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化下大學教育對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大學教育的方式多樣性。在網絡化背景下多媒體、新媒體的誕生,不僅對傳統大學教育的方式提供了新的路徑和發展方向,同時也給大學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難題。文章立足于網絡化背景下大學教育的大環境,研究大學教育的現狀,探尋大學教育創新的原因,進一步提出網絡化背景下大學教育的創新方式以及對策。旨在保持大學教育的創新與活力,使得傳統大學教育與網絡化的大背景融會貫通,為更好地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提高我國大眾的文化素養而服務。
[關鍵詞]網絡化;大學教育;創新方式
1大學教育的發展現狀
大學教育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大學教育隨著時間的發展,也經歷了從一開始普及的人較少到現在基本普及的環境。大學教育的蓬勃發展,為我國輸送了大量優秀的專業知識人才,人才是根本,大學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因此了解大學教育的發展現狀及過程是對于我們探討網絡化背景下大學教育的創新方式與時代對策的基礎中的基礎。
1.1大學教育之前的發展狀況
在沒有多媒體及網絡覆蓋之前,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大學教育授課形式較為單一,授課形式的單一也決定了學生聽課形式的單一。我國在沒有多媒體網絡之前授課形式主要是黑板寫作授課結合老師的朗讀講解,老師的講解可能只是自己的見解,因為相關科目的教育信息閉塞見、不發達,理解面較為狹隘。學生則是邊聽邊記錄,學生聽聞老師的一己之見,并將老師的一己之見轉變為自己的看法,有些學生可能羞于表達很少大膽發問,提問題給老師。傳統的大學教育教授基本雷同,講課一概而論之,缺乏對于學生的關心,教育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針對性跟層次性,教育流于形式,學生囫圇吞棗。[1]不僅僅在課上層次性、針對性上存在著問題。一節課結束之后,學生想要繼續聽講并且研究老師課堂上的知識,存在著相當的難度。一般在網絡沒有普及的時候,大學學生想要進一步學習,只有兩種基本的途徑:一種是帶著不懂的問題去請教相關知識淵博的老師;另一種則是通過書籍或者去圖書館來查詢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識。這兩種途徑并不是對所有的大學生通用,一方面,有些大學師資力量有限,學生有時想要了解的內容較為前衛廣泛,可能老師的學術并不涉及這個范圍;另一方面,在圖書館中沒有網絡檢索系統,尋找需要的資料的過程不僅漫長,而且耗費時間。
1.2網絡化背景下大學教育的發展狀況
網絡化被應用于高等教育之中,無疑對大學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無限的網絡資源使得學生可以盡情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學生在有了網絡以后不僅僅可以詢問老師獲得答案,在詢問老師之余還可以上網搜索,來獲得關于知識的相關解釋,大學師資力量問題以及可能沒有老師涉及該知識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第二個方面,圖書館擁有網絡檢索圖書的系統,學生們根據這一系統可以查詢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輸入目標圖書便會出來該圖書在圖書館的哪個閱覽室,圖書的不同版本以及不同作者等,方便學生查找資料,節約時間。當然,矛盾是對立統一的,要求我們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網絡化背影下大學教育的現狀。網絡的普及給當代大學教育帶來便利好處的同時,當然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問題之一:網絡化的盛行,雖然帶來了知識的便利,但是知識的有效性以及知識是否可靠還有待商議。問題之二:不少學生因為網絡教育而忽視了傳統的教育方式,認為大學老師講課枯燥無味,沒有聽講的課堂興趣。但是,課堂授課方式雖然自身存在著弊端,但是確實是最有效的授課方式之一,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們學到知識,還更加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能夠提高學生精神境界的層次,這是單純靠網絡授課所達不到的效果。所以說,只有兩者相互促進,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當代大學教育創新的原因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網絡課程不斷發展,除了大學課程之外,公務員事業編的考試課程也比比皆是。網易客戶端更是瞅準這一商機,研究發明了網易公開課,許多學術大咖的課程都在可以在里邊觀看,觀看方便又可以隨時隨地想學就學,受到了不少知識分子以及當代大學生的追捧。網絡課程來勢洶洶的大環境之下,大學教育作為大學學子傳道授業解惑的主流,創新大學教育的方式尤其重要,并且需要進一步提上日程。本節為了探究當代大學教育創新的原因,主要從傳授者以及接受者兩方面進行分析。
2.1從傳授者方面談創新原因
傳授者顧名思義就是傳遞知識給接受者的人,在我們現代生活之中被稱為老師。教育的主體是老師跟學生,老師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而在當代大學教育中,有些老師醉心于傳統的文化學術研究,對于網絡上的知識極其不信任,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那就是老師知識面可能在知識范圍上較為狹窄,不利于與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進行學術上的溝通及交流。教師作為現代教育的主體,應當承擔起大學教育創新的義務。除了老師知識層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存在于傳授者之中,那就是講課方式。單一的板書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大學教育了,只有將傳統教育模式以及現代教育模式相互融合才能創造和諧的教育環境。因此,傳授者層面上創新大學教育的要求是迫切的。
