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游戲中融入德育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體育游戲
以體育動作為基本內容,以游戲為形式,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為目的娛樂活動。組織形式靈活多樣,外界條件干擾較少,寓教于樂。用體育游戲的形式把立德樹人,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孕育到其中,起到事半功倍,融物無聲的功效。無數事實證明,“德”不是自然形成而是需要“立”,“人”不是能自發成才而需要“樹”,育德也需要載體,而體育游戲可以在快樂、運動中把德育做的有聲有色。下面列舉體育課游戲中常見的游戲舉例說明:
舉例一“:貼人”游戲。游戲內容是:
(1)一個班的人手拉手撐開圍繞成一個圓,放下手,兩人或三平行貼在一起。
(2)先選一組,一人逃,一人追,逃的人在沒有被抓到之前,可以貼到任意一組同學的左面或右面,貼到的一組遠端的一名繼續逃。如果逃的人在沒貼之前被抓,那么調換角色,游戲繼續。
(3)游戲在成熟后可以增加組別,這樣可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增加游戲難度。游戲在運行中可以發現:
(1)通過逃、躲、閃、藏、等連續性動作的完成,培養了樂觀向上、追求卓越、敢于創新創造的進取精神。
(2)通過不懈的追逐,培養了艱苦奮斗,超越自我,敢于承擔的優良傳統。
(3)在實際游戲運行中會有許多插曲的出現,其一如:有人不小心滑倒,就會發現同學伸出援手,相互鼓勵是繼續逃或勸告換人暫時休息,這點不正是說明與人為善、明理包容、甘于奉獻、服務社會的正義驅使嗎?其二如:本組是混合隊,女生抓男生,女生在盡力的情況下抓不到,就會看到男生有意被抓上或者男生轉換角色抓女生的情況,從這點不就反駁了,享樂注意、唯利是圖、人情冷漠等現象嗎?
(4)通過不斷的互貼,同學們相互增進了友誼,多了份快樂,少了份埋怨,弘揚了正氣、友愛、互助、進步的中華美德,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體現。
舉例二“:捕魚”游戲。根據“魚兒”的多少找個適當的場地當魚塘,“魚兒”就是學生,“魚兒”不能出“魚塘”。再隨機選一個學生進行組網撈魚,撈到一個“魚”就轉換成“網”,成“網”的學生手要拉在一起繼續“捕魚”,直至所有的“魚兒”撈完。“捕魚”游戲在運行中可以發現:
(1)“魚兒”快速、機敏、有“網”就躲,這一點體現了“魚兒”的自立、自信和自強,也培養了“魚兒”的諸多獨立性和抗壓能力。而“網”想盡辦法,利用自己不受“魚塘”限制的優勢,盡快多撈“魚”,這點體現了學生們利用現有的環境、資源和工具,奮發圖強、以少積多、不斷豐富自己的強大決心。
(2)“魚兒”和“網”是一組矛盾體,但在不同的情況下是可以轉換的,這就告訴學生遇事不能死鉆牛角,用變化的思維考慮問題;勤奮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遇到困難用辯證的態度調整自己。
舉例三:游戲我做主。教師提前布置以游戲為題目的課后作業,到下節課上學生獨立組織完成游戲內容。布置游戲要求:
(1)游戲必須參與度要高,內容與形式不限。
(2)利用現有的人員、場地、器材;可以小范圍的預演,在課堂上能夠實踐運行。
(3)時間在15分鐘左右。
(4)游戲要有預案,游戲完寫出自己的感受。
(5)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適當輔助完成整個游戲并點評,點評要有兩各環節:a.對游戲的創意、組織點評,肯定優點,提出不足。b.對游戲折射出的正能量點評。通過游戲我做主這個環節,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語言、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把德育教育體現的淋漓盡致。
二、游戲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不同的游戲有不同的內涵,發揮老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體育游戲這個載體,把德育教育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緊密融合在一起,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和奮斗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強調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教學陣地,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把德育教育蘊藏其中,培養有知識、有技能、懂政治的新時期青年。
作者:魏小虎 單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