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對新聞記者素質的要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廣播電視新聞的信息化發展,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重點探討了融媒體環境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素質的相關要求:新聞記者應具備一定的新聞觀念、強臺意識、創新精神以及提升自身素質能力,這樣才能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廣播電視新聞發展要求。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素質能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新聞媒體也正在逐步邁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融合則是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主要體現出綜合化、多元化以及特色化這幾方面的特點。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廣大的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正在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就要求新聞記者不僅能具備全媒體記者的基本素質能力,還能迎合時展要求成為新媒體時代下的多面手。這里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重點探討了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素質的要求。
一、新聞記者應具有一定的新聞觀念
(一)實事求是的新聞精神。新聞記者首先應具備新聞精神,能夠進行新聞信息的客觀化報道,并能據此開展深入化的工作調查,保證新聞信息應被客觀化的報道,避免造成新聞失實、歪曲以及夸大情況出現。其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實事求是的新聞精神要求下,應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保證全方位構建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全面闡述新聞的本質,積極向大眾反映出社會信息的價值,切忌將其視為謀取利益的手段[1];其次,新聞記者應全方位提升資深主任醫師,保證能實現新聞信息有效傳遞給大眾,符合新聞的價值要求,以便更好地滿足新聞需求;最后,新聞記者還應重視如何有效實現新聞報道的社會效益,積極實現社會輿論的正確化引導,更好實現預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二)敏銳的新聞嗅覺。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面臨著諸多的海量信息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區別新聞信息內容,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則應具備較強的新聞嗅覺。具體來說,一方面要求新聞記者能具有一定的新聞洞察力,能從細小線索入手,具有較強的新聞信息的處理能力,一定要走入新聞中去,避免在辦公室等待電話,應該重點關注事件中的異?;闆r,秉承主動調查的態度;另一方面,新聞記者則應該具有良好的對于公眾需求的分析能力,結合日常新聞的熱度情況,全方位了解到大眾對于新聞的偏好情況,結合實際需求角度,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新聞的尋求,更好實現電視臺的新聞可讀性、利用率的全面提升。(三)深入基層的新聞探索精神。在新聞報道中,還一定要深入群眾路線,新聞記者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更好獲得相應的第一手的新聞資料,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要求,避免出現盲目相信傳聞的情況,同時,廣大新聞記者還應重視遵從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要求,從群眾的基本需求出發,切實找準群眾之難。比如,在電視臺的《在基層•我的老師》專題節目,正是秉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態度,進行新聞信息的廣泛挖掘,選準了數十位奮斗于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利用現代化的投票活動,積極營造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報道活動,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聞記者應具有一定的強臺意識
(一)深化歸屬觀念,提高責任意識。新聞媒體主要是進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宣傳,以及能夠公證、客觀地來進行社會信息的報道,起到良好的社會輿論作用,保證大眾的實際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在當前新時代的復雜背景下,新聞記者則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不斷提升相應的使命感、責任感[2]。首先,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的環節,一定要基于自身的新聞記者身份,而避免通過參與者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思考,一定要從公證客觀的角度來進行采訪工作,杜絕出現片面化的曲解事實的情況;其次,新聞記者應該明確新聞報道所具備國家性質,避免出現謀取私利的情況,切忌不可為了個人利益而出賣國家集體的利益;再者,新聞記者則應該重視最大化發揮新聞報道中的經濟價值,有利于全面推動社會的發展,避免出現跟風炒作低俗信息,而應加強公益性新聞的報道。(二)培養組織觀念,服從領導管理。為了保障機構組織的健康發展,則一定要重視組織觀念的強化,這樣方可以保障順利的領導,有利于維護機構的有序發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特別是當前的融媒體影響下,地方電視臺則應該積極迎合時展,勇于面對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廣大新聞記者應結合實際來進行自身角色的轉變,能保障服從組織領導,這樣才有利于構建通暢的新聞渠道,維護機構的正常化運行。新聞工作者應抵制各方面的利益引誘,不斷從自身做起來實現自身組織觀念的加強,緊扣組織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組織服從性。
三、新聞記者應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一)從現有成績來深化精品節目。在新聞信息呈現出幾何式爆炸性增長的情況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電視節目精品化發展則是必要的要求,也能體現出地方臺的針對性要求。所以,這樣就要求廣大新聞記者則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全面依靠地方臺當前的成績,不斷實現新聞信息的深化挖掘,重視如何全新塑造新聞精品化的發展。新聞記者應從整體上多角度來進行新聞內涵的挖掘,特別是結合焦點問題深入探討,力求為大眾進行深刻、全面且客觀的深度報道,通過精品新聞節目才全面提升地方臺的競爭力[3]。只有結合地方特色和存在的實際問題,才能保證大眾喜歡上極富特色的新聞節目,這樣也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和諧社會穩定發展的要求。(二)依靠全媒體中心來發展新聞方式創新。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離不開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優勢,傳統的報紙、廣播等方式難以符合公眾對新聞的要求,這樣方能積極構建全媒體中心,其對于地方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具有很強的促進和幫助作用。利用發揮全媒體中心的優勢,能有效將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等資訊信息相互結合,能夠符合新時代的信息化發展要求,能實現新聞采訪活動能夠在電視新聞的不同欄目、移動互聯網、廣播等多種渠道的播放,更好服務于人民大眾。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記者應積極發揮全媒體中心的優勢,構建多種新聞平臺下的新聞報道創新模式,有效推動新聞廣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
四、新聞記者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
(一)加強文化積淀來實現領域視野的拓展。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新聞記者則應具備越來越高的專業能力,以保障實現高質量的新聞內容的提升,這就要求他們應不斷提升自我的文化修養,全面保障相應領域視野的進一步擴展。在進行新聞報道中,新聞記者一定要從專業的思維來講新聞內容和資訊信息提供給大眾,這樣方能有效吸引讀者眼光,充分發揮好新聞輿論的引導作用,有利于維護經濟社會的快速穩定發展。所以,新聞記者應重視文化素養的積淀,保證語言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考慮到新聞來源的廣泛性要求,這就更要求新聞記者能具有廣闊的視野,深入分析各種新聞信息,以滿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二)從現有設備出發來提升新技術利用水平。在新聞廣播的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在開展電視廣播采訪以及報道中,傳統的筆紙照相機等設備逐步走入歷史舞臺,難以符合現代化的新聞傳播發展要求。隨著新聞媒體的現代化設備的廣泛應用,互聯網、微信、微博、錄音筆等是新聞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新聞工作的硬件條件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新聞記者也應該積極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升自身在新環境中的業務能力,能保障各種新技術設備得到廣泛應用,實現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以便在一定時間內符合新聞信息的多樣化傳播要求,更好體現出新聞的價值所在,也符合公眾對于新聞信息的實際需求。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廣播電視新聞發展也面臨著創新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記者應從實際出發,不斷提升自我的職業素養水平,加強自身的職業精神,從而全面樹立良好的新聞工作者的形象。正是通過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才能滿足利用高質量的新聞節目來教育人、引導人,能從群眾中來,走到群眾中去,用貼近大眾生活的好新聞構建和諧穩定的經濟社會,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陽.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的創新與發展[J].參花,2019(18).
[2]秦遠灝.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分析[J].科技傳播,2019(17).
[3]趙世琪.融媒體時代廣電新聞記者轉型和能力提升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9(16).
作者:蔣焰 單位:重慶市榮昌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