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單包裹洗胃法在兒科臨床中的優勢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目的探討大單包裹法在約束洗胃患兒中的作用。方法選取88例洗胃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采用大單包裹法,對照組由兩名護士輕輕按壓固定患兒。比較兩組患兒意外碰撞、留置針、胃管脫出的情況。結果觀察組發生意外碰撞、胃管留置針脫出等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患兒洗胃使用大單包裹法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大單;洗胃;中毒;護理
0引言
小兒意外損傷是兒童嚴重的健康問題,也是一組可以避免危險因素和預防的疾病。小兒急性中毒占小兒意外傷害的比例很大,也是急診科常見的一種病,大多是在大人沒有照顧好孩子的情況下,小兒誤食造成的,多發生于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1]。洗胃是搶救口服藥物中毒病人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治療措施,目的是清除胃內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及時正確的洗胃和藥物治療是爭取搶救時間的關鍵。洗胃時患兒表現為無法安撫、易激惹、哭喊、手腳亂動、不合作,加之周圍環境及人群陌生,往往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情緒,易發生意外。為杜絕患兒過度活動,以利于診療操作順利進行或者防止損傷肢體,故對其采用全身約束法,為了保證患兒安全,本科自行總結出有效大單包裹約束法,經臨床應用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3~10歲洗胃患兒88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4例,對照組44例。兩組患兒體重、病種、住院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
胃管主要根據患兒年齡大小來進行選擇,嬰幼兒可選用小兒導尿管代替胃管[3]。3歲以上的小兒洗胃可采用22號~24號成人硅膠洗胃管經口插入胃內進行洗胃。我們常用50~100ml注射器抽吸,既不損傷胃黏膜,且出入量好掌握,適用于嬰幼兒。①置管方法小兒置胃管的方法有經鼻和經口兩種方式。經口置胃管法更簡便,胃管較粗,并發癥少,縮短了洗胃時間,便于輸氧急救操作,患兒及家屬較易配合。②洗胃液的用量一般5歲以下患兒為1000ml~2000ml,5~10歲為2000ml~3000ml為宜。②洗胃液的選擇按服毒物種類選擇洗胃液,常用清水、溫鹽水、碳酸氫鈉(美曲膦酯中毒禁用)或高錳酸鉀(硫磷中毒禁用)。小兒洗胃以溫水、生理鹽水為佳,最好為生理鹽水。洗胃液溫度,控制在38℃左右,避免過熱或過冷。
1.3操作方法。
兩組均由兒科護師操作,觀察組由1名護士將大單折成自患兒肩部至腳踝的長度,抱患兒置于中間,用靠近操作者一側的大單緊包患兒同側上肢、軀干和雙下肢,至對側腋窩處整齊地塞于其后背,再用對側大單緊包另一肢體、軀干、雙下肢,將大單剩余部分塞于近側肩背下,頸部反折于衣領內,不影響患兒呼吸及不適感為度[2],用膠布固定。對照組不用大單,由兩名護士輕輕按壓住患兒,患兒均取頭部稍低,左側臥位進行洗胃。
1.4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發生意外碰撞、胃管脫出、留置針脫出的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1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意外碰撞和胃管脫出次數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是護士徒手按壓患兒進行洗胃,約束性不強,小兒易躁動,胃管容易脫出,肢體碰撞率發生高,而觀察組用大單包裹患兒,患兒肢體約束力強,不能亂動,對小兒損傷小,此操作程序簡單,易掌握,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2.2急診科護士工作繁忙,任務繁重,護理人員相對短缺,在緊急搶救情況下,若由2名護士固定患兒,則浪費人力資源。而大單包裹法進行洗胃,可由1人固定,節約了人力,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
2.3反復多次的胃管脫出再插管,既造成患兒的痛苦,又浪費了資源,同時也耽誤了洗胃時間,毒物吸收入血量增加,對患兒的傷害更大。
2.4使用大單包裹洗胃可以避免洗胃液濺到患兒衣服上,起到保暖作用,提高了護理質量;其次固定性好,可調松緊,不易松脫,能有效限制患兒全身各種活動,避免碰撞、墜床等意外發生,同時還能降低留置針脫出的風險;大單采用一次性中單,防水性好,使用簡單、易操作,用后即丟,避免污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青.小兒洗胃方法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1,12.24(12):28-29.
[2]鐘衛平,黃麗群.小兒洗胃方法改進及體會[J].當代護士,2008,(3),學術版:75-76.
[3]李小紅.小兒洗胃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150-151.
作者:趙建紅 曾憲英 單位:湖南省漢壽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