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電力施工企業班組標準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強施工作業層班組(以下簡稱“班組”)建設是國網公司強化基建本質安全建設的重要實踐之一。文章基于國網安徽電力對于施工企業班組建設有關經驗,分析施工企業班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訂對策,為多維度推動班組標準化、精益化管理,打造穩定安全高效的標準化班組提供可參考的借鑒。
關鍵詞:施工企業;班組標準化;精益管理
國網安徽電力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電網施工作業分散流動、用工多元、管理粗放等管控難題,在所屬施工企業作業班組建設中引入標準化管理理念,融合大數據和移動物聯等技術,圍繞“一個關鍵”、“兩個提升”、“三點銜接”、“四維評價”,著力推進班組組織配置、能力建設、作業管控、績效評價標準化,努力構建集精益、創新、和諧為一體的班組成長新生態。
一、堅持目標導向,確立班組標準化建設總體思路
(一)明確班組建設目標國網安徽電力在“共謀共建共享”基建一體化建設理念指引下,積極推進落實基建改革配套措施。依托省送變電開展多輪專題調研,針對施工班組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以包代管”、組織松散、人員流動頻繁、作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改革期間短期成本上升等問題,組織專家團隊深入探討,研究對策,提出“建設穩定精干、標準統一、組織科學、作業高效、管理精益、和諧互促的班組”的工作目標,為班組標準化建設指明方向。
(二)健全組織保障體系國網安徽電力成立以公司分管副總經理為組長,本部建設管理部門、工程參建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組員的班組標準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創新驅動、技術支撐、多方聯動、效率優先”的工作原則,制訂《輸變電工程施工作業層班組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細化目標明確分工,體現同步性、持續性、全覆蓋、全過程的工作要求。領導組下設5個專業工作組,實行“五定”工作責任制(定責、定崗、定目標、定任務、定考核),為指導班組建設與管理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三)確定班組標準化建設工作思路建立“省公司統籌指導,省送變電主體實施,集體企業同質化延伸”的分層建設工作機制,保障班組建設有序推進。組織上以配置標準化為基礎,打造業務精湛、團隊穩定的勞務作業隊伍;能力上以提升作業裝備和人員技能水平為重點,提高班組施工效率、降低違章發生率;業務上以過程標準化、信息化、精益化管控為抓手,推動作業成果安全優質穩定高效;績效上以考核為引導,相關支持配套系統標準化建設為保障,有效提升施工企業的生產效率、管理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切實維護基建安全穩定局面。
二、緊盯“一個關鍵”,發揮組織配置標準化的基礎作用
穩定隊伍、控制人員流動性是電網施工班組管理的關鍵。國網安徽電力依托所屬施工企業簽署年度合作框架協議、細化“骨干+核心”的班組配置要求、開發人崗匹配評估平臺,有效發揮組織配置標準化在穩定人員流動、推進班組精益化管理中的基礎作用。
(一)簽署年度合作框架協議,重點控制優質隊伍流動國網安徽電力定期審核、核心分包隊伍名錄,指導所屬施工企業與核心分包商簽署年度合作框架協議,通過穩定飽滿的任務預期,引導核心分包商主動維持數量適當的優質勞務作業隊伍,打造“以項目育隊伍,以隊伍保安全質量”的良性生態。
(二)細化“骨干+核心”的配置要求,確保剛性執行在嚴格落實國網公司班組“骨干+核心”配置要求的基礎上,按照輸電線路、變電安裝、土建施工等各類型班組最低運轉要求,進一步細化班組人員及工種的配置要求和任職條件,形成班組配置標準,并將其作為全省輸變電工程招投標和施工企業工程分包隊伍選擇的前置條件,杜絕“先找活再找人頻換人”的現象。
(三)建立人崗匹配評估平臺,實現能效量化評價建立核心分包作業人員統一信息庫,依托面部識別技術,將所有庫內人員身份信息、持證情況、技能水平、工作履歷、合同關系、體檢及保險等信息與人臉圖像關聯,搭建全省共享、查詢便捷、結果唯一的信息平臺。組織開發具有人臉識別及團隊配置評估功能的“人崗匹配評估平臺”,科學設置作業類別、作業環境、作業條件、作業難度等多維量化評估因子,智能計算人崗匹配度、團隊能效值。在班組成立后,班長及項目管理人員組織一次全員掃描,迅速識別計算、智能匹配,歸集形成該班組團隊配置能效量化評估值。統一實施班組能效分級標準化管理,設置班組準入紅線(班組能效值=60分),嚴禁不合格班組入場,督促指導班組負責人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淘汰人崗匹配度低的作業人員,直至合格(≥60分)方可準予入場作業。
三、抓實“兩個提升”,發揮能力建設標準化的支撐作用
