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氣候問題成為國際社會日益關注的焦點,許多國家都以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為目標,改變傳統發展理念,制定適應現實的政策措施,通過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等形式來發展低碳經濟。
【關鍵詞】低碳經;政策;節能
引言:
就目前來看,我國還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大規模能源和資源消耗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保證。特別是受我國煤多油少氣不足的資源條件限制,決定了煤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主要能源。曾有資料數據顯示,我國的單位GDP耗能高達日本的8倍,試想這樣的高耗能再乘以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是讓人嗔目結舌的。因此,迫切的資源問題讓我們發現不能再僅僅以高能耗和環境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通過減輕單位GDP和資源、環境代價,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切實需求,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我國目前發展形勢
(一)政策法規不完善以及執行力度弱
從國外來看,低碳經濟的發展無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為保障的,但是我國然在相關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力方面仍顯薄弱,這也是目前制約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大問題。目前,我國在有關碳經濟的開發利用領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電力法》、《約能源法》、《循環經促進法》等法律。但是,國內有關低碳經濟的政策法律體系缺乏統一的立法標準和行為規范。除此之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不到位;行政執行力不強,問責力度弱,監管體系滯后;法律法規不健全,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多種制度性因素也使得全社會主動減排的動能不足。
(二)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
首先,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為了改善和提高13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肯定會產生巨大的能耗;而且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我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的一個長期制約因素,資源利用效率低,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重、粗放式發展等問題。
(三)能源技術水平低
受到科技發展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限制,我國目前在能源生產和利用過程中效率較低、工業生產等領域技術水平落后,技術開發能力和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差,產業體系薄弱,這就造成了“我國單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分別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此外,有關低碳經濟的技術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仍以中低端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而且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專業技術人才,遠跟不上發展低碳經濟事業的需要。特別是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和技術公司出于壟斷的考慮,限于市場上既有的障礙,比如知識產權、市場份額的問題等等,也嚴重阻礙了低碳技術的迅速擴散、轉讓。
(四)社會低碳意識弱
除了以上這些客觀因素的制約,高消費依舊是國民生活的現階段追求,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只是一種宣傳概念,和實際生產生活聯系不大。有人認為低碳就是要省吃儉用,還有人認為“低碳生活”只是理論上的,無法在實踐中實現。能夠自覺接受可持續消費價值觀指導,做到適度消費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以手機消費為例,中國現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萬部手機,產生了大量污染嚴重的電子垃圾,這意味著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還在于不少人對低碳生活的觀念還比較模糊,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還難以改變,全社會的低碳意識比較薄弱。
二、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路與對策
(一)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首先,要構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比如可以劃分中小企業的污染分類標準,讓發展低碳經濟有法可依;還可以通過國家制定標準,來限制商場、銀行、飯店、政府部門和部分單位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和耗電程度。其次,要加大執法力度。通過提高處罰標準,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在積極推動相關法律的落實過程中,還要組織開展能源資源節約專項檢查和監察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特別要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和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單位公開曝光,依法查處,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再次,要落實政府問責制度和獎懲制度。一方面,可以將能源資源節約指標完成情況納入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嚴重違反國家節能管理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典型案件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公開嚴肅查處,依法追究有關人員和領導者的責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制定企業污染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對企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轉型提供支持和一定的補貼。。
(二)調整產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需要從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由外需,投資拉動轉變為內需外需,消費投資共同拉動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由第一二產業帶動轉變為一二三產業平衡發展,平衡區域經濟,破除城鄉二元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結構的調整來看,我國的長期的目標是產業結構均衡發展,丟掉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無核心競爭力的行業,社會協調發展;短期目標是保證充分就業,社會穩定。因此通過政策引導進入新產業領域,緩步推行稅收、匯率改革,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保障勞動力就業是進行穩定轉型的必要前提。從不同行業的轉移來說,比如太陽能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國際市場機會,且國內外差距不像其傳統行業那么大,這些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意義重大;從同行業的縱向轉移來說,創造新興的產業機會是增加利潤,也增加勞動力收入的重要途徑。
(三)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是推動低碳經濟的重要動力,這就需要加快能源資源節約技術研發和推廣。一方面要優化能源資源節約技術創新與轉化的政策環境,加強資源環境高技術領域創新團隊和研發基地建設,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能源資源節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同時,廣泛開展能源資源節約國際科技合作,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建立節能環保合作機制,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拓寬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的領域和范圍。
(四)積極倡導低碳經濟思路
全民低碳意識的提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多部分參與合作,包括政府部門、主流媒體和社區等等。一方面建議國家財政對公交車和出租車進行補貼,改善目前乘車現狀,可以通過大力發展公交事業,增加公交車數量和實行公交車專用車道;設置專門的自行車車道,鼓勵騎自行車。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廢舊物資回收力度,鼓勵資源回收利用的單位。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不僅要通過主要新聞媒體進行節能報道,播放節能公益廣告,還要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觀念滲透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對在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大力弘揚節能風尚,提高全社會的節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鄭永紅,梁星.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和建議[J].環境經濟,2009年11月
[2]吳飛美,郗永勤.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
作者:賈俊平 單位:山西西山煤氣化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