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專業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法設計、成績評定方式、課程的評價與持續改進機制五個方面提出了《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提出課程教學改革以學生的培養要求為中心,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食品工藝學復雜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滿足社會的要求。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食品工藝學;教學目標
一、課程目標
食品工藝學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谷物制品加工、果蔬制品加工等各大類的農畜產品加工工藝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食品鄰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從事食品科研、產品開發、工業生產管理及相關領域的工作打下理論基礎,具體教學目標要求如下:(1)掌握食品從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品質規格要求、性質和加工中的變化,具備制定產品工藝技術的能力;(2)具備分析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并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3)具備運用食品工藝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改進工藝技術或開發新產品的能力;(4)培養學生食品安全責任意識,遵守食品相關法律法規,履行食品從業人員責任和義務。
二、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僅局限于課本或課件已不能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和學生探索新知識的需求。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課程教學內容充分結合生產實際,結合其他優秀教材內容,緊跟最新專業技術發展現狀;課程內容設計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加工緊密聯系起來,要求學生進入實地去調查和研究,啟發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課程內容的擴充和不斷更新,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理論知識和教育理念,了解學生對知識需求的變化,內容設計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需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去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例如某個學生請教老師一個關于糕點加工和質量的問題,老師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去學校附近的一個蛋糕點調研找答案。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不僅找到問題的答案,還提出了一個新的加工工藝,對糕點產品的質量控制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在上課形式上,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留給學生思考、表達和溝通的機會和空間,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固定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前、課中、課后要求學生始終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養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在畢業后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在“酸乳制品加工”的教學過程中,課前教師會布置預習內容,要求了解酸乳制品工業的現狀,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目前酸乳制品存在的問題和未來酸乳制品可能的發展趨勢,學生可以分組來完成課前預習作業。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素材傳遞信息,并結合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實例講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關系,了解學科前沿動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教師啟發式的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預習自學的知識來討論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進行明確和總結主要內容,同時根據討論情況提出新的問題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學生能否認真完成課前和課后的預習或作業,是提高學生上課效率和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教師會根據食品工藝學基本知識點,結合實際應用需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并覆蓋課程所有重要知識點,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知識并通過思考找到答案,逐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和研究食品工程復雜問題的能力。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分組進行,通過協作、交流、討論形成共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能積極參與作業過程,有的學生很被動甚至不完成自己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對不積極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對學生完成作業的表現有合理的評價和切實的了解。了解學生不積極的原因,給予他們幫助,只有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進步和“成就感”才會有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與教師交流,這要求教師在課外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完成了課前的準備,在課堂上才能充分的討論,形成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課堂氛圍。
四、成績評定方式
課堂討論、期末考試、平時作業(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都列入學生總評成績的考核,課堂討論和平時作業共占比50%,課程成績的評定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課程成績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并不能客觀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和平時作業的評分標準,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如課堂討論的評分以組為單位,有小組得分,小組內有個人得分。學生評分和教師評分同時進行,通過權重計算最終形成個人課堂討論得分。合理的成績評定機制將激發學生的學習狀態,而且在今后的就業中,企業能根據課程成績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五、課程的評價與持續改進機制
課程學習和考核結束后,教師將會對本課程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根據畢業要求,對每位學生的成績進行達成度分析,找出學生學習內容的薄弱環節。教師根據達成度分析結果,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等環節。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院督導的聽課檢查情況、在答疑和批改作業、試卷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自評和及時總結,并加以改進。不同的班級的考核成績和失分內容往往是不一樣的,這需要老師對班級情況進一步了解,特別是成績差一些班級。班級的學習氛圍和風氣,會影響班級的整體成績,教師要和學生進行座談,了解他們學習的問題和狀態,為后續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六、結語
《食品工藝學》課程重要的核心專業課,在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學生的“培養要求”為中心,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和人文素質都會逐步提高,滿足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對大學生畢業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樊一陽,易靜怡.《華盛頓協議》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4,(8):45-49.
[2]王曉紅.關于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17,32(1):6-9.
[3]劉寶,李貞剛,阮伯興.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157-160.
作者:倪學文 吳考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