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創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因為很多的人都無法理解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所以大多數的企業家都會選擇一種竭澤而漁的方式來獲取生產資料。這種做法在上個世紀或許有很有用,能夠幫助人迅速獲得相關的生產資料。實際上,也是也有不少人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不少經濟利益,但在21世紀的如今,如果平衡不好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就會不斷的降低國家的社會“免疫力”。其實,經濟是環境的基礎,環境是經濟的原料,只有平衡好這兩者的關系,社會和國家才能夠良性發展。
低碳經濟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起初的概念更接近于保護環境而做出的經濟退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低碳中的經濟已經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而低碳已經成了他的一個特點。低碳經濟收益較高,對環境也較為溫和,且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的特定[1],這也使得其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能夠為當地帶來不小的經濟收益。傳統的經濟原料主要是通過原油燃料來為其提供動力,倫敦的工業革命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說短時間內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對環境的破壞也是相當巨大的。與此相比,低碳經濟主要是以新能源為主,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能源的利用,在利用自然能源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相當可觀的能源補充[2]。另一方面,低碳經濟雖然不能代替傳統的燃料能源,但能夠優化傳統燃料的使用結構,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能力。
二、當代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所面臨的境遇
(一)展現的機遇
對于金融來說,當今提倡的低碳經濟概念,為金融指明了新的航路。與傳統的市場規律不同,低碳經濟是政府所提出來的經濟方針,它的持續性和基礎性都毋庸置疑。這對金融來說,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遇[3]。只要能順應時代的潮流,金融至少在百年內都能向前發展,不會受到其他商業價值潮流的影響。換句話說,低碳經濟將金融方面的風投控制降到了最低的水平。另外隨著碳金融以及綠色信貸的出現,那些剛起步的小型企業也受到了較好的初始資金及市場保護。比如在倫敦2002年的商業會談中所提出的赤道原則,就為中小型企業提高了更多的生存空間。除此之外,低碳經濟并非是只是在一個國家,其實許多國家都達成了低碳經濟合作基金聯盟,并成立了相關的金融機構,比如英國最先成立的Merlin生態基金背后就擁有著巨大的金融機構支撐。從1988年到2016年,根據數據統計,我國已經進行備案的環境金融組織已經到達了256個,其背后的資金支撐也達到了驚人的數目。
(二)遇到的挫折
1.金融機構轉型困難低碳經濟不僅為金融帶來機遇,也對其提出了一些挑戰[4]。如今的金融通常依托于傳統較穩定的商業結構,其與低碳經濟所要求目標的距離還比較遠。金融實際上代表著資本的轉移,其本身并沒有什么實際存在價值,所以往往需要依托于較為成熟的資本基礎。如果想要脫離傳統的金融模式,那么就需要與傳統的資金劃清關系,以便于投身于低碳經濟模式當中。但實際上這種脫離十分困難,小型的金融機構基本上無法完成這一轉型,因為其資金周轉并不能完成其空檔期的基礎運行,這也使得其只能依托于傳統的金融模式。實際上,有些金融機構是無法享受到低碳經濟帶來的效益,其能做的也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盡快進行金融結構轉型,以求將損失降到最低。二是及其特異傳統的金融結構,延長其壽命,盡量避免消失在當代。2.監管漏洞較多,相關法規還不夠健全盡管我國在低碳經濟中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比如說《循環經濟促進法》、《節約能源法》等相關法律,但實際上這些法律覆蓋的范圍面也依舊有限,面對著日新月異的金融環境,基本上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5]。另一方面,依靠于燃料體系的舊金融機構會因為自身的運轉而起去鉆法律的漏洞,從而不斷壓縮低碳經濟的生存空間。實際上由于就燃料金融結構的穩定性較高于低碳經濟,法律對其的保護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尤其是對于新興的低碳經濟機構,更容易成為商業競爭中的犧牲品。另一方面,由于監管的難度較大,這也使得一些金融機構掛羊頭賣狗肉,從而進行“雙標”經濟,其不僅依靠于傳統的燃料金融,也享受著低經濟體系帶來的政策優待。這種“雙標”機構的出現,不僅是在透支低碳經濟的生命力,還在消耗大量的公共資源,最終還會影響政府機構的公信力。
三、在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的創新對策
(一)促進產業內部技術優化,調整經濟比值
