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安全的防控級別不斷升高,廣播電視機構要主動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和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網絡世界的復雜性和隱秘性給廣播電視網絡平臺自身以及用戶的信息安全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提高廣播電視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能力,是新時代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職責。本文對我國廣播電視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現狀提出幾點改進措施,希望能為廣播電視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工作提供一點啟示性建議。
關鍵詞:廣播電視;網絡管理;信息安全;監管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量的流量被引到新媒體平臺上,在新媒體的強勢沖擊下,傳統媒體不得不引入新技術和新的傳播方式,重新引領媒體領域的發展。傳統廣電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主要是依靠衛星等傳播媒介,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依靠網絡系統,網絡系統的復雜性和不安全性,使得廣播電視媒體在向新媒體領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事故以及泄露廣播電視機構及用戶信息隱私的情況,網絡安全的不確定性使得廣播電視機構必須積極面對網絡安全性的發展形勢和要求,從制度建設、管理理念、技術建設等方面,積極加強對廣播電視行業網絡安全的管理,對網絡安全現存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破解網絡安全的困境,與時俱進地建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使新時代的廣播電視工作在安全保障體系下健康運行。
二、我國廣播電視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
(一)網絡安全威脅持續增加相比現實世界,網絡世界更具有隱蔽性和無跡可尋性,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之快,使得與之配套的法律及相關監管手段難以及時追上其腳步。當前,智慧廣播電視、AI虛擬技術、5G傳輸技術和媒體融合技術等,已經開始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領域被廣泛運用。近幾年,廣播電視機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傳播效率,在各個方面與新媒體競爭,開始在內容采集、制作、傳輸、分發、日常運營、系統建設和業務管理等各個方面運用AI虛擬技術、5G傳輸技術和融媒體技術等,這些技術以網絡為紐帶,相互交織、相互關聯,技術專業性極強,容易遭到黑客等的攻擊[1],從而對廣播電視的網絡安全造成威脅。
(二)網絡違法犯罪時有發生網絡世界的隱蔽性、難以追蹤性、便捷性使得網絡世界的違法犯罪活動變得更加容易開展。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網絡化和數字化貨幣的普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例如2016年10月,某官方網站的網頁內容被惡意篡改,黑客將該網站首頁的輪播圖替換為反動言論,在社會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2019年6月,某網站的數據庫被黑客利用MySQL弱口令高危漏洞入侵,修改數據庫數據,黑客留言索要比特幣,要求被攻擊方支付一定的比特幣,然后才會恢復數據。類似這類網絡違法犯罪的案件不勝枚舉,廣播電視網絡平臺的不安全性可能帶來較大的網絡風險,從而給廣播電視機構及用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2]。
(三)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如今人們無論是求職投遞簡歷、報考公務員職位、報考職稱證書,還是在網絡上購物或注冊網站平臺,均需要在網絡上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近幾年我國主流媒體對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進行了多次報道,個人和機構的信息被泄露后,陌生電話騷擾事件數不勝數。因為個人信息被泄露,電話詐騙案件也時有發生,這給我國的信息安全和社會安定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嚴重影響了人民的安定團結。目前,廣播電視機構的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能力與其重要地位相比,仍然較為薄弱。例如2014年8月,溫州有線電視機頂盒遭到了網絡黑客的攻擊,部分用戶在使用廣播電視有線機頂盒時出現強制性跳臺和游走字幕等問題,同時有部分用戶的個人信息也在黑客攻擊的過程中被泄露。這給廣播電視機構的運營管理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廣播電視用戶的使用體驗感[3]。
三、對我國廣播電視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議
(一)與時俱進地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6月起實施,同時,為適應市場需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應建立國家網絡安全體系,做好頂層設計,明確網絡安全戰略規劃目標,確定總體安全策略,實現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特殊安全控制要求,建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強化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技術體系,實現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和防護措施,建立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和監督檢測流程,最后完善整個國際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4]。在建設網絡安全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對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相關的主體責任進行落實,確保網絡安全體系建設能切實落地。
(二)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監督機制開展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可以針對廣播電視行業的實際情況,組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由各司局及各直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構成,領導小組下設協調組和內容安全管理工作組、技術安全管理工作組。領導小組負責對廣播電視機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建立網絡安全監測機制,并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預警機制、通報機制、上報機制、例會機制、檢查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體系建立完善后,定期開展監督檢查、預案演習、預警通報、安全例會、重保期、檢測和專家組評價工作,同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監督小組還需要對廣播電視的重點網站進行實時監測和定期掃漏,并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通過對網絡環境進行24小時監測,確保廣播電視的各平臺網站安全運行[5-6]。
(三)對廣播電視機構加強網絡安全技術培訓開展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廣播電視機構培養一批具備較強網絡安全技術能力的專業隊伍,其需要具備扎實的網絡安全技術理論知識,能熟練解決網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應根據各個司局及各直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抽調出來的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組成員開展專業培訓,從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和思想理念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教育,并定期安排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組以某一類、某一級別的網絡安全事件為線索進行機制演練和攻防演練。同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應將組員的培訓費用納入年度預算,財務管理部門應優先安排網絡安全和信息領導小組組員的培訓費用,以保障該小組培訓工作的及時順利開展。所有參加網絡安全培訓的小組成員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定期參加嚴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許再次上崗[7-9]。為了促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小組成員對知識、技能的更新,應定期舉辦網絡安全知識技能競賽,對最新、最前沿的網絡病毒、網絡安全威脅因素、網絡安全相關案例等進行學習,確保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小組成員的知識能應對最新的網絡安全問題。通過密集的篩查、訓練和競賽學習,保障廣播電視機構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
四、結語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紅利,同時也給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帶來了網絡安全隱患。廣播電視行業的網絡安全不僅關乎廣播電視機構自身的網絡平臺和信息的安全,還關乎廣播電視用戶的信息安全,加強廣播電視行業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是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行業必須重視的工作之一。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之快,使得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等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面對廣播電視行業網絡平臺不斷出現的安全問題,需要從頂層設計的層面,建立健全廣播電視行業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體系,同時保障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使廣播電視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盡早得到有效的保護。
參考文獻:
[1]盧璇,張正龍.5G網絡環境下廣播電視網絡安全風險研究[J].中國有線電視,2020(11):1263-1265.
[2]姚立業.廣播電視網絡與信息安全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14):255-256.
[3]李曉平.對新時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思考[J].電視技術,2020,44(10):15-17.
[4]盛承紅,胡寶勝.全流程一體化的廣播電視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20,47(09):105-109.
[5]朱嘉琦.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監管平臺的網絡安全[J].人民周刊,2020(14):76-77.
[6]楊正良.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廣告精準扶貧”成效顯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總結[J].中國廣告,2021(02):100-103.
[7]王追.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控技術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3):52-53.
[8]許達,康輝.新形勢下時政新聞的發展路徑研究——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時政新聞中心為例[J].傳媒論壇,2021,4(01):1-3.
[9]莫樺.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區域廣電媒體的迭代對策研究[J].視聽界,2021(01):5-10.
作者:柳重春 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