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借鑒現代學徒制理念和職業能力素質模型,對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面向崗位的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和素質要求。本文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面向崗位群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開發、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的建立等方面介紹該專業改革實施的探索情況。
【關鍵詞】職業能力素質模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當前企業的人才需求與職業教育的人才供給之間的匹配不夠,導致了企業在人力資源市場很難招聘到與崗位相適應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諸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卻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1]。為解決這個問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在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開發、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了諸多探索,望實現企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人才供給之間的無縫對接。
一、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構建
在構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在職業能力素質模型的過程中,深入分析了職業能力要素的定義、要求等,形成了專業面向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表。然后根據能力素質模型的能力等級要求,對職業能力單元進行序化和整合,進而進一步開發模塊化的課程。而在對能力單元進行序化和整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是內容的統一完整性和系統性,同時還需要考慮到課程開設的進度、內容等問題,以便課程的實施,最后開發出滿足各崗位群需要的中高職銜接的“層次化、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依照專業的典型崗位對知識、技能和素養的能力等級要求,根據“2+3”的銜接模式(即中職階段學制2年,高職階段學制3年),科學設計課程內容,實現課程內容銜接。在中職學習階段其公共課的教學是根據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要求,開設了《語文》、《德育》、《數學》、《計算機》《體育》等課程,高職學習階段開設了《數學》、《概論》、《就業指導》等公共課程,從而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借鑒IPC等國際電子界的行業標準、中級電子設備裝接工等職業標準、精益管理等源自企業的現場管理規范,基于現代學徒制理念和專業能力素質模型,依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面向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養的等級要求,以智能小車等真實的項目作為載體,按照簡單、復雜、綜合的邏輯思路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圖2《模擬電子技術應用》課程項目設計及能力培養示意圖),全面深化中高職銜接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在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大部分采用源自現場的真實項目為主線,“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等方式,自主確定所需要達到的能力等級要求。教師設計不同能力等級的教學項目,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靈活采用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真正實現“教、學、做、評”一體化。
二、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的建立
引入職業能力素質模型進行課程開發的優勢是合作企業的廣泛與深度地參與,同時在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采用“學校評價+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的功能,具體表現在:評價標準由企業專家和教育專家共同制定,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過程;每年由麥克思數據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公司參與制定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報告,其內容重點體現企業和社會評價兩個方面;委托麥克思數據有限公司,抽取有效的數據樣本,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現狀,用人企業的畢業生滿意度及反饋改進意見,洞察專業建設與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問題,為專業的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以及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等提供科學依據,最終形成“良性閉環”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三、結論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作為培養適應于湖南省支柱產業——電子信息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專業,必須尋找有效途徑解決好企業在人力資源市場很難招聘到與崗位相適應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諸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卻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問題。同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作為一個“寬口徑”專業,在進行教學改革過程中不但創新課程體系的構建方法,還需要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行業發展的轉型升級、企業需求的改變和專業的辦學特色等方面的問題,進而確定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內容[1]。只有這樣才能讓專業的建設和課程改革有特色,使課程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專業的人才培養更加“接地氣”。
參考文獻
[1]閆智勇,殷新紅.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校企合作內生策略[J].職教論壇,2014(6).
[2]陳其明.高職類信息化人才能力素質模型建構及應用[J].教育學術月刊,2010(5).
作者:謝永超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