2.2從接受者方面談創新原因
接受者在大學教育中,我們稱為學生。從接受者方面談一下當代大學教育的創新原因,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談。第一個角度是年齡,當代大學生主要是“90后”,接受新鮮事物的心情是迫切的,容易被新的形式吸引。第二個角度是獲得知識的方式多樣,并且網絡技能超強。第三個角度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競爭意識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化促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自身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2]第四個角度是尊重知識,當代大學生中,51.82%的人承認市場經濟使得他們的思想多元化和復雜化。
3創新方式與對策
如何應對網絡化下的大學教育現狀,找出行之有效的創新方式與對策是推動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一環。
3.1創新方式
針對創新方式,筆者主要談論以下幾個方式。第一個創新方式是思想觀念方式創新,當前受到大學教育的學生主要是“90后”,因此思想觀念的創新是整個大學教育創新的前提。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觀察審視世界,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生態度、行為方式等方面都表現出與以往時代不同的特點。第二個創新方式是教授形式的轉變,將教授形式從單一的老師講課學生記錄,轉變為老師結合網絡講課,普通的作業布置形式創新改良為課下作業利用網絡探索發散思維模式。第三個創新方式是大學教育內容的創新,創新并不應當局限于形式,更加重要的是創新的內容,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內容好了,內容得到了一些改善及創新,學生們才會從根本上領略大學教育創新觀念的精髓。做時代的建設者。大學教育內容的創新更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第四個創新方式是大學教育整個育人工作者集體的創新,想要創新必須規劃學科研緊密相結合的育人工作的創新,只有育人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業務能力創新并且端正,創新工作才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3.2創新對策
這對大學教育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網絡的無處不在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學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提升我們的知識技能。這對大學教育同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網絡的無處不在,使得傳統教育的方式已經不再適應21世紀的大學生,因此把握好這個時代賦予大學教育的任務,制定良好的時代對策,對于青少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這個現狀,筆者提出幾點對策,旨在推動網絡化背景下大學教育的發展適應大學教育的需要。第一,牢牢把握時代脈搏,順應網絡化大環境。網絡化這個大環境是不可逆轉的,因此,需要大學教育工作者逐漸適應網絡環境,將不利優勢轉化為有利優勢,才能在激烈的環境之中更好地完成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第二,普及大學教育,追求可持續發展教育。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召開,提出了“確保包容性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普及大學教育,不僅有利于全民學習,更加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質,應對網絡挑戰。第三,不能單純地沉陷于網絡之中,應當結合實際問題走出網絡,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解決大學教育的問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之中,教師應當不斷進行教育模式改進,實現從走進網絡到走出網絡,并且在實際的生活之中教師要大膽鼓勵學生進行生活等各方面的社會實踐,努力讓學生發現生活之中的美好,培養純潔高尚的道德情操。第四,尊重文化主旋律,積極宣揚我國優秀文化的魅力,并且使得大學生加入建設我國優秀文化的進程中來,并從此處領略大學教育的美好,提升思想境界。時代在發展,大學教育在網絡化大背景下也需要發展,但是,不能忽略了最根本的大學精神教育。
4結論
綜上所述,網絡化背景是不可逆轉的,我們應當順應當下的大勢,努力探尋大學教育的創新方式以及時代對策。為營造更好的學術氛圍,培養更加精銳的人才而不懈地探索。本文立足于目前網絡化環境大勢,探究大學教育發展現狀,創新原因,重點提出了大學教育的創新方式與時代對策。旨在提高學生素養,緩解大學教育的壓力,更好地來看待網絡化這一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敏.關于網絡背景下會計繼續教育的創新探討[J].商,2013(12).
[2]林平.淺談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與政治工作創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5).
[3]趙迎歡,吳峰,劉莉,等.“當代大學生特點及環境影響”研究報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
作者:李寶山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