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浪潮席卷全球,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在我國高校迅速發展起來,但仍處于探索階段,如何開展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培養優秀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仍存在著爭議。本文對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發展現狀進行調研,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對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現狀、個人能力與品質、畢業生對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進行分析,為完善電子商務教育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實踐教學
一、電子商務及電子商務專業當前發展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下的電子商務代表著一種新的貿易方式的發展方向,它的應用與推廣給社會和經濟帶來極大的效益。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十二五”期間,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平均年增長超過35%,2015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8萬億元。2015年淘寶“雙十一”最終交易額達到了驚人的912個億,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市場的龐大以及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無限潛力與廣闊前景。電子商務專業是融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和現代物流于一體的新型交叉型專業[1],依托于網絡平臺,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整個商務過程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培養具有信息技術、商務技能、管理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互聯網時代商界精英。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卻也面臨不小的困境:(1)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輸出比例失衡。專家預測,未來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將達200多萬[2]。目前我國有近千所高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這些電子商務畢業生普遍無法直接上崗,就業率僅20%,遠低于其他專業的就業率。(2)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許多高校在培養學生時,一味的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對學生實踐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就業時由于缺少實踐操作的經驗而缺乏競爭力[3]。這也是造成電商專業學生就業率低的主要原因。針對我國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困境,我們應當如何設置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方案呢?為了進一步探索此問題,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為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歷年的電商畢業生進行統計分析,初步得出對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方案設計的一些建議。
二、基于電商發展的理論基礎
復合型培養方式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再拘泥于單一專業知識的培養,而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習方向結合在一起[4]。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特定的培養方式栽培出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多門科學知識的能力、較高的基本素質以及創新性的思維方式的綜合性、高層次、寬領域的人才[5]。復合型人才具有以下特點。1.具有豐厚的知識基礎。由于復合型人才能夠掌握多種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知識面寬廣,從而為不同科學之間的綜合運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知識的綜合運用程度高。復合型人才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拘泥于一個獨立的專業領域,而是將多種科學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滲透從而形成一個綜合的知識結構體系,能夠從多種角度、不同層次去研究問題,思維創新能力強[6]。3.社會適應能力強。知識面廣、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更加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彌補單一型人才的不足[7]。從教育的外部規律來看,教育必須是一定時期內經濟、政治、文化的產物?,F階段,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商業貿易繁榮,不同行業、領域之間的聯系程度不斷深化。所以,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設計,優化人才培養方式,以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8]。教育的內部規律指出,教育是以培養全方面發展的人為目標的。當今社會,各領域、各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相互融合交叉,領域之間的邊緣性日益模糊[9],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要實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使個人能力和企業需求相匹配[10]。
三、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本次調查問卷一共設置四個部分,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工作情況,對自我能力的評價,對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問卷于2016年3月15日開始發放,至4月20日收集完成,歷時一月。主要采用網絡問卷的形式,通過微信、校友群進行投放。該校友群共有162名成員,全部來自南京南航航天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由畢業生和在讀學生構成。為了提高問卷回收率,我們采用微信紅包來激發調查對象的填寫熱情。該問卷樣本117人,有效答卷103份,回收率達到88%。其中已工作的畢業生共有61名,在讀學生56人。
