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科病房呼吸道疾病醫院感染因素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針對我院兒科綜合科室中的病房呼吸道疾病在醫院發生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減少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供重要的防御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住院發生醫院感染的患兒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這次研究的40名患兒中,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數最多,尤其是三歲以下的感染率很高,并且以男孩居多。在醫院發現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醫院的環境、醫護人員的衛生、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情況。結論在住院期間醫院感染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項目之一。這一危險情況的發生會延遲病人的康復時間,增加治療費用與患兒的痛苦,同時也會加劇醫患之間關系的惡化。為了提高患兒與醫護人員的健康,需要醫護人員提高對住院患兒醫院感染的認識,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的概率。
關鍵詞:兒科綜合內科;呼吸道疾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干預對策
0引言
在醫院的兒科綜合科中病人的流動性比較大,患兒的病情也是不穩定,發病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就對醫護人員與床位的要求比較高。為了有效的減少患兒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本次對兒科綜合科中的40例患兒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具體的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選取的是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疾病40例住院發生醫院感染的患兒進行分析研究。其中有男25例,女15例,患兒的年齡在30天至10歲,平均2.35歲[1]。
1.2方法。對這2年中4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進行病例資料的整理,發現其中發生感染的主要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并結合患兒的年齡、性別與感染類型進行詳細的分析。
1.3診斷標準。具體的診斷標準根據我國衛生部門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病情分診斷與分析。
1.4統計學分析。數據分析使用的是SPSS7.0進行處理和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病人的基本情況對發生醫院感染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比。
3討論
3.1危險因素分析。在醫院兒科綜合科室病房住院的患兒發生呼吸道疾病住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環境因素。由于醫院兒科患者的疾病比較復雜,生病的種類也較多。并且醫院屬于人流量比較大的空間,患兒的陪護家長對醫院感染等相關知識比較欠缺,生病期間探望的家屬也很多,這樣就會造成病區的空氣比較渾濁,患兒住院期間發生嘔吐、排泄等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的處理掉,就會給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第二,治療期間醫護人員的影響因素。醫院兒科綜合科的醫護人員數量是有限的,并且工作強度也比較大,隨著對醫院感染知識的認識不夠充足,就診期間沒有注意到個人的衛生。另外醫院的保潔人員也沒有重視到醫院感染的嚴重性,沒有無菌意識,造成清潔、消毒等工作不到位。第三,醫院內抗生素使用過程中的風險。病人在院治療期間,醫護人員對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造成機體的防御屏障中正常菌群遭到破壞,大大提高了真菌的感染概率,容易導致患兒出現口瘡、腸胃炎以及尿布炎癥等等[2]。
3.2針對醫院感染的干預措施。由于發生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比較多,需要針對這些因素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具體的措施中包含了:第一,做好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宣傳與培訓。要求醫院內的醫護人員一定要遵照醫院感染方面相關的管理制度與規范進行執行,熟練的掌握預防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與相關技術。對于兒科綜合科室內的流動人員也要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尤其是一些清潔工作者。第二,病區環境的防御。有效的減少科室內流動人員的數量與活動,限制家屬的陪伴。兩歲以上的兒童僅限一名家長陪護。兩歲以下的可以兩名家長看護。同時還要限制探視的時間與人數,如果家屬攜帶病源禁止其探視。也要禁止家屬抱患兒串病房。醫護人員如果是生病期間是不可以接觸患者的,要保證病房的通風性與環境的整潔、干燥。對于清潔使用的工具也要及時的進行消除處理,避免潔具的相互傳染。第三,護理用品的防范。臨床上使用的一次性治療用品應用比較廣泛,為了避免出現交叉的感染,需要對非一次性用品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霧化裝置要保證一人一個,使用的一次性氧氣管如果需要連續使用的時候,需要使用棉球進行消毒處理。另外診療期間使用聽診器、血壓器等要使用乙醇擦拭。避免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交叉感染。第四,醫護人員的衛生防御措施。對于醫護人員的衛生問題需要切斷傳染的途徑,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醫院感染,醫護人員是醫院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控制醫護人員的手衛生能夠避免醫院感染的傳播。在醫生就診的治療設備旁,需要放置一瓶消毒洗手液,同時醫生也可以隨身攜帶一小瓶洗手液,及時的注意手部的衛生。第五,侵入性操作的規范??剖覂冗M行靜脈采血、留置靜脈管、腰椎穿刺或者骨髓穿刺等侵入性操作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嚴格的根據規定,掌握操作的規程,對患兒進行相應的評估。使用一次性的無菌醫療物品,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第六,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對于患兒及家屬需要進行入院之后的健康教育。提高醫院的環境衛生與患兒個人的衛生。同時還可以在病房內放置一些相關知識的書籍提高家屬對醫院感染的重視與了解。第七,有效的控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對于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嚴格的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掌握抗生素藥品的相關知識與用藥要求,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3]。在醫院的兒科綜合內科中發生呼吸道感染情況屬于比較常見的醫院感染之一,由于患者本身抵抗力就差、再加上屬于生病期間,對于病菌的抵抗能力就會更低。所以,需要加強醫院對醫院感染情況的重視,減少發生感染的概率,提高患兒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460-465.
[2]胡艷華,劉東華,魯艷.兒科注射室醫院感染隱患及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23-524.
[3]陳愛鋒,劉春來,嚴文康,等.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4):15-16
作者:周曉燕 單位:重慶市綦江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