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層面,剖析應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對“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堅持適切性、差異化重組原則,堅持以教材為中心,通過適當增刪,重組課程教學內容;重視知識歸納,重視方法選擇,改革課程教學方式,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時占比、課程實施等一體化設計,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從而培養出滿足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現狀;改革
一、應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
“作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一般院校,既要注重人才的理論素養,能夠勝任研究工作,又要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較高的實踐應用能力[1]。”因此,“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主要包括兩大模塊,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了提高“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科學性,需要我們對“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現狀進行剖析,以提高課程教學改革的針對性。
(一)理論教學
在減負增效的教育背景下,“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課時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這就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總課時得到削減,但是受到傳統課時分配和課程教育思想的影響,理論教學的課時與實踐教學的課時分配仍然占有一定的優勢。這就導致“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分配的不均衡性,不少應用型本科院校過于注重理論教學,淡化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加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差異性,過于單調、抽象,就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的現象,形成理論教學強勢,實踐教學弱化現象。不僅如此,不少應用型本科院校過于注重“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理論教學,出現課程教學定位失當現象,一味地追求理論的高深,忽視理論教學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從而導致學生高分低能,難以勝任未來崗位需求,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選擇,導致學生實踐體驗的弱化,從而使理論教學停留在“獲得”階段,不能有效轉化為學生的實踐技能。
(二)實踐教學
“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它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必要環節,不可或缺。但是“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實踐教學中,實驗安排存在不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實驗教學的時機安排不科學,部分實驗安排在實習階段進行,部分實驗則和實習相獨立,這就導致學生實踐技能得不到有效的融合,影響了學生“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綜合實踐技能的發展,缺乏應有的深度,也不利于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課程教學理論。此外,“實踐教學設計過程中,實驗的設計類型存在單一化現象,綜合性實驗比較欠缺,或者開展的數量不足,基于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實踐教學安排不足,導致學生難以在實踐中去有效的吸收、消化、理解理論知識[2]。”
二、基于應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鑒于應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和方法。
(一)重組課程教學內容
“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是機械類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而機械類的類別眾多,不同專業對“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的需求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不同專業的課程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的差異性,如果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相同的課程教學內容,顯然是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所在專業,對“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如何重組,這是進行教學內容重組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首先,堅持適切性、差異化重組原則。“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內容的重組要指向學生所在的專業,根據不同專業對“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差異化需求,從而形成符合專業實際的“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這樣就避免學生課程學習中時間、資源、精力浪費的現象,從而使學習的內容與專業需求和未來的崗位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體現課程教學內容的高度集約化。例如“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要突出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把握常用材料的成分、工藝、組織、性能和實際應用等。這樣就使得“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專業發展需求。其次,堅持教材為中心,適當增刪。“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重組,并不是對教材的全面否定,或者是另起爐灶。“我們要堅持以既有的教材為中心,按照教材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框架,對教材內容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解讀”[3],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對既有的教材進行適度刪除,將與學生專業發展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大的內容加以刪除;對于與學生專業發展和需求關系密切的,需要我們在既有教材體系上進行增加,或者以校本教材的方式,形成以教材為中心,校本教材為輔助的內容體系,提高“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和專業的適切性。
(二)改革課程教學方式
基于應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現狀,我們要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從而建立起與課程教學相匹配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課程學習興趣,優化知識呈現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不斷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首先,重視知識歸納。“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特點,涉及的類型眾多,知識面廣泛,如果不注重課程教學方式,學生往往難以有效的把握課程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我們重視知識的歸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課程學習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從而形成系統化的課程學習思維,能夠及時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既注重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又能夠根據“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基本理論、基本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厘清各個知識點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從而形成知識模塊、知識框架,從而使學生從宏觀上掌握知識,并且能夠運用“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知識指導教學實踐。其次,重視方法選擇。傳統教學模式下,“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主要以講解為主,忽視學生能動性。這就需要我們在實施課程教學時,要注重教學方法選擇,根據“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靈活地選擇案例教學法、類比教學法、項目驅動法,以及實施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法借助案例為載體,通過具體生動的案例,能夠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4],促進學生對“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消化與吸收;類比教學法,主要借助于此相類似的現象或者譬喻等,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地、形象地呈現出來,從而化抽象為具體、直觀。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它以項目為載體,將“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知識點、能力發展點等有機滲透在項目中,項目教學法將增強學生課程學習的目的性,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突出理實教學一體化設計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課程教學的成敗。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的需要,突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改變當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的現狀,優化理論教學占比,靈活地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時占比一體化設計。“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理論是學生實踐應用的基礎,因此,理論教學的地位不可忽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必須要明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合理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占比。首先,理論教學要堅持適度性原則。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高職院校,也不同于其他的院校,“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理論主要服務于學生實踐應用,要從培養研究性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適度削減理論教學的課時;其次,加大實踐教學課時占比。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我們基于這一人才培養定位,加大實踐教學的占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在實踐中消化理論,在實踐中深化理論,并進行創造性實踐活動,從而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時的一體化設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實施的一體化設計。目前,不少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以雙線的方式推進,一般先進行理論教學,再根據理論教學安排學生實踐,部分院校實踐教學安排在學生實習階段,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的時間跨度、內容跨度較大,從而削弱了“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我們基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發展的需要,從宏觀上進行一體化設計,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實驗教學,優化實驗教學的類型,注重綜合性實驗設計,從而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階段性整合。此外,要基于整合的視角,在學生完成“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以實習為主要模式,通過實訓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有機融合。
三、結論
總之,《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課程既具有實踐性,又具有綜合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進一步強化定位意識,根據院校人才培養計劃和目標,對“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進行反思,針對課程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積極推動“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和專業的融合,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激活學生課程學習潛能,合理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實現理論教學好實踐教學的一體化設計,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張翠翠 趙京鶴 單位:長春光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