四、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1.就業情況分析。南航電子商務歷屆畢業生大多就業于行業中的領軍、骨干國有企業和國內私有企業,畢業生的就業層次較高。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有半數選擇了國有企業,而本科生就業的主體則是國內私有企業。碩士及以上畢業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說更傾向于選擇在相對穩定的國家企事業單位就業。在各行業中從事市場類工作的人數最多,占41%;半數的碩士及以上畢業生主要選擇制造業,而多數本科畢業生選擇了服務行業。只有21%的畢業生從事與電子商務專業相關的工作,學生大部分在就業過程中轉向了其他與電子商務相關度一般甚至是不相關的崗位。2007年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崗位與專業的匹配程度較高,這與當年電子商務剛起步導致人才需求猛漲有關。此后匹配度雖然大體上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但仍舊低于50%。最近兩年匹配度較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大量轉投其他工作崗位的現象有所減少。各個時間段的畢業生,大部分都能夠在五年之內實現專業技術級別的第一次晉升。2007—2009年段畢業生中,42.86%是在3—5年間實現的專業技術級別的第一次晉升;2010—2012年段畢業生中,超過半數的畢業生在1—2年內實現專業技術級別的第一次晉升;2013—2015年段畢業生42.86%在工作1年以內就實現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專業技術級別的晉升。隨著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化人才培養方式的逐步推進,電子商務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工作崗位中的晉升時間逐漸縮短,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顯著提高。所有的61名畢業生中只有7名進行了自主創業,絕大多數的畢業生選擇進入企事業單位工作。有16.67%的碩士及以上畢業生年收入達到百萬級別,說明高層次工作崗位仍然有學歷門檻,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在高層精英職位競爭與發展上占據優勢,學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職業發展的前景。
2.畢業生個人能力及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情況分析。畢業生在工作過程中,個人能力品質水平尤為重要,本次調研就此問題進行展開。調研發現,學生的外語能力、知識面、專業基礎知識能力較低,說明學校在指導以及督促學生理論課程學習的方面做得還不夠,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理論知識的熱情不夠高漲。學習理論方面、實踐動手能力、獲取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較低,說明:(1)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有待加強;(2)學生對于提高自身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的意識不夠強烈,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人際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敬業意識較高,說明畢業生在工作過程中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歸屬感,能較迅速的融入新的工作團隊。為了調查畢業生對于學校人才培養管理的評價,要求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打分,結果顯示,國際交流學習指標明顯偏低,說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國際交流項目參與度不高,進而反映出學校應加大在該方面的建設力度,增強電商專業學生的國際視野。此外專業實習、專業實驗、專業競賽活動等指標普遍偏低,說明學校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著重關注這些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實踐的平臺與機會,為日后畢業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我們提出以下建議:(1)電子商務專業要注重培養學生技術與管理水平的協調發展,不失偏頗。(2)以市場為導向,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向社會輸送有用人才。(3)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意識和意愿并不強,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業主動性、積極性方面的培養,幫助學生了解創業知識,使其愿意主動進行創業嘗試,為就業開辟新路徑、新出口。(4)在畢業生素質能力自評中發現畢業生的外語能力明顯偏低,因此專業應該加強對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開設更多的雙語課程,增廣學生的知識面。(5)在畢業生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中發現國際交流學習指標明顯偏低以及國際交流項目參與度不高,進而反映出學校應加大在該方面的建設力度,多開展國內外交流活動,增強電商專業學生的國際視野。(6)專業實習、專業實驗等指標普遍偏低,說明學校應該加大對這些方面的關注,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實踐的平臺與機會,為日后畢業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7)充分利用校友資源,與往屆校友保持良好關系,如開展“鳳回巢”系列講座。(8)堅決貫徹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基礎、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上所述,在電子商務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社會需求相配合,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輸送率高、對口性強的電子專業復合型人才。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復合型人才并不是簡單的將經濟管理類知識和信息技術類知識相加,而是在培養學生復合型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使學生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中找到自己的未來發展目標,并具體針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有側重的選擇相關課程進行學習,并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自主操作能力、排除故障能力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工作崗位中,學生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人際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冷靜的處事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等基本素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品質,加強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敏.電子商務實驗實踐課程創新性渠道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信息學院學報,2011,(5):21-22.
[2]何梓源.我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背景下的人才供需狀況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
[3]賈玢.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學創新模式探索[J].物流科技,2012,3(3):112-114.
[4]程曉紅,徐娟,張立,羅軼超.基于協同創新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3,27(4):108-112.
[5]盧彰誠.基于協同理論的復合型高技能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江蘇商論,2012,(9):69-72.
[6]張波,潘旭華.電子商務的“復合型”與“專業化”人才培養[J].計算機教育,2011,9(18):8-11.
[7]青宏虹.復合型模式:我國高校電子商務教育的發展趨勢[J].渝州大學學報,2002,19(4):108-110.
[8]蔡四平.我國高等上課教育的SWOT分析與發展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04,(2):50-53.
[9]潘懋元.走向21世紀高等教育思想的轉變[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10]靖楊萍,亓文濤.高校本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42):96-98.
作者:肖琳 米傳民 魯月 劉長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