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機械新型增壓供油系統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中,學生的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職業能力分析是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文章以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為例,通過QQ、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對頂崗實習學生及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對就業企業進行調研,明確企業對高職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需求,為進一步培養合格的實用性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崗位
隨著我國經濟及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對高素質技能型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人才供不應求。而同時,因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是一個涉及機械、電子、液壓等多學科的專業,很多高職畢業生很難完全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通常單位需要付出較多的成本花費較長時間培訓,學生才能勝任工作崗位。究其原因,這在很大程度上跟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有關。因此,明確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設置情況并分析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以此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體系,重置人才培養目標,以使做到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相結合、課程開設與企業需求相對應,從而使畢業生的能力符合用人單位對其的要求,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義[1]。
1職業崗位設置情況
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培養的是綜合應用型技術人才,學生掌握了工程機械相關理論基礎知識后,可從事工程機械保養、維護、運行、檢測、維修、營銷與管理等工作。通過深入走訪企業調研,以網絡調查、問卷調查及查看就業率等形式對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設置情況的了解顯示: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畢業生需求量每年居高不下,而且用人企業在招聘人員時不再以學歷作為主要標準,企業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工作經驗與工作能力。高職畢業生吃苦耐勞、操作實踐能力強,同時對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薪酬待遇等的心理期望與實際情況比較相符,因此很受企業歡迎。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各大、中、小型工程機械的加工制造企業,從事工程機械設備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檢測、裝配及工程機械設備調試、管理工作,也可以到各工程機械設備銷售企業從事營銷和售后服務工作。還可到市政、城建、交通等施工企業從事工程機械使用、維修、及管理和機械化施工的組織工作,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些不同的工作崗位可以分類為以下三個崗位群[2],見圖1。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綜合實踐性比較強的技術專業,學生必須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功底,同時還要有較強的實操動手能力,對口的行業和崗位分布非常廣泛,經過調研、分類、總結歸納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涉及職業崗位類別及典型職業任務如表1所示。
2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2.1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教育中職業能力可定義為:工作者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和對工作的態度在從事的職業活動或場景中進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從內容上包括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專業能力是指直接決定是否能勝任具體工作內容及完成工作任務相關的能力。方法能力涵蓋收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工作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能力、思考問題和分析判斷能力、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社會能力是指當事人的領導及協作配合能力、人際關系交流溝通能力,對自我的客觀認識能力、組織能力、環境保護意識及維護國家安全意識等。通過學習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開設的各門課程及在校課堂實訓或企業的頂崗實習的鍛煉,本專業畢業生具備較扎實的工程機械相關理論基礎知識,還具有較強的工程機械相關的服務能力,并初步掌握了工程機械設備的保養技能、工程機械設備的故障檢測、工程機械設備的故障維修技能,而且精通工程機械電子與液壓技術,具備較強的判斷、檢測、維修工程機械常見故障的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接受和學習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根據職業崗位群設置情況,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主要分為初次就業崗位、發展崗位和拓展崗位三種類型,具體的工作崗位是:①初次就業崗位:工程機械操作工、工程機械零部件加工制造、裝配工、工程機械設備零部件及整車檢驗員、工程機械設備修理工等;②發展崗位:工程機械設備質檢員、維修技術主管、服務主管等;③拓展崗位:配件主管、銷售主管、技術主管、服務主管等。通過分解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工作領域職責和任職要求,確定了工作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職業素養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要有勝任崗位的專業技術;另一方面,要有非技術層面的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素質。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的專業能力過關,還要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從調研結果分析,企業除了對畢業生應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要求外,還同時對職業素養也有一定的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認真負責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定的創新能力[3]。
3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
3.1與企業生產相結合
根據工程機械運用技術職業崗位群的需要,以滿足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目標,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廣泛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完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力爭實現“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3.2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4]增加教師的培訓機會,更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教師要始終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及學習積極性,隨時了解掌握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補充完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綜合對比分析工作過程,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知識、素質,進行課程整合,優化課程體系。同時,盡管高職學生操作實踐能力比較強,動手熱情比較高,但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及時變換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課程教學過程采用“學中做,做中學、成果交流、教師點評”的思路來展開教學,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潛能,進行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對象、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教學思路,做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與評價一體化、教育與德育一體化,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和勞動意識,結合專業特點和企業特點,將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滲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5]。
3.3鼓勵學生積極考取職業資格認證、以賽促教
參照國家和行業的職業資格認證,結合國家及省市區技能比賽,創建以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力爭使本專業在校同年級所有學生參加,通過層層篩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擇優選拔,在考證和參賽的過程中,專業技能得以鞏固和強化,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并以此為機會,學習借鑒優秀學校的先進教學理念及教學經驗。
3.4改變傳統考核手段和方法
采用過程考核和最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及卷面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相統一的方法,以監督、督促學生,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力爭培養符合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4結語
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的目標,通過多種方式調查了解職業崗位任務并分析對應的職業能力,通過確定的畢業生具備的能力需求,制定能滿足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調整教師的教學策略等方式,從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及職業素養兩方面著手進行教學實施,為進一步培養合格的實用性人才奠定基礎[6]。
參考文獻:
[1]徐秀娟.高職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專業崗位(群)職業能力分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3):113-114.
[2]牛海霞,武艷慧.數控技術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23(5):25-26.
[3]周莉,羅杜宇,鄭振興,等.高職本科銜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崗位職業能力分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9(4):71-75.
[4]李懷康.最需要開發的職業能力要素是職業核心能力.《光明日報》[N].2017.
[5]呂小艷,羅佳,李芳.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崗位群及職業能力分析[J].職教論壇,2011,27(12):40-41.
[6]李昌駿,藍金領.新時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新定位[J].人才資源開發,2018,26(19):42-43.
作者:藺文剛 王素梅 單位: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