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雙主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活動模式并非一成不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模式到師生雙主教學模式突顯了如何教、如何學、如何改革的問題。基于雙主模式的演進和必要性的探究,構建了師生雙主教學模式在地理課堂中運用的基本環節。
關鍵詞:雙主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應用
一、“雙主”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把在教學模式中既發揮教師教的主體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學的主體作用,建立在“雙主體論”上的教學模式稱為“師生雙主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構成教與學活動各要素之間的穩定關系和活動進程結構的形式,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教育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不斷地更新和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強烈呼喚著深刻變革的教育,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建構“創新的教育模式”[1]。“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的學習,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的目的是在應試中再現記憶教師傳授的知識。基于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模式,為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也存在著容易導致偏離教學目標、過分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等消極因素。基于“雙主體論”的“雙主”教學模式,既體現教師“教”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即在更多的時候,讓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進行主動思考與探索,在必要時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以有利于對教學的組織以及對學生品德、人格和情感的教育[2],符合信息社會對于培養人才的需要。
二、“雙主”教學模式應用研究的必要性
符合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廣大地理教師都要研究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改變培養學生的模式,要突出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著眼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法。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雙主”教學模式就是實現教學方式由學科知識講授到開放教學的轉變,要求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雙方都是有主體意識的人,同為主體又都是互為認識的客體,兩者合力促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學會學習、終身會學[3]。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地理課堂上呈現教師一張嘴、學生一雙耳的情形,這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和原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4]。應用基于“雙主”教學模式進行地理教學,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式的獲取知識,有助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和深入理解基本原理,讓親身體驗獲得的知識記憶更深刻。有利于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總是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既削弱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束縛了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發展。葉圣陶曾經說過:“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雙主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實現了學生角色由較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改善雙主模式在課堂的應用現狀。在教學課堂運用中出現諸如普遍輕視地理教育、社會實踐能力差、教師課堂控制力低等問題。當然,除了沒有處理好教師與學生雙主體之間關系是課堂教學模式出現問題的最直接原因外,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從教師的視角看,流傳了幾千年的“權威—依存”的師生關系早已根深蒂固,教師仍然是獨角戲表演者;就學生視角,大多數學生已經適應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至于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限。事實上,教師和學生在理想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教”的主體作用,學生學的主體作用。
三、“雙主”模式下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體現“雙主”教學思想的地理課堂是活躍的、發展的,教學活動形式是多樣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但仍然有幾個必要的基本環節,筆者認為可以大致從以下這幾方面實踐操作。(1)自主學習,增強主體意識。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雙主”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在自主學習時,提供教、學案統一的學習資料。學案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分析、課前預習及回顧復習、學法指導、課堂練習、小結、課后練習等[5]。在學案設計上,教師通過換位思考,圍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近況為基礎來編寫,對學生的學、思、探、行做出有效的指導。對學生而言,自主學習的內容是老師沒有講過的陌生領域。借助于學案,激發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一種探險的心情進入到一種神秘而又快樂的學習之中。對于像第一冊中“地圖”“世界的自然資源”等章節,課程中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學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學習,提高自學的能力。漸漸學生自己會“走”了,教師就可以“放手”了,這樣雙方都輕松了。(2)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式教學是地理教學獨特的風格和特色,重視圖式教學,是近年來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運用圖式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如講“季風形成”原理時,可以讓學生讀“亞洲1月、7月冬夏季風圖”和“地球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變化圖”。通過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分析和理解,積極啟發設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總結出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成因及其差異。在新編教材中的每一節課之前都有“問題探討”欄目,通過提供很多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關的素材,創設一些特定的情境,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迪學生的思考和質疑,彰顯教師教的主體作用,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交流互動,養成參與意識。交流互動、答疑解惑是“雙主”教學模式的另一個環節。完成自主學習之后,便進入教學情境,通常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收獲、答疑解惑。既能豐富知識又能賞析其他同學的觀點與方法等。組內的同學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交流,交流無障礙、心理更平等,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6]。(4)反饋及時,獲得成功感。“雙主”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活動中兩個主體的互動,這就要求教師主體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接收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課堂活動的進度,強化成功感。所謂分階段,就是指預習檢測題或鞏固練習題量較大時,就采用兩步或三步練習的方式,保證反饋及時,為成功奠定基礎。而采用嚴格“考”的方式進行練習,如果做對了,可以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如果做錯了,可以加深知識點的理解。通過分階段測試及時反饋,能及時糾正前面的錯誤,為做下一部分的練習題,大大提高正確率。利用學生成功體驗的機會是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有效投入學習的根本動因。學生越是多經歷成功的機會和次數,就越是有信心,就越熱愛學習。反饋及時,既能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增加授課效果。
四、結語
本文在論述了“雙主”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雙主”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環節,對地理教學的改革有一定的價值。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有待完善現代教學模式,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刁維國.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分野[J].教學與管理,2006,(12).
[2]吳艷.新課程改革下地理嘗試教學法的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周波.課堂上老師不再滔滔不絕[N].成都日報,2013-11-07.
作者:顏俊 王江慧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地理科學學院 鞏義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