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原環境如何提高工程機械的利用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當前工程機械的利用率不高情況,尤其是高原環境下的工程機械如何提高其使用率進行深入剖析,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原環境;工程機械;利用率
0引言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已經邁入了現代化施工階段,所謂現代化施工簡單的講就是以機械施工代替人力施工。工程機械在施工企業的施工進度、質量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高新技術在工程機械上應用越來越多,工程機械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性能越來越優越。目前廣泛存在于施工企業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維修保養工作滯后,重使用輕保養。特別是在高原地區,自身的氣候變化、環境條件、地理因素、市場原因、交通問題等各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致使工程機械維修保養工作各個環節不及時、不到位,嚴重影響工程機械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壽命,最終導致高原環境下的工程機械利用率遠遠低于平原上的工程機械利用率。
1高原環境下工程機械哪些零部件及其性能容易發生質變
要提高工程機械在高原環境的利用率就必須先搞清楚高原環境下工程機械哪些零部件及其性能容易發生質變。
1.1高原環境工程機械發動機功率會逐漸降低
高原區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的特點,氣壓相對較低。在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海拔高度上升為一千米的時候,水沸點就會降低10攝氏度,那么在高度為兩千米的區域,水的沸點應當為90攝氏度左右,在高度為四千米的時候,水的沸點會降低很多。在此類環境之下,會導致發動機出現了沸騰的現象,次數頻繁,燃油管路也會出現阻塞問題,難以供應充足的燃油,導致功率降低。在高原區域海拔兩千米中,空氣的含氧量在86%左右,與水沸點下降一樣,空氣中的含氧量同樣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海拔高度上升一千米,含氧量就會降低百分之十左右,那么,在海拔高度為四千米的區域中,含氧量就會減少很多,發動機的運行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1.2高原環境工程機械離合器很容易出現打滑的問題
高原區域通常情況下道路很彎,陡坡較多,機械設備需要通過彎曲的山路與陡坡等才能到達施工現場,這就需要頻繁的進行換擋,對行駛速度進行改變,才能適應山路,引發離合器分離問題嚴重,磨損的頻率提升。且山區的道路很長,加之會受到負荷的影響,會導致其出現過載損壞的問題,嚴重影響機械設備的應用效果,難以滿足當前的實際工作需求。
1.3高原環境工程機械機件較平原磨損加劇
高原地區在緊急制造公路亦或是道路的過程中,很多路段的夏季翻漿問題較為嚴重,且過水面的數量多。在機械設備行走亦或是作業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抖動問題,連接部件尤為松動。通常情況下,高原地區的最低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會導致潤滑油稠度增加,使用性能降低,零部件之間的磨損問題嚴重。在對發動機汽缸的磨損程度進行測試可以得知,在海拔高度為4000米左右的高原區域中,磨損程度比平地磨損程度高35%左右。另外高原風沙過大,也是造成工程機械配件比平原環境較快的一主要原因。
1.4高原環境工程機械橡膠制品易發生老化,部分配件易發生損壞
高原地區晝夜溫差為最大時約為20℃左右,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同時氣溫約低25℃。并且陽光中紫外線的含量較高,在出現此類問題的情況下,由于橡膠所制作的產品質地較硬,很容易出現失去韌性的現象,發生油封方面的問題,出現嚴重后果。同樣工程機械一些注塑件及金屬件較在同緯度平原地區損壞速度快,表面容易發生冷脆斷裂。
1.5高原環境天氣變化較快,溫差大,工程機械啟動、運行困難
高原地區經常會出現一日有四級季、十里一氣候現象。尤其是在秋冬季節,溫差較大,經常在早晚會出現工程機械啟動困難一問題,直接導致工程機械的利用率下降。除此之外因為氣候、天氣原因須停止工作的情況也比較多,也是直接降低工程機械利用率主要因素之一;另外配件庫的不全面、維修工的技術水平低下、交通的不便利等都會降低高原環境下工程機械的利用率。
2如何提高工程機械在高原環境下的利用率
根據以上所得出的結論來解決“工程機械在高原環境下利用率如何提高”一問題我們便不會那么的盲目和無所適從。
