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法律教育模式在農民工職業活動的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催生了新生代農民工規模的擴大,如何正確處理其職業活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立足于當前新生代農民群體的職業發展現狀,對其職業活動中實施法律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作出分析。
一、法律教育模式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活動中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教育模式尚待優化,法律意識教育環節薄弱
在傳統的社會職業發展體系中,農民工群體處于相對被忽視的位置,其職業發展活動往往缺乏專業、科學的模式及手段,且由于農民工群體分散性、復雜性等特點而直接導致其職業活動教育方面的空白化。雖然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職業教育工作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民工職業活動教育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和發展,但在法律教育模式方面,法律教育結構框架、觀念及手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現階段法律教育模式的流程尚不完善,比如在法律意識教育環節的缺失。法律意識作為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引導其在職業發展活動中科學處理突發問題或其他類型的法律相關問題,有效緩解現階段社會發展中存在的農民工勞務糾紛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法律意識教育過程的實現,能夠明顯提高新生代農民工自我保護及糾紛解決能力,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發展水平。
(二)法律教育模式僵化,與新生代農民工現狀存在矛盾
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是在近年來社會發展新形勢的推動下而逐漸發展、擴大的職業群體,已經逐步呈現出了市民化、規范化等方面的特征。然而在其接受職業活動及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動過程中,仍明顯地受戶籍身份、政府監管力度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法律教育模式上表現出了明顯的模板性和僵化性。因此,現階段在新生代農民工所接受的職業活動及法律教育中,其教育流程、內容、觀念及手段方式等與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矛盾,尤其是其戶籍身份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距,直接導致其在為城市建設與發展貢獻精力的同時不能完全享受應有的職業尊重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的農民工就職范圍大致局限在建筑行業、服務行業等,工作環境條件艱苦且管理的規范化程度較低,因此,農民工群體在職業活動中往往承受了較大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與職業發展相關的諸多法律問題,并逐漸在其職業發展實踐中經常遇到“維權難”的問題,限制了新生代農民工法律意識及法治觀念的有效提高及其職業技能的培養、發展。
(三)行業部門對農民工職業教育的關注與扶持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
法律教育模式在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活動中的實施過程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與發展,但在政府監管與扶持方面還存在著尚待優化之處。尤其是當前農民工所集中的服務、建筑等行業在管理體系、職業規范等方面缺少規范、有力的制度明確,且在發展過程中受政府的監管、引領力度尚不明顯,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而直接導致了新生代農民工在職行業對民工群體合法利益保障的意識不到位,同時農民工群體受個人素質、學歷基礎等個人因素的限制,在保障個人合法勞動權益、依法維權等方面意識上存在欠缺。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在農民工職業活動教育上的關注及扶持力度較小,造成了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發展教育活動中存在資源分配不均、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備、教育人才欠缺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當前法律教育模式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活動中實施的效率。
二、法律教育模式在新生代農民職業活動中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現行法律教育模式,突出法律意識教育
從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活動需求現狀來看,實施法律教育模式的目的不僅要培養其良好的法律技能和法律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法律知識的傳授引導農民工群體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和觀念,并在職業活動中逐步具備運用法律維護個人權益的能力。因此,要根據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發展現狀,積極轉變現行法律教育模式,避免單一性法律知識傳授而造成的農民工學習效率低的問題,而是將職業技能培訓活動與法律知識及法治觀念教育進行結合、綁定進行,同時邀請具備豐富農民工勞動糾紛處理經驗的仲裁員以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律師等,針對其勞動實踐在簽訂勞動合同、收集勞動證據以及維護勞動權益等方面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從當代農民工職業實際解決其法律問題,進而提高農民工群體的學習印象和效率,有效提高其職業法律意識。
(二)完善法律教育模式框架,探究教育模式的多樣化
以現階段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科技為依托,對現有法律教育模式進行重新構建與完善,并不斷探究教育方式的多樣化是提高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活動中法律教育模式實施水平的重要措施。針對于當前農民工群體流動性強的特點,可以戶籍所在地為基礎在其居住地開展以職業法律意識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普法活動,并以網絡媒體為手段建立一個以原住地和就職所在地相聯系的職業法律教育知識網絡體系,務必保障務工之前及之后的農民工均能接收到職業法律教育。其次可依據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所廣泛使用的微信、微博等媒體社交軟件,通過建立法律宣傳公眾號、法律咨詢與服務網絡平臺等,使得農民工群體在日常生活及娛樂中便能接受職業法律知識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良好的依法維權意識和法治觀念。
(三)強化農民工的自我教育,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新生代農民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形勢變化而在傳統農民工群體基礎上形成的職業群體,相較于傳統農民工群體來講,其職業素質、個人素養、學習基礎與能力等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強化農民工的自我法律意識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徑,可通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所喜聞樂見的網絡媒體、電視專題片、紀錄片以及講座等手段不斷強化其對職業法律知識等內容的認識,同時通過網絡資源、法制節目、書籍發放等途徑提高農民工獲取最新職業資訊的簡捷性,從而引導其逐步形成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法律教育的正確認識及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正確觀念,幫助其在職業活動中面對權利、義務等關乎個人權益的問題時作出正確的判斷,有效提高其職業發展水平。
(四)行業部門加大法律教育的關注與扶持力度
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法律教育活動中,強化政府及行業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力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政府應積極鼓勵、支持社會上各類關于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以及向農民工群體通過合法途徑進行普法教育的社會公益組織及機構,推動其在農民工職業發展過程中輔助作用的良好發揮。其次,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職業活動的法律教育工作上加大資金投入與保障力度,不斷完善關于新生代農民工法律教育工作開展的工作體系及制度規范,提高法律教育活動的實施效率。
三、結語
從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發展角度來講,在其職業活動中實施法律教育模式成為了培養農民工法律意識與法治觀念、提高其勞動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活動中加入法律教育理念等內容,對于保障農民工群體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工工作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肖瑤,等.基于深圳市外來農民工醫療保險模式的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5):333.
[2]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47.
[3]王全興,汪敏.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險立法初探[J].律師世界,2003(5):4.
[4]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7.
[5]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21.
作者:張崗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黨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