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監測和監管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廣播電視傳播過程中,監測監管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監測系統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媒體的出現是對廣播電視監測系統的巨大挑戰。新媒體的監測監管模式應為:宏觀監管、具體監控、個人自覺、群眾監督,只有堅守如初,才能捍衛傳統媒體的權威性,保障廣播電視安全優質播出。
【關鍵詞】監測監管;新媒體;安全播出
1前言
在廣播電視節目傳輸過程中,監測監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可以保障廣播電視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監測和監管兩者有所區別,監測是利用相關技術系統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測;監管是利用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整個系統進行管理。監測和監管是相輔相成的,監管為監測提供必要的監測項目,監測為監管提供實測數據,將它作為管理的依據。監測工作在初期階段,只是依靠監測人員收聽、收看而進行人為的主觀評價。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逐步發展為利用相應的儀器設備進行實時的客觀監測。廣播電視監測系統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管理體制的不斷變革,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監測體系。
2我國廣播電視監測事業的發展過程
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的監測事業開始起步。當時在上海建立了553臺,它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的第一座監測臺。之后,根據我國廣播事業發展的需要,又在北京建立了573監測臺;在新疆建立了西北監測站;在黑龍江建立了東北監測站;在廣東建立了海南監測臺等。除上述國內幾個固定監測站點外,還進行國外流動接收。當時的監測任務主要是監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播出質量及在當地的收聽效果。根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需要,1994年,國家廣電總局成立了廣播電視監測中心,統管全國的廣播電視監測事業。本世紀初,又借助實施西新工程加強廣播電視覆蓋網建設之機,在全國建立起無線廣播電視監測網、有線廣播電視監測網和衛星廣播電視監測系統。至此,我國的監測系統由點狀分布發展到面型分布,真正形成一張與廣播電視覆蓋網相匹配的監測網。當時的監測任務是:對廣播電視整個傳輸覆蓋系統進行質量監測、安全監測和內容監測。這些監測網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實時、連續、準確地采集數據、匯總分析、及時反饋,真正做到了為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保駕護航。
3廣播電視監測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
時代的發展也推動了監測技術的進步,監測技術經歷了由模擬到數字的轉換,監測設備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的更新換代,又經歷了由手動到自動又到智能的進步。目前,我國的監測系統已成為一個擁有數字、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大數據等多項現代化技術的體系。其監測項目、監測手段、監測數據的準確度及操作智能化程度均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幾年前,國內互聯網就進入Web.2.0時代,用戶不僅可以瀏覽互聯網,而且可以創造信息內容,成為互聯網傳播內容的生產者。從此用戶掌握了信息的主動權,滿足了個性和互動的需求。當下,互聯網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媒體,這個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有互動性、即時性、便攜性及個性化等特點,它迅速激發了人們參與的興趣,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迅速從傳統媒體涌向新媒體,以獲取信息并進行娛樂活動?;ヂ摼W技術改變了傳統傳媒的結構,受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不再完全依靠收音機、電視機,而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掌上電腦、PSP(多功能掌機系列)、移動視聽設備(包括MP3、MP4、MP5)等都是便捷的接收設備。許多新媒體形態相繼涌現的同時,移動互聯網也在迅速發展和普及。近幾年,4G、5G移動通信快速普及,該系統呈現速度快、頻譜寬、智能化性能高等優勢,逐步演變成大眾媒體。現在的手機,已經具備了幾乎所有的多媒體功能,成為新媒體產業的領軍設備。移動互聯網Mobile2.0時代催生了大量的新業態,尤其是在視音頻節目制作方面,各種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制作視音頻節目不再需要專業設備和專業人才,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軟件,將自己制作的信息借助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進行、傳播。此時的智能手機也不再是單純的通信工具,而成了一個信息中心。無所不在的網絡成為全民信息和言論的傳播平臺。由于新媒體形態很多是群眾自發創建的,所以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在媒體雜陳的今天,人人都可自成媒體,每部手機既是多媒體的終端又是節目之源。人們有時只憑個人興趣,不顧社會效果,一些未經驗證、質量參差不齊的信息廣泛傳播。所播內容良莠不齊,如果不正確引導,聽之任之,將極大削弱廣播電視這一主流媒體的喉舌作用。為此,新媒體業態對廣電是一個巨大挑戰,尤其對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系統,挑戰更是空前的。
4結束語
對新媒體的監測監管模式,應歸結為:宏觀監管、具體監控、個人自覺、群眾監督四個方面。所謂宏觀監管就是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用法律約束違法行為,杜絕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團結及觸犯法律、違背倫理道德的言論及音像信息。具體監控就是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篩查、過濾,將有害信息封殺。但最重要的還是啟發民眾的自覺性,通過自我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要發揮群眾的力量,通過民眾舉報等及時發現違法違規信息。這幾方面聯合出手,遠比固定模式的跟蹤監測監管系統有效得多。為保證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權威性,監測監管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監測監管系統的職能就是保證廣播電視的安全優質播出,不受惡意干擾,始終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只有監測監管工作到位,才能保障廣播電視系統的正常運行,在傳輸質量、傳輸安全、傳輸內容上不出紕漏。只有堅守如初,才能捍衛傳統媒體權威性,使之始終成為宣傳的中堅力量。
作者:于巍 單位:內蒙古新聞出版廣電局監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