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OBE理念下的護理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正引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主要途徑。筆者以基礎護理技術課程為例,初步探索基于OBE理念下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而為OBE理念在高職護理學專業課程評價體系中的應用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OBE理念;基礎護理技術;考核評價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簡稱OBE),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取得的學習成果(LearningOutcome),學習成果是學生通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最終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要求學校和教師應該先明確學習成果,結合多元個性化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完成自我實現的挑戰,再利用成果反饋改進原有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1]。高職護理學專業課程多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護生達到一名合格臨床護士的要求即取得了學習成果。而課程考核評價是檢驗護生是否取得學習成果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是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直接體現,更是高職護理學專業教育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之一。課程考核評價對于推進高職護理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借鑒和融合OBE理念,通過構建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是優化高職護理學專業現有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課題。
1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現狀
1.1理論考核方法
基礎護理技術分兩學期完成,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安排在第一學年完成此課程的學習。作為考試課程,每學期理論考試有期中與期末兩次,期中由同年級任課教師自行組織,期末由院系統一組織。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課堂表現、作業、考勤)按照比例納入綜合成績。
1.2技能考核方法
基礎護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是目前高職護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目前,國內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形式多樣。大多數院校采取平時抽考、期末必考的形式,主要是針對單項技能操作的考核,按照統一的評分標準打分,技能成績單列。隨著臨床技能操作的不斷改革,要求基礎護理技術技能教學及考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在技能操作考核中采取病例展示考核模式,修改考核評分標準,重視綜合能力測評。
1.3存在的問題
傳統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重理論輕技能。基礎護理技術是高職護理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技能教學培養護生實際操作能力,從而使其順利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課程大綱中的實驗項目比例占到總課時的50%以上,但由于實訓設備及場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有一部分實訓項目是以視頻或討論形式開展的,并未真正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教學仍然依附于理論教學,因而使得學生輕實踐重理論。第二,技能考試受客觀因素影響。傳統技能考核方法一般僅憑一次和一項考核內容來評價學生技能操作水平。顯然,這種總結性評價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實驗室硬件設備亦是影響實驗教學的質量及學生考核成績的重要因素。第三,見習實習期間,成績無法體現。見習實習期間,缺乏系統的、連續的、客觀的評價方式[2]。
2基于OBE理念的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
2.1轉變課程考核評價目標
傳統基礎護理技術教學目標是以護理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設置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為了使學生學完課程后能夠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不強調一門課程與護生畢業要求之間的關聯性[3]。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考核評價目標設計,首先要考慮考核目標是否達成護生在畢業時應達到基本合格的臨床護士的目標,以此為基準評價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達成度。這種評價模式可以保證課程重心全部集中到幫助實現學生最終達到培養目標。
2.2轉變課程學習成果評價模式
傳統課程學習成果評價方式傾向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護生獲取知識多少為評價對象,評價手段主要是以試卷考試為主,以優、良、中、差將學生學習成果劃分等級,以此判定學生的學習效果。而OBE模式則以學生個人發展為中心,強調學生能力的獲得以及個人學習的進步,追求能力導向及多元評價。同時,OBE模式認為所有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只要給每一位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機會與充足的學習資源,他們都能獲得學習成果[4]。因此,基于OBE課程學習成果評價結果不劃分等級,而是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畢業要求,判斷護生最終是否具備臨床護士所要求達到的核心能力,同時還應評價學生是否有進步。
2.3注重教學反思和持續改進
傳統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大多用來檢測“教”和“學”的效果,而對于評價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并未真正完全做到反思及改進。OBE理念特別關注持續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多種反饋形式,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方式,始終自省和反思:內容是否全面、考核形式是否合理、考核形式和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依據是否合理等。
3基于OBE理念的基礎護理技術課程考核評價探索
3.1課程考核評價目標設計
將該課程的考核評價目標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評價課程大綱中提出的課程教學目標是否符合該課程支撐的畢業要求,如其中一項畢業要求是運用體溫的評估與護理理論知識給發熱病人制訂一份完整的護理計劃及措施,對應的課程教學目標是使護生掌握體溫的正常值及生理變化、異常體溫的變化及護理以及掌握體溫的測量技術。這種對應關系是否科學合理。第二部分是從考核方式上來評價課程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如該課程的過程性考核評價方式有:課堂表現包括理論課(綜合討論、頭腦風暴、小教師講課等)和實驗課(儀容儀表、紀律、實踐操作錄像等)、護理病歷的書寫等方式共同完成。課程作業部分包括課件的制作、小組情景模擬、實驗報告、案例分析報告、角色扮演等方式。
3.2課程學習成果評價模式設計
課程學習成果評價中重點評價是否實現了形成性的評價過程,如對該課程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實驗項目、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案例匯報以及期末考試等階段分別進行評價,每階段學生的理論環節學習成果用識記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來評價,實踐環節用動手能力、溝通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等來衡量。在學生學習成果問卷設計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目標以學生的過程性收獲為主,如設計的問題有:教師的教學實施是否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成長期望為目標,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是否激發起了對相關領域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興趣和欲望等,重在學生自己的收獲,而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分布如何,學習了哪些知識[5]。
3.3課程的教學反思和持續改進
對該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每學期開展學生學情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學生是否明確課程學習目標以及在護理專業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課后花在課程上的平均學習時間、完成課后作業是否有困難、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如何解決、對課程是否有興趣、興趣來自哪里、是否關注與本課程相關的課外學習資源、是否滿意教師的課堂講授方式、是否全勤,對課程的教學建議等[6]。將調查結果的分析反饋給相關教師,教師總結經驗并提出進一步改進措施,以便在下一輪教學過程中得到改善和解決。
4結語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OBE理念的指引下建立護理學專業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還應與學校相關部門、實習醫院進一步進行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2]楊琴.高職高專《護理學基礎》理論與技能考核方法的現狀與改革方向[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75-76.
[3]陳曉倩,戴光麟.論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從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視角[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4):464-467.
[4]海鶯.基于OBE模式的地方工科院校課程改革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4):37-39.
[5]劉榮,萬麗麗,袁芳.OBE理論視角下高校課程學習評價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6(1):15-17.
[6]孫愛晶,王春娟,吉利萍.基于OBE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6:上):49-52.
作者:周利容 鄧銘清 陳玉婷 李燕飛 陳志妹 單位: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