建設,在混凝土成型狀態(tài)下,應該對模板表面進行清理,保證模板整潔度,以此讓混凝土快速成型。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要想確保施工安全,還要檢測支撐系統(tǒng)的平穩(wěn)度,并且定時對較為干燥的模板進行灑水處理,以此迎合鑄模濕度要求。
5.2材料的控制技術
在進行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針對材料控制技術來說,需要注重兩項內容,一個是保證材料應用質量,另一個是加強對混凝土溫度的把控。從大體積混凝土材料質量角度來說,在開展施工工作之前,應該做好混凝土攪拌工作,從而保障各個強度均可以迎合施工需求。針對柱子混凝土而言,需要降低對水泥以及水灰的應用量,提升石子應用量,加強對粉煤灰和外加劑的配比,以此實現(xiàn)對混凝土強度的把控。對于混凝土溫度把控來說,需要重視碎石澆水環(huán)節(jié)中溫度的把控,并且保障有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開裂現(xiàn)象。
5.3澆筑技術
混凝土澆筑技術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混凝土澆筑技術自身角度來說,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該重視澆筑類型和澆筑方向等。在開展?jié)仓ぷ鲿r,嚴格把控澆筑流程,結合核心筒墻、柱、梁等順序精細性。通常情況下,墻體澆筑厚度需要把控在5厘米左右,高度把控在45厘米左右,澆筑間隔控制在2小時以內。在進行柱澆筑時,需要科學設定鋼絲網(wǎng)片。在進行梁澆筑時,需要重視應用對應的坡度,在混凝土初凝之后還要實施二次澆筑,從而保證澆筑整體質量。
5.4混凝土振搗技術
混凝土振搗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工作之前,應該對鋼筋安裝位置和保護層厚度進行核查,同時根據(jù)施工要求進行墊塊的加固處理。假設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高于2米時,則需要利用溜槽實現(xiàn)下料。在開展混凝土振搗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振搗距離的把控工作。假設實施垂直振搗工作,振搗棒應該和混凝土表面呈現(xiàn)出垂直狀態(tài);假設為斜向振搗,振搗棒和混凝土表面之間呈現(xiàn)出45度。在振搗過程中,需要秉持先四周后中間的標準。合理選擇振搗技術,能夠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平穩(wěn)性,防止漏振現(xiàn)象出現(xiàn)。
5.5溫測技術
混凝土溫測技術作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核心要素,通過加強對混凝土溫度的把控,能夠避免底板出現(xiàn)開裂現(xiàn)象。在進行混凝土溫測時,應該做好各個層級溫度的測量工作,同時結合溫度特性加以綜合探究。針對溫度傳輸器來說,一般應用電阻型溫度計,在開展溫度測量工作時,需要重視測溫點和測溫線,先實現(xiàn)位置的設定,并做好標記,之后進行溫度測量。另外,需要保證測溫線和鋼筋之間的規(guī)范接觸,從而保障測量環(huán)節(jié)中結果的真實性,避免發(fā)生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力現(xiàn)象。
5.6養(yǎng)護技術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完畢之后,需要對其進行養(yǎng)護處理。實施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的作用在于對混凝土溫度的科學把控,以此減少內外溫度差,更好的迎合混凝土抗力需求。在開展混凝土澆筑工作時,需要利用塑料薄膜進行遮蓋處理,并在塑料薄膜上覆蓋一層防寒氈,加強保溫保濕處理,防止混凝土表面因為脫水較為嚴重而發(fā)生開裂現(xiàn)象。
6結束語
在當前科學技術全面發(fā)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技術也得到了創(chuàng)新,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也實現(xiàn)了穩(wěn)定發(fā)展,新型技術和工藝應用到混凝土施工中,能夠有效提升施工質量,減少施工問題出現(xiàn),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施工技術,加強混凝土養(yǎng)護,從基礎上防止混凝土開裂問題出現(xiàn),以此促進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艷.試析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183.
[2]林海興.超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7(44):43.
作者:包勝昔 單位:甘肅建投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