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年腹腔鏡手術氣壓治療儀結合護理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預防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醫院行腹腔鏡手術的老年患者8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氣壓治療儀結合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干預后凝血指標、血流動力學指標及下肢DVT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纖維蛋白原低于對照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可有效預防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下肢DVT發生,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及血流速度。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氣壓治療儀;康復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液高凝
腹腔鏡因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普外科、婦科等手術中廣泛運用[1]。但術中建立人工氣腹容易增加下腔靜脈阻力,導致血液流動緩慢,血液呈高凝狀態,進而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老年患者下肢活動不便,同時伴有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進一步增加下肢DVT發生風險[2]。目前,臨床采用間歇充氣裝置可取得一定的預防效果,但仍需配合優質的護理干預。常規護理多關注疾病及并發癥本身,未分析潛在誘因,因而預防效果不佳??祻妥o理從患者角度出發,通過干預并發癥早期征兆,可達到預防下肢DVT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對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下肢DVT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鏡手術的老年患者8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62~84歲,平均(72.16±4.31)歲。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1~85歲,平均(72.25±4.4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經CT、B超等檢查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術前行超聲檢查未發生下肢DVT;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血栓性靜脈炎等;存在精神病史等。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氣壓治療儀結合常規護理:使用韓國大星空氣壓力波治療儀RL-100,指導患者選取平臥位,將下肢放入壓力套中,使治療儀筒底部位置和足部對應,首次使用將壓力設置為60mmHg(1mmHg=0.133kPa),依次對足、小腿、大腿充氣;充氣持續20min,每次使用20min,每日2次,每日增加10mmHg,6d后增加至120mmHg,10d為1個療程;指導患者常規服用抗凝藥物;加強下肢顏色、腫脹等情況的觀察,定期使用彩超檢查雙下肢,觀察血栓形成情況;給予心理、飲食等干預。觀察組采用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其中氣壓治療儀使用方式同對照組,康復護理措施如下。(1)被動運動:護理人員一手環繞患者小腿,一手抬高足部,將手掌貼至其排腸肌和比目魚肌,保持由上而下的順序揉按踝關節和膝關節。(2)主動運動:指導患者活動足趾、伸屈下肢、行踝關節環繞動作,每次25min。(3)體位:指導臥床休息患者抬高下肢,使其高于心臟20~30cm,屈曲膝關節15°,勿在小腿下、腘窩處單獨墊枕,避免腘窩受壓,阻礙下肢深靜脈回流。(4)用藥:少用或不用止血藥物,預防導致血液高凝,經靜脈滴注500ml/d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稀釋血液,降低黏稠度。(5)下肢觀察:若患者下肢腫脹、疼痛,并伴有顏色變深紅,協助患者抬高下肢30°,高于心臟20~30cm。
1.3臨床評價
(1)凝血指標:使用凝血儀檢測干預后兩組凝血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2)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TosHiBA-6000型超聲儀,檢測患者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3)下肢DVT發生率:記錄干預期間下肢DVT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凝血指標
觀察組干預后凝血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流動力學指標
觀察組干預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下肢DVT發生率
觀察組下肢DVT發生2例(2/42),發生率為4.76%,對照組下肢DVT發生9例(9/42),發生率為21.43%;兩組下肢DVT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26,P=0.024)。
3討論
下肢DVT是腹腔鏡術后常見并發癥,血液流動緩慢、血液高凝狀態和靜脈內膜損傷是導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老年患者為多發群體,由于其體質較差,術后活動量小,體內血液循環不暢,而長時間臥床休息導致下肢肌肉松弛,血液流動緩慢后易處于高凝狀態[4]。臨床多給予抗凝藥物預防下肢DVT發生,但易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產生身心應激反應,不利于疾病預后。氣壓治療是一種物理療法,可對患者雙下肢進行按摩,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并具有操作簡單、實用、安全性高等優點[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凝血指標、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利于改善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凝血及血流動力學指標,降低下肢DVT發生風險。氣壓治療儀利用釋放的空氣波對治療部位形成循環壓力,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的流動,使下肢靜脈受壓,加快下肢靜脈血流速度,預防血液淤積,從而減少下肢DVT的發生。充氣加壓還可提升纖維系統活性,刺激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從而促進血流動力學改變,起到抗凝效果??祻妥o理要求護理人員從護理初期至后期為患者提供運動、用藥等全面護理服務,幫助其提升運動積極性。此外,康復護理強調術后早期主動、被動活動,旨在通過運動形式改變患者肌肉狀態,促進其雙下肢血液回流,減少術后下肢DVT形成。該護理將諸多術后優質護理措施交叉使用,相互貫穿,為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營造護理和康復運動相互融合的醫療環境。綜上所述,氣壓治療儀結合康復護理用于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可改善其血液高凝狀態,加快下肢血液循環,降低下肢DVT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饒婕,張向寧.婦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藥,2018,22(4):663-666.
[2]劉新萍,劉新苗,管廷進.早期康復護理介入對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下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24):2967-2970.
[3]徐琴鴻,姜建帥,葉智,等.老年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防控指引的制訂及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0):3609-3612.
[4]孟薇,李開來,楊珺楠.高齡臥床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相關因素分析及其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后影響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7,33(3):242-245.
[5]曹琳.抗血栓壓力襪聯合氣壓治療儀在全盆底重建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16,31(2):328-331.
作者:劉麗萍 羅燕 單位: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