19世紀的工業革命不僅為英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也將各種燃料能源帶到了世界的視野當中。不過這種生產力的提升也導致了環境污染、化石原料嚴重消耗,這也是倫敦被稱為霧都的主要原因[6]。直到現在,倫敦的空氣質量仍未回到正常的水平,這就是血淋淋的事例。低碳經濟的發展相較于工業革命,其本身并沒有很高的技術提升能力,反而還需要技術的一定讓步,這也使得一些快速融資對低碳經濟不夠感興趣,也間接導致了低碳金融結構的融資困難,因此推動各產業間的技術換代和優化產業中的資源結構便成了低碳經濟首先要做的事情。在這次技術優化過程中,各大金融機構可以嘗試著將資金進入到底層的技術更新部分,這將不僅可以促進技術的改革,還可以增加小型機構對資金的依賴程度,這也為以后的深層次合作創造了基礎。對于一些高新的技術,國家可以嘗試向其中投入資金,以促進其更新換代,以求達到高效率、高質量、低能耗的“兩高一低”的整體要求。
(二)建立對應體系,構建不同維度的環境金融市場
在環境金融的專屬工具設計過程中,首先就是要降低機構進入的門檻,以便于一些中小機構可以順利的投入到經濟金融等。不過在此之前應建立良好的環境信息審核制度,以便于在接納中小型機構時,可以對小型機構的經濟結構進行分析。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綠色信貸業務,這種主要針對的是沒有能力進行低碳改革的小型企業機構,以幫助企業成功轉型,從而增加地產金融的市場占有率。國家方面還可以積極的幫助自由經濟金融機構進行相關的金融工作,比如說開展綠色債券、低碳保險等相關方式來刺激資金流入到經濟金融當中,從而提升經濟金融的基礎實力,以便能夠適應來自傳統金融結構的經濟沖擊。其實最理想的狀態是國家低碳經濟結構與社會經濟談經濟結構相結合,以應對不同層次的市場沖擊。比如說在國內的經濟環境中,由于低碳經濟的總體經濟占比還是較低,所以可以依靠國家經濟金融來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但在和國外的經濟合作當中,就可以嘗試利用民間的身份進行相關的經濟金融合作,從而避免很多國家性質上的矛盾,也為以后的矛盾處理提供了很大的緩沖空間。另外相比較于國家低碳經濟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更能夠涉及到國家涉及不到的地方,比如對一些較為極端的問題來講,國家并不易出面,但是民間的低碳金融機構就可以進行干預。不管未來低碳金融結構能夠發揮怎么樣的作用,其首先還是要保證氣完整的金融市場建設,實現以碳為主的金融交易流程。比如說低碳技術可以視為一種可交易的股份,企業的碳排放量可以視為信譽的一個方面,以增添低碳技術的市場比值。除此之外還要嘗試對舊碳市場進行限制,比如加強對石油燃料的監管,我們對高碳排放的企業進行關停,這種可以使市場經濟出現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給人一種低碳經濟為主的心理增長暗示。
(三)建設信息互通平臺
由于低碳經濟本身只屬于一種資本的外在屬性,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涉及不同的行業,其跨度也較廣,信息差異比較明顯。信息的不平等會導致金融資本缺乏對專業知識的判斷,從而導致資金無法準確流入。相對的,中小型企業也會因為收不到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入,也會影響其資金鏈的運作,從而導致三端無法準確合作。因此,低碳經濟金融機構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共享平臺信息,并定時進行完善和維護。共享平臺信息的建設可以幫助銀行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能夠降低金融機構的風投顧慮,從而能夠更好的為中小型企業進行融資。不過真的要共享信息平臺發揮作用,就需要其覆蓋多個領域和平臺。不僅如此,這個平臺還要保證其暢通性和透明性,以便保證,能夠接收到高質量的信息流入,從而幫助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做出更加合適的判斷。
(四)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我國在低碳經濟上雖然說制定了很多的法律,但與那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不過這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我國的市場環境更加復雜,也擁有著更大的資源,所以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彌補法律的漏洞。在法律的制定期間,政府可以嘗試引導低碳經濟的價值觀走向來提升人們對低碳經濟的自信心,從而降低低碳經濟的發展壓力。不過這也并非是長久之計,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夠更好的幫助低碳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對傳統的燃料金融機構進行一定的約束。
四、結束語
從低碳經濟這個概念被提出來到現在,已經過了大概有10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各方勢力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從第一從2006年的第一家低碳經濟金融組織現在的256家的政府報備機構,這也確實證明了低碳金融經濟永遠有著無限的活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低碳金融結構將逐漸代替傳統的燃料金融結構,并能給社會帶來無限的潛力。
參考文獻:
[1]李先登.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創新[J].商情,2018(07):49.
[2]孫茂新.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23):214.
[3]李澤欣.財政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13):36.
[4]劉鳳霞.低碳經濟與金融之間的有效結合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8(16):219.
[5]黃威.金融發展、創新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02):42-43.
作者:朱風芹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