2.1要建立完善全面的機械使用制度,嚴格落實維護保養措施
要嚴格執行“定員定崗”制度,做到每臺工程機械都有人可尋,有人可養;應當根據相關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標準,首先日常類型、定期類型的保養工作目的,避免出現失誤現象、遺漏現象等,保證通過技術方式提升機械設備運行性能;應當結合技術標準開展工作,實現發動機油路系統與電路系統的檢修目的,使得功率的控制可以符合要求;如果設備的工作強度與負荷較大,處于較為惡劣的環境中,那么,就要對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與傳動系統進行動態化的檢查與維修,保證其使用效果與安全性,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堅決杜絕維修保養滯后,重使用、輕保養這一老現象的發生。
2.2要強化操作手的技能培訓
高原地區環境復雜,對工程機械操作手的技術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及自修保養能力的相關標準很高。所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結合低海拔區域的操作情況與特點,開展模擬訓練工作與相關保養訓練工作,使得工作人員掌握工作技能,更好的在惡劣條件之下開展工作。設備管理部門要將操作手日常對設備問題的處理方式、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建立問題庫。作為培訓教材,循環性對操作手進行分類培訓;定期邀請廠家售后服務人員上門組織培訓,并組織考試和競賽,實行獎罰制度,以此刺激操作手主觀能動性,提高技能。
2.3要適當調大機械發動機的氣門間隙
針對高原地區氣壓低、水沸點低的相關現象。如果出現了溫度逐漸提升并且動力逐漸下降的現象,應當進行氣門間隙的合理調整,增加間隙,保證可以提升動力,更好的對機械進行啟動。同樣避免“開鍋”現象的發生我們也可以要求廠家采取安裝中冷器的增壓型柴油發動機來提高工程機械的利用率。
2.4要適當減少工程機械發動機的供油量
工程機械進入高原地區,空氣中的含氧量隨著海拔的升高逐漸降低,容易出現混合氣體過濃現象,進而導致發動機冒黑煙,動力不足,加速慢,耗油量增大。遇到此類情況,要及時減少發動機燃油供油量,使得發動機功率提高。同時我們也可采用高原增壓型發動機來提高工程機械的利用率。
2.5要做好工程機械的防凍保暖工作
在施工間歇期間,應對發動機、散熱器、蓄電池及電子器件等部位采取包裹、遮蓋等方法遮風保溫,避免長時間裸露;對停駛較長時間的工程機械,應堅持每周不少于2次啟動保溫,消除凍結現象;在作業過程中短暫休息時,要選擇向陽、避風處停機,最好選擇建立簡易車庫進行存放。避免工程機械的啟動困難。另外針對溫差較大引起早晚工程機械啟動困難一問題也可和廠家溝通進行適當的科學改裝(例如:采用機器內或外的電能對安裝在進氣道內的電阻絲通電達到對柴油機的進氣溫度進行加熱來保證發動機好啟動)來解決此問題。
2.6要對強紫外線的照射環境做出應對措施
高原環境下,天氣不是下雨下雪就是強光照射。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溫度忽冷忽熱,溫差突變下使得工程機械的橡膠制品件極易發生老化,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就要求操作手每隔一段時間將橡膠制品件包上一層橡膠皮,或者貼一次膜。在保護機件的同時也保護了操作手,很好的提高了工程機械的利用率。
2.7要經常進行配件庫存盤點,將易損件配齊配足
針對高原存在著地理偏遠,交通條件差一困難,最直接最快速解決配件影響工程機械利用率一問題的方法就是管理人員一定要與現場施工員及操作手多溝通,將各類工程機械在高原環境下所須的易損件弄清楚,并經常對配件庫進行盤點,及時準確的掌握易損件的庫存情況,及時進行補給,絕不讓配件影響工程機械的利用率。除此之外,高原還存在著地理環境偏遠、經濟落后、配件市場欠發達、修理人才缺少等問題直接制約著工程機械的利用率。對此我們只能根據保養制度提前做好安排,將本地區沒有的配件及時從市場發達地區配足,提高修理人員的福利待遇,多吸納人才。并且積極與工程機械制造廠家進行聯系,多組織修理人員、操作手進行培訓、多建一些廠家售后服務站。總之高原環境是非常復雜與惡劣的,工程機械的流動性又非常的大,所以提高工程機械在高原環境的利用率不是那么的簡單,我們還需繼續鉆研、繼續摸索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立超.淺談高原地區工程機械維修保養[J].西部探礦工程,2009(10):197.
[2]潘向陽,趙占平.淺談如何提高工程機械的利用率[J].技術與市場,2010(10).
[3]周宇輝.如何提高工程機械在工礦企業的利用率[J].增刊礦業裝備,2010(8):178-179.
[4]賈慶良,鄒秀蘭.談工程機械高原環境適應性[J].增刊金屬礦山,2006,8:339-340,348.
作者:王勇 單位: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