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提高教學質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的優勢,然后提出了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最后論述了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地域文化;道德與法治;學習方式
一、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的優勢
應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地域文化大多與學生的生活相貼合,符合當前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要求[1]。地域文化的應用優勢體現在以下方面。①能夠讓教師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歷史文化教育。閩東擁有極為豐富的陳靖姑文化、庫區文化、食用菌文化、華僑文化及朱熹理學文化等。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當中,有不少板塊與自己的家鄉文化有關,而地域文化正好滿足了教師的這一教學要求,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展開歷史文化教育。②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向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學道德與法治本是一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科,在以往的教學中因為教育資源的缺乏讓教師常常無法順利開展,但地域文化資源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教師的燃眉之急,幫助教師切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二、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優勢,但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開展中依舊還存有不少問題。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太過于主導,反而忽視了地域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無法突顯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更別說發揮地域文化的作用。其次,地域文化的應用不恰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教學經驗的不足及所能參考的教學實例也不多,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對地域文化的應用不恰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得到激發。最后,因教師過度重視教學結果,讓區域文化的使用過于表面化。
三、地域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一)采用地域文化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優秀的導入環節是一堂好課成功的基礎。要想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一個好的導入環節就顯得非常的重要[2]。在教學與家鄉有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導入部分采用地域文化,借助地域文化來吸引學生注意,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的家在這里”一課教學目的是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夠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在教學伊始,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了一組圖片,在圖片上學生看到了美麗的家鄉風光,在向學生出示圖片之后,教師又向學生提問道:“同學們,關于你們的家鄉,除了黑板上所出示的,你們還知道什么風土人情嗎?”教師的問題一出,原本就被多媒體所出示的圖片吸引了注意力的學生一下子都被喚醒,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在導入部分,教師采用地域文化來開展,學生被教師一步步地引入課堂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共鳴,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得到了激發。
(二)利用地域文化設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當中,教師要想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便應該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為了讓自己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教師可以利用地域文化來設計問題,地域文化的使用能夠讓學生有親切感和認同感,如“可親可敬的家鄉人”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簡單了解家鄉不同時代的優秀人物,來讓學生感知家鄉歷史的久遠,激發學生對家鄉人的敬佩與熱愛。那么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地域文化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以此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將自己課前預習的內容與大家一同分享,有的同學說自己知道陳靖姑,在本地流傳著不少陳靖姑的故事[3]。還有的學生說自己知道朱熹,他的朱熹理學文化是我們國家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在學生的討論之下,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也獲得了令人意外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實踐聯系地域文化,優化學習方式
陶行知說過: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將實踐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優化,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教學“請到我的家鄉來”這一課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實踐作業:同學們,閩東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的地區,同時也有著不少美麗的風景,每一處風景都有著他們自己的故事,請大家在課后借助上網或者是實地考察的方式,去看一看我們自己家鄉的風景、故事,并將其記錄下來,在下一堂課每一位同學都來分享自己的收獲。這樣的實踐作業,學生課后都會非常積極地開展實踐活動。在下一堂課的分享活動中,有的學生介紹了太姥山、支提山、翠屏湖等旅游景點,并且在介紹旅游景點的時候將這幾處旅游景點的文化故事一同分享了出來。如太姥山是道教的圣地、支提山是佛教的圣地、翠屏湖湖底的歷史等。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極大的優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達到激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4]。總之,地域文化作為一種珍貴的生活教學資源,教師應看到其在教學中所發揮的教學優勢,在課堂中有效發揮地域文化的作用。但在當前的教學中,地域文化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應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借助導入應用、設問利用及實踐聯系等措施來解決當前所存在的問題,以此更好地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一個高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參考文獻:
[1]黃雅芳.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探析:評《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草根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3):127.
[2]陳鐘山.傳統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7(9):70.
[3]胡昕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4):45-48.
[4]方雪英.挖掘學生的內驅力,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揚:淺談《傳統文化》教材在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8(1):32-34.
作者:張麗菊 單位:福建省古田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