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輕度老年癡呆患者三維護理干預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討三維護理干預在輕度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8例輕度老年癡呆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三維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語言能力和生活質量。結果:干預前,兩組語言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聽理解評分、命名評分、閱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維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輕度老年癡呆患者語言能力,穩定病情,并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輕度老年癡呆;三維護理干預;危險因素;語言能力;生活質量
老年癡呆屬于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由環境、心理、遺傳等多種因素引起,多發于老年人群,目前我國老年癡呆患者約占全球癡呆癥患者的20%[1]。輕度老年癡呆一般為發病1-3年階段,若疾病發展至中晚期,患者完全依賴照護者,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還給家庭和社會增加負擔[2]。因此,在患者輕度癡呆期給予有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但該病起病隱匿,發病早期容易忽略對疾病的護理干預,致使疾病惡化[3]。本研究探討三維護理干預在輕度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8例輕度老年癡呆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4例。觀察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7.65±5.49)歲;學歷為小學12例,初中12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11例。對照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7.51±5.83)歲;學歷為小學10例,初中13例,高中18例,中專及以上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2018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一):癡呆及其分類診斷標準》[4]中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癡呆量表(CDR)分級為輕度癡呆;③均自愿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軀體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②有精神病史;③意識不清,無法溝通交流。
1.3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疾病、衛生等知識的健康教育,用藥、飲食指導,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等。觀察組給予三維護理干預,將護理過程分為三個維度:(1)調整危險因素。①制定管理制度:成立老年癡呆患者護理小組,由神經內科護士、主管護士組成,了解每位患者癡呆程度,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對患者認知、語言、記憶力等各項功能進行評估,分析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的危險因素,并劃分危險等級,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②環境改造:將有病情加重的高風險患者安排在護士站旁邊病房,患者佩戴GPS定位手表,隨身攜帶寫有姓名、家屬電話號碼、科室等信息的卡片,每天22:00-6:00對病房進行封閉管理;③增加病房巡視:增加值班護士巡邏次數,及時關注患者情況,要求患者家屬24h陪護,若有不良情況及時向醫生反饋。(2)改善臨床癥狀。①語言功能訓練:對于記憶力減弱、遺忘名稱的患者,責任護士反復提醒并要求患者多說名稱;發音困難患者,由護士示范口型,訓練患者字、句的發音;可選擇識字卡片、生活物品等訓練患者識字能力;②認知功能訓練:采用動物、植物、水果等卡片,讓患者說出卡片上對應物品的名稱;定向力訓練:制定每日活動時間表,幫助患者記住吃飯、睡覺時間,讓家屬陪同患者外出,辨別方向、路線;算數能力訓練:利用數字卡片或模擬超市購物,讓患者計算100以內加減法。2次/d,20min/次;③運動訓練:責任護士帶領患者進行拍手、抬膝、肩關節活動等有氧運動;指導患者進行屈肘、屈腿、深蹲、單腳站立等肌力訓練。15~20min/次,1~2次/d;④心理護理:責任護士每天與患者溝通,對患者內心感受表示理解,交談時注意語言溫和。(3)提高生活質量。責任護士每周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在病區宣傳欄貼上緩解癡呆癥狀知識的圖文,邀請家屬參與護理過程,教授護理技能。
1.4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語言能力及生活質量。(1)語言能力:采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CRRCAE),包括聽理解、命名、閱讀三個維度,評分越高提示語言能力越強。(2)生活質量。采用老年癡呆生活質量量表(DQOL),共29條項目,評分等級1~5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語言能力
干預前,兩組語言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聽理解、命名、閱讀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生活質量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人數已高達400萬,不僅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社會帶來負擔[5]。老年癡呆主要是由于腦部組織功能受損引起的代謝性疾病,患者發病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認知功能障礙,生活能力也隨之下降,且伴隨病情發展、加深,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本研究中,觀察組聽理解、命名、閱讀等語言能力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三維護理干預對于提高輕度老年癡呆患者語言能力、生活質量方面效果顯著,有利于緩解臨床癥狀。本研究利用三維護理模式將干預過程分為調整危險因素、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三個維度,護理目的明確、護理流程規范,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有效性。三維護理干預中調整危險因素維度,專業護理小組建立規范化管理制度,對可能引起輕度老年癡呆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識別和干預,能夠使護理內容更貼合患者需求,使其獲得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患者在參與語言訓練和多維度認知功能訓練時,利用神經可塑性,增加大腦內N-甲基-D-天冬氨酸分泌,并增強血紅素氧合酶-1mRNA活性,訓練患者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記憶力,有效提高認知功能和語言能力[7]。識字卡片、看圖識物等方法趣味性較強,使患者在訓練過程中保持身心愉悅,結合運動訓練增強患者抵抗力,能夠延緩病情惡化,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由于癡呆癥不可逆轉,并且臨床尚無治愈方法,因此多數患者及家屬會產生焦慮、悲觀等情緒。三維護理通過加強對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幫助其建立信心,同時經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護理技能的認知,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綜上所述,三維護理干預在提高輕度老年癡呆患者語言能力及生活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可有效延緩病情,改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陳素虹,林愷,王含笑,等.長期護理機構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癥狀簇及其照護困擾[J].廣東醫學,2018,39(1):129-132,136.
[2]張艷,王亞玲,馬婕.三維干預對輕度老年癡呆患者住院期間徘徊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9,34(13):38-42.
[3]趙靜景.護理質量管理控制指標對老年癡呆患者安全性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1):1946-1948.
[4]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一):癡呆及其分類診斷標準[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13):965-970.
[5]艾憲英.老年癡呆患者主要照護親屬的負擔及生活質量相關調查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8,31(1):30-34.
[6]曹譯丹,高秀娟,江冬梅,等.規范化家庭護理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12):1817-1820.
[7]杜紅娣,劉彩云,劉曉萱,等.基于蒙臺梭利教育理論干預對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9,26(5):59-62.
作者:宋吉利 單位: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老年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