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人們的交通工具、生活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特別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了質的飛躍。從傳統黑板粉筆下的教學模式,轉變成了多彩多樣的教學模式。其中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筆者從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根據多媒體具備文字、聲音、動畫集聚一身的功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興趣;課堂效率
初中階段,學生們學習的課程相對較多,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以及心理壓力,導致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低下,從而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針對生物這一課程,利用多媒體逼真、形象的畫面,以及動靜的結合,把抽象、虛擬的生物知識有效的轉化成直觀的、真實的知識體系。并且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拓展了教學空間,并為初中生物的高效教學提供了保障。
一、運用多媒體能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相比,有很大不同。除了年紀稍長以外,初中生學習的課程比較多樣化,并且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融入到生物的教學活動當中,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的高漲,從而輕松、高效的掌握生物相關知識。比如在七年級《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教學活動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兩張圖片,一張是在普通土壤中生長的青菜,另一張是在嚴重缺水的土壤中生長的青菜。讓學生們自己仔細觀察圖片中的不同,并說明原因。其中一名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言“青菜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教師向學生們提問有沒有其他答案,學生們一致認為植物的生長需要足量的水。之后,教師播放了一個有關于無土栽培的小實驗,視頻中的教師分別利用兩種不同的水進行栽培,一種是普普通通的自來水,另一種是蒸餾水,而視頻中的實驗結果是自來水栽培的植物生長非常茂盛,蒸餾水栽培的植物卻是奄奄一息。視頻中的教師利用試管分別取出普通水和蒸餾水,滴在清潔的載玻片上,用酒精燈將玻片烘干,最后發現普通水中有白色的痕跡出現,蒸餾水則沒有。教師在播完視頻后,總結出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的存在。除此之外,水中也要還含有無機鹽,沒有無機鹽的水,植物也是很難茁壯生長。因此,多媒體技術融入到生物教學活動中,不僅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感受,還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運用多媒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生理過程
在黑板粉筆模式下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借助于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并消化生物知識。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辨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還不夠完善,僅憑書本上的圖片,學生們很難理解其中的原委,更何況讓學生去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生動有效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高效率的理解并掌握生物知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了解到細胞分離的基本過程以及分化的形成。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出提問“一粒小小的種子怎么長成的參天大樹,我們從嬰兒長為成人,是怎樣發育而來的呢?”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并勾起他們的求知欲望。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小視頻,由一個細胞,漸漸的變成兩個細胞核,之后細胞膜分離出來,變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細胞,以此類推,由一個細胞演變成許許多多的細胞,而這個現象正是書本上所學的細胞分裂。教師再次讓學生們進行思索“細胞會不會一直長大?”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不會。”隨后,教師再次播放一張圖片,上面顯示有三個圓圈,圓圈里面分別有許許多多的細胞,教師在此講解道“細胞在分裂一定程度上,不會再次分裂了,它們會分成不同功能的細胞。一個圓圈代表著一個組織,比如上皮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其功能也是有所不同。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現生物的基本知識,解決了學生們一直存在的問題“人是怎樣長大的”,同時能夠快速的讓學生們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意義,從而提高了生物的課堂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更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階段的知識相對與小學來講,邏輯性比較強,其中的內涵也比較深奧,需要學生們細細的揣摩和理解。然而在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是負責教,學生只是負責學,完全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根本不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情況,從而導致生物的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等功能,融入到生物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人體的組成》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認識人體的外形以及人體的腔和腔內的主要器官。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一副人體解剖圖,讓學生們根據提供的圖片自主摸索著心臟在哪個位置,肺在哪個位置,。可以快速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熟知自身器官的組成部分。或者在講述血液循環的途徑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來表示血液的循環途徑,經過學生的觀察、討論,利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血液循環的途徑以及血液的變化,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從中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掘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對此展開詳細教學,從而提高生物的課堂效率。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是以文字形式的書本知識轉換成圖文、動畫形式,讓學生更直觀、更有效的學習生物,并且優化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教師的教學熱情,從而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菊梅.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
[2]蔡婷婷.淺談優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情感讀本,2018(03).
作者:索文堂 單位:江蘇省邳州市趙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