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工程管理專業能力的行業要求,結合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傳統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力度、配備完善的教學設施以及啟發學生沉浸式學習等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期為工程管理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引言
隨著學科交叉“混血兒”的不斷涌現,傳統工科分類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工程管理是工程技術與管理交叉復合性學科,以“滿足社會需求,服務地方及行業發展”為專業定位,以土木工程學科和管理學學科為支撐學科,注重對學生基本理論、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為適應國家需求和行業轉型發展,工程管理專業也在不斷完善。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的工程管理人才,本文從分析本科院校工程管理教學現狀出發,探討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2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現狀
2.1課程設置缺乏特色
從課程體系分析來看,大多數院校都設置有經濟、管理、法律、技術四門課程[1]。通過每學期開展的學生評教活動顯示的結果來看,工程管理的專業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課程主次設置不妥當。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課程卻劃為考查課,不滿足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不符合應用型管理人才的要求。(2)課程設置的界限不明確,內容重復交叉的情況比較明顯。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建設監理以及工程項目管理中均涉及施工組織設計的相關知識理論。
2.2師資力量相對匱乏
教師是工程管理專業高級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各學校在工程管理學科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仍然十分欠缺[2]。隨著工程管理對實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學校的教師往往是通過考試走上崗位的,雖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但是由于缺乏真正接觸項目的實踐機會,他們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稍有欠缺,導致授課內容不夠深入。
2.3實踐性教學力度不夠
調查統計顯示,“實踐性教學內容偏少”是工程管理教育中普遍而突出的問題。就目前來看,一方面,工程管理學科既要掌握土木建造的基礎知識,也不能忽略管理學方面的通識知識,而管理方面大多以理論為主,占據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導致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工程管理的培養方案雖設置有生產實習、課程實踐、畢業見習等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的落實缺乏保障,存在形式主義。
2.4硬軟件資源配備有限
工程管理是一門專業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畢業后往往從事一線的技術工作,工學與管理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企業也傾向于招聘實踐能力較強的求職者,而培養實踐能力的前提是有較為現代化的工程管理教學設施[3]。目前,學校在這方面主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沒有供實踐教學的設施以及可利用的資源,例如多數本科院校沒有配置沙盤模擬基地;二是即使有教學設施但缺乏有效利用,導致大多數學生學習接觸的機會不足,例如在BIM的實踐教學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得到廣泛應用。這些實驗條件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實踐教學的進度。
2.5教學方式單一
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環節存在重內容傳授而輕興趣培養,教學方式單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式教學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缺乏創新。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了抑制的重要原因。
3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3.1改革傳統課程體系
目前,多數設置工程管理專業的院校正致力于調整重點課程,優化課程設置,學科教研組要針對社會需要結合行業發展對課程進行調整,在交叉課程中選擇一兩門進行優化深入,從而有效減少內容的重復出現,刪減與專業發展聯系不緊密的課程,為實踐課程創造條件。同時,選擇先進化的教材,及時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構建具有特色且完善合理的教學體系。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師資力量整體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我們以分層培養為策略,以校本培訓為主要途徑,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支持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踐學習,鼓勵通過訪學、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學歷層次,不斷更新老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不斷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注意調整教師結構,積極引進企業先進人才作為外聘教師,充分利用他們豐富的工作實戰經驗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彌補專業教師在授課方面的不足,幫助老師盡快提高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3.3加強實踐教學力度
實踐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最好途徑,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知識體系。加強工程管理學生的實踐力度,積極推廣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校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引導課程改革以模擬工程實際為出發點,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將實驗、實訓、實習高度融合,探索課堂教學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增加CAD、工程造價以及Revit等實際操作課程的課時,鼓勵在校生積極參加專業技能競賽或創新性地將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改為畢業設計,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更好地適應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打下堅實基礎。
3.4配備完善的教學設施
高校應重視教學資源設施的配備以及教學設施的有效利用情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的潛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展現,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建設BIM工作室、施工仿真模擬實驗室,將教學場所從傳統的教室轉移到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知識到習得知識的整個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綜合性技術人才。
3.5啟發學生沉浸式學習
有效設計“教、學、做”為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積極嘗試采用模擬場景教學、模擬游戲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鼓勵小組成員基于項目或者問題的學習進行頭腦風暴,積極展開討論。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以及交流溝通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創新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枯燥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可以借助廣聯達工程管理沙盤軟件進行模擬教學,讓學生模擬工程項目的各個參與方,通過承擔不同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充分體驗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合理地配置資源、合理地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的過程,從而樹立縝密的項目管理思想,理解不同參與主體的責任與義務,牢固掌握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在這種新的模式下要求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學生旁邊的指導者,使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眼對眼”轉變成“肩并肩”[5]。
4結論
工程管理專業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專業,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實行教學改革已成為時代趨勢。教育部應加大監管力度,保證實踐教學的高效進行。高校必須加快改革進程,成立專門的改革領導小組,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專業特色,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質量,適應“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的發展趨勢。希望通過本文的一些思考,可以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馬玉蓉,劉玉娟.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2):73-53.
[2]趙潔.我國工程管理學科現狀及發展[J].住房與房地產,2018(31):250.
[3]李云龍.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2):86-90.
[4]李曉娟,劉科,賴芨宇.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27(8):125-128.
[5]易忠君.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教師角色轉換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2):81-83.
作者:陳磊磊 劉瑩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