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市政工程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市政工程中易出現問題分析
1.1設計階段與施工前期問題及對策
1)某高校熱力管網施工前,工程師發現供熱管網設計比較合理,但是熱交換站位置欠妥。熱交換站位置原設計在圖書館地下室內,其弊端是:a.圖書館是需要整潔安靜的建筑,與供熱設備和相關工作人員類別相差比較大,工作起來容易相互干擾;b.出入圖書館管線較多,而且原設計換熱站與出入地下車庫坡道之間空間狹小、管道密集,各專業管線位置、高程不易避讓,要求的間距無法滿足;c.此熱交換站供熱的幾棟建筑,竣工時間早于圖書館2年~3年。如果早竣工的建筑要正常使用,就需要圖書館在建設期間換熱站先行使用,這樣就會加大防護措施費用,使圖書館建筑形成邊施工邊使用的局面,后患無窮。以上是校園總規設計師的作品,突出了校園的美感,輕視了各建筑群的功能。通過各專業工程師與各設計單位多次協商,最終將換熱站移出圖書館。
2)某市政工程施工前期,工程師在核對市政雨污水管與某幾棟單體建筑內相關管道的位置時發現,市政設計中的幾趟廢水管為多余設計。因為該園區的廢水設計主要意義是回收樓內廢水、再加工利用。而此幾處廢水僅為水量很小的室內地漏排水、排水溝排水、噴淋系統末端泄水裝置泄水等,回收價值極小。甚至還將兩處標有YF的負一層衛生間壓力廢水(實際為污水)誤認為可回收的廢水而引至市政廢水管網內。工程師果斷決定取消此幾棟建筑周邊的廢水管,并征得設計師同意。經核算,此項修改節省工程造價30萬元~40萬元。類似工程實例證實,施工前期認真看圖核對,能及早發現設計問題加以預控,大大節約工程造價。
3)某住宅小區供熱管網施工時,發現原設計圖管路走向沒有考慮小區原有管道的保護。工程師在做了大量調查分析工作后,針對院區新管線與原有住宅區舊管道的穿插,合理調整了原設計供回水管線的走向。其結果避免了幾處與舊區污水管道的交叉,與新區電纜溝的交叉,避開了高低區給水、消防噴淋管線密集的區域,節約大口徑供熱管道約300m,并有效減小了管路的沿程損失,提高了供熱效果。
1.2施工組織問題
1)工序銜接問題。某供熱工程某管段施工,管線位置緊靠行車道路邊沿,第一次管溝開挖前沒有與道路施工方協商,開挖后又不能很緊湊地安排管道焊接、探傷檢測、接口保溫等工作,為保證道路施工按時完成而將開挖后沒有進行管道施工的溝渠回填第二次管溝開挖后,正值采暖期臨近而無法調動焊接工人,又正巧相鄰一段道路鋪油,為避免道路邊緣塌方又一次回填。兩次開挖兩次回填都沒有讓該鋪設的管道埋入其中。期間發生的機械進出場地費用無端浪費,也沒有按規定時間完成工程,工期和費用都沒有得到有效控制。2)與相關參建方對接協調問題。市政工程常有多家施工企業同時進駐同一片施工區域,涉及的專業繁多,環境復雜。各施工方除了制定自己的施工計劃外,還需提前與其他施工方溝通協調。某市政低壓線路工程施工,電纜穿線過程中,監理工程師發現單體建筑配電設計的電纜型號與市政電纜不一致,經與設計人員核對,才發現原來是設計人員選型時把外形類似的兩棟樓搞混了。這種問題的出現,一是設計人員不夠精心,二是施工前期對接不夠。設計和施工前期這兩個關口把不住,會導致許多嚴重問題。比如工程安全問題、延誤工期問題、費用增加問題等等。此標段工程技術人員接受教訓后,每當施工一個片區時,都事先搜集沿路各單體建筑各專業管線的規格、位置、標高、避讓原則等等,并適時組織相關參建方技術人員結合圖紙和現場對接,對設計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早調整或修改,使各專業管線敷設更加貼近現場實際,更加科學、合理,保證既實現單體功能,又整潔美觀。
1.3工期、質量、造價的相互關系問題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人們往往重視工期而忽視質量安全,有時迫于工期壓力而不惜付出很高代價。還有的人認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與結構安全無多大關系,大不了壞了再修,人為地降低了質量。在追求工期成為唯一目標的高壓態勢下,各責任主體不顧正常施工程序,出現后果:1)搶出了工期,犧牲了工程質量;2)在不合理的工期內要求工程質量,必然采取特殊措施,工程造價無限制追加;3)搶工期過程現場混亂,返工頻發,反而制約了工期的實現,又造成不必要的費用增加。