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工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為一種比較特別的能量形態,電在物質與能量轉換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大部分能量轉換中,均采用電、磁作為基礎能量形態進行相應的調控,包括各項信息的傳達。現階段,由于我國電力系統建設規模的加大,電工電子技術的大范圍應用,對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起到良好推動作用。
1電工電子技術
所謂電工電子技術,主要以常規的電工技術為基本支撐,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有機結合,涉及的范圍特別廣。在電氣制造工程與電力生產過程之中,均有涉及,屬于一項綜合性能較強的技術。該項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1集成化特性
主要體現于全控型器件,多個單元器件間進行有效并聯,各個基片能夠組成更為完整的基片,與常規器件相比,其分配形式更為復雜。
1.2高頻化特性
電子器件在結束集成化時,不但能夠提升自身的集成能力,而且增強了提升塑料。例如,電力晶體管的廣泛使用,其工作頻率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
1.3全控化特性
該特性主要體現于自斷功能較強的器件之中,在這一類器件當中,通過運用電工電子技術,將常規的半控型普通晶閘管替換,使得器件的電子體檢功能得到完美體現,真正實現電子器件全控化目標。
1.4高頻率化特性
重點體現在變換器件和變換技術方面,通過降低器件的導通壓力,使得導通管的損耗不斷下降。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全面提高器件的開關升降效率,如果器件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則運行速率則會明顯提高。
2電力系統當中電工電子技術的具體應用
2.1在發電階段的具體應用
在電力發電階段,電工電子技術的大力運用,能夠提升靜止勵磁控制效果,相關人員可以適當調節變頻電源,進一步對電流頻率進行深度調節,使得發電系統始終處于最佳發電狀態。在火力發電系統之中,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保證火力發電系統更為可靠,工作人員結合變頻調速裝置的運行特點,合理解決系統效率低下、耗能率高等問題。另外,在水力發電系統之中,該項技術的運用,能夠對發電頻率起到高效調節作用。因為水力發電系統受外界影響大,如水流速與壓力等級等等,會嚴重影響發電體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因為發電系統的穩定頻率是保障電力安全傳輸的基礎,而電工電子技術的出現,能夠提升水力發電頻率的控制效果,使得水力發電頻率控制不當問題得到全面處理。與不可再生資源相比較來說,太陽能資源在人類發現進程中占據特別重要地位,伴隨太陽能發電技術的逐漸發展,其緩解能源危機的效果越來越明顯。將該技術應用到太陽能發電系統之中,使得太陽能利用過程中的各項難題得到解決,為人類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能源。
2.2在輸電階段的具體應用
柔性交流輸電技術的出現,能夠提升電力輸送水平,并逐漸成為了電力輸送階段的核心技術。但是,在常規的柔性交流輸電系統之中,由于操作流程比較繁復,使得其應用范圍過小,而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能夠優化交流輸電流程,使得電流的輸送更為穩定可靠。此外,在高壓直流輸電階段,晶閘管換流閥是電工電子技術的具體體現,通過合理運用晶閘管換流閥,能夠保證電力輸送效率得到更好提升,電力輸送體系越來越完善,正在朝著高效益、操作便捷的方向發展。晶閘管換流閥的研發與應用,使得電力輸送成本控制效果更為明顯,電流轉換設備真正實現移動目標。
2.3在配電階段的具體應用
在配電系統當中,電工電子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能,對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起到良好保障,相關人員要重點解決配電階段發生的控制問題。電能生產完畢后,需要經過一定程序,方可提供為用戶,在一系列環節當中,外界的大量因素均會影響電力系統的運行水平,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各項用電設備需要保持在規定的電壓范圍之內,采能夠實現正常運行,一旦電力配送不及時,不但會浪費大量的電力資源,而且影響用電設備的安全性能,嚴重的還會給用戶帶來較大的損失。相關人員利用先進的電動電子技術,對電力配送環節的電力頻率與電壓等級進行全面控制,使得配電系統更為可靠,一旦電力系統運行狀態發生變化,能夠立即對其進行高效調節。為了保證該項技術在電力配電階段得到有效運用,相關人員還可以結合配電系統的運行特性,對傳統的電工電子技術進行優化,在保證電力配電系統可靠運行的前提下,不斷提升電力系統的可靠性能。
3結束語
綜上,通過詳細地介紹了電工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具體應用,如在發電階段的具體應用、在輸電階段的具體應用、在配電階段的具體應用等等,能夠有效提高了電力系統的運行速率,減少電力系統運行故障的出現。
參考文獻
[1]陳文泉.基于“做學教”一體化改革的教學自我診斷與改進的探索——以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為例[J].職業,2018(30):42-44.
[2]張曉春,夏雙,廖紅梅.電工電子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9):199.
[3]劉春龍.電力系統中電子電工技術及網絡化技術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05):246+263.
作者:吳海平 單位:莘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