某市區微循環道路改造施工時,消防管道施工、管溝回填、整路基、鋪水穩和路面鋪油的速度都非常快捷,工程完成后,人們行走在表面平整的路上還比較舒服。但是未到一年,管溝挖填的痕跡就日漸明顯,還有若干處空洞與塌陷。緊逼工期,返修率加大,后期費用增高。某高校園區內,市政工程施工單位為趕工期,與單體建筑參建方協調工作未達成一致就進場,也沒有先行鋪好施工通道,造成多方施工單位糾紛不斷。施工期間對場地情況了解不夠,停水斷電頻發,現場一片混亂:給水、消防、雨水、污水、強弱電等管線施工時,不能按照規范要求的間距敷設;各種檢查井沒能照圖紙要求現場澆筑;壓力管道的壓力試驗省去;雨污廢水管道的閉水試驗省去;電力檢查井的防水做法省去。整完路基才想到應該穿越的管道漏做,強、弱電穿線時套管不通,鋪油時路面塌陷又重新修補。這種非正常施工,必然是秩序混亂、效率低下,質量得不到保證。無序施工就無法保護成品,修補甚至返工代價提高,讓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變成環環制約、舉步維艱,反而更不利于工程進度的推進。同時,簡化或省略了必要的工序,無法實現工程資料的真實性、同步性和可追溯性。
二、有效推進工期、提高工程質量和降低工程造價的途徑
通過對市政工程易發問題根源的分析,總結施工管理的經驗教訓,市政工程管理者在引起深思的同時,更要探討有效推進工期、提高工程質量和降低工程造價的途徑。
2.1設計階段質量要求和造價控制
設計階段是保證工程質量和控制工程造價的源頭,設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極強的工作責任心,這是避免施工中出現問題的第一道關口。設計人員在匯總資料和出圖階段,不僅要一絲不茍地核對信息,還需結合現場情況給出關鍵節點的詳圖。設計師除了加強學習,靈活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之外,還要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避免圖紙出錯。另外,各專業設計人員的溝通協調也很重要,如果這個階段各專業工程師配合不好,就會在圖紙上留下漏洞或專業間出現相互矛盾之處,到了施工階段就會出現較大變更。如果發現問題不及時,還會造成返工、浪費材料、延誤工期等重大問題。業主方在委托設計過程中,應給出明確的設計范圍、詳盡的設計依據和科學合理的設計周期。避免邊設計邊施工、圖紙進度跟不上施工進度的情況發生。設計者也應多接觸工程現場,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2.2施工前期的預控
許多市政工程實務證明,施工前期對質量、進度和造價的預控,意義非常重大。1)圖紙會審。圖紙會審不能走過場。會審前施工方、監理方和業主方技術人員都要認真看圖,找到問題,提前做出調整或修改。會審中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拖延至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足夠的提前量才能保證施工順暢。施工過程順暢才有利于實現質量進度和造價的控制。2)工程對接。施工前期,市政工程施工方應主動與其他參建方對接,及早發現問題,提前做出應對措施。這個階段如果能把問題及解決辦法找到,又能把各專業、各工序的交叉施工安排得井然有序,就能保證工程質量,穩步推進工期,有效控制工程造價。3)工期計劃科學合理,措施得當。市政工程施工過程的制約因素較多,內部、外部關系的協調難度非常大。施工單位投標時均有相應的工期計劃,然而進度計劃形同虛設的情形也常常見到。制定計劃時考慮的因素不全面,保證措施不得當,必然使得進度計劃流于形式。
2.3組織協調
做優質工程,需有一個組織協調能力很強的工程管理團隊,應強化工程質量意識和使命感。施工方要加強誠信建設,打造精品工程。各專業技術骨干應具有精細化施工和科學管理的各項技能和責任心。另外,提高工程質量,保證工程進度,控制工程造價必須有健全的責任機制。施工方自檢自控是基礎,做良心工程。監理方有效監管是關鍵,不敷衍不手軟。業主方依法合規、統籌管控是實現目標的強有力保障。
作者:王芬蘭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校園規劃與建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