明確班組個人裝備配備標準,深化物聯網技術在機具管理中的應用,推進電網工程全過程機械化施工,從個人、班組、企業三個層面有效提升電網施工裝備水平;整合多方資源,搭建省內電網施工技能培訓平臺,“少數培養”和“基數培育”并重,通過硬件、軟件兩方面的提升推進班組能力標準化建設。
(一)提升班組裝備水平,提高班組工作效率一是明確各專業班組個人裝備配備標準與管理職責,制定領退、保養、檢查、維護及淘汰更新的細則,確保所有成員作業期間配備統一齊全、質量合格的隨身工具。二是實行班組工機具“統管、標配、整取”。工程開工前,施工企業技術部門根據工程特點及現場踏勘情況,制訂細化的班組設備與工器具配置表,并發機具管理機構預先配備齊全。班組對表按套領取,實現班組機具裝備標準化配備、統一管理、即領即發。三是推動電網基建工程機械化施工作業水平持續提升。國網安徽電力《關于進一步推廣輸變電工程機械化施工的工作要求》,明確推廣機械化施工的實施意見,督促施工企業通過自購、研制、租賃等方式,加快提高施工機械裝備水平和施工機械化率。
(二)提升人員技能素質,建立分級標準化使用機制一是整合培訓平臺。依托省送變電成立“電網施工專業技能培訓中心”,與具備包括特種電工、登高作業等各類特種作業培訓、實操、考核資質的安徽省電力工程行業協會開展深度合作,搭建省內電力施工“教育培訓鑒定平臺”。二是創新培訓形式。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拓展抖音微視頻、VR模擬教學、農民工夜校等新型教學形式,突出對勞務人員進行“情感共鳴、感同身受、虛擬互動”式教學。三是豐富培訓資源。積極開發針對施工班組的現場作業管控APP及線上培訓課件,以微課、Flash為主搭建移動課堂,方便班組成員隨時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四是開展分級鑒定。依據崗位條件制定技能鑒定標準,技能鑒定管理規定,明確鑒定流程。定期組織專家組從業績能力、技能水平、綜合素質三方面對班組骨干及核心勞務人員開展技術和能力鑒定評級。
四、強化“三點銜接”,發揮作業管控標準化的推動作用
針對電網施工管理中存在制度規范落實“三點銜接”不緊的情況,即規范體系(發送點)過于繁雜、現場作業人員(接收點)接受能力有限,導致規范體系與作業人員之間傳導低效(轉接點),國網安徽電力開發“基建信息管理平臺”融入場景化施工作業規范庫、電子作業票和日管控記錄單,推行站班會交底“七必問”,確保關鍵要求靈活集成、化繁為簡、傳導到位,與現場有效銜接。
(一)建立作業規范庫,實施場景化分類和動態更新梳理施工方法、安全管控、工藝標準、機具配備等相關要求,按電壓等級、專業工序進行場景化分類,通過表格、圖形、動畫等手段將復雜的施工工序、計算書進行可視化處理,歸集、整理形成《電網施工作業規范庫》,涵蓋線路4個(基礎、組塔、架線、跨越施工)、變電土建4個(地基處理、建筑物工程、構筑物工程、裝飾裝修工程)、變電電氣2個(設備安裝、設備調試),目前已全部上線并定期迭代更新。現場作業人員通過“現場作業管控APP”在線學習,高效理解規范標準要求,快速掌握相關場景施工要點。
(二)推廣電子作業票,精確掌控作業風險研發上線“兩票一單”管理模塊,工作負責人根據現場風險復測結果,將針對性管控措施一鍵導入電子作業票,交底環節自動獲取作業環境與作業管控要點,作業人員對風險管控關鍵點一目了然。每日站班會隨機考問作業人員,抽取關鍵人員復述關鍵管控措施執行要點,確保現場交底入腦入心。各級交底簽名必須通過人員面部識別技術掃臉實現,確保到場人員真實可控。自動上傳作業點定位信息,參建項目部及參建企業管理人員直接手機導航開展“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要陪同,直插基層、直奔現場)督查,現場管控效果和精準效率持續提升。
(三)通過日管控記錄單簡化、集成要求,與現場有效銜接在“兩票一單”管理模塊中,上線“日管控記錄單”,凸顯現場作業流程從現場開工至收工檢點管控要求,并實施逐項許可制度。班組骨干對照作業過程實際情況逐一核實,發現問題及時糾偏,每一環節驗證通過后均掃臉簽名確認后許可進入下一環節,實現管控過程記錄更便捷、管控痕跡整理更集約、作業現場更規范。
五、圍繞“四個維度”,發揮績效評價標準化的引導作用
針對電網施工企業班組評價體系標準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指導省送變電圍繞安全、質量、進度、成本四個維度,優化評價指標設置,通過深化應用移動物聯技術進行指標數據監控及采集,建立與班組及個人績效緊密掛鉤的綜合考評體系,充分發揮績效評價標準化的引導作用。
(一)加強系統采集,提高數據質量與采集效率開發“績效評價管理平臺”指標采集模。選取能夠從信息系統自動采集的數據指標,少量指標手動錄入系統統一管理,提高數據質量和采集效率。安全管控指標采集。實施人臉識別打卡,按月自動歸集班組及個人班前會和安全例會出勤率。利用球形機自動識別并抓拍現場違章行為,按月自動歸集班組及個人違章率。采用手持采集終端進行作業計劃和風險管控考核,按月自動歸集安全文檔管理及現場安全管理得分。質量管控指標采集。通過“現場實時監控平臺”遠程監測現場質量管控情況,統一班組自檢驗收流程、標準、表式,實測實量驗收數據及圖像通過手持采集終端傳輸至平臺統一管控,驗收缺陷在線銷號,按月自動歸集班組及個人自檢合格率與及時率、現場質量過程管控狀況評分。進度和成本管控指標采集。根據電壓、地形、地貌、地質、環境等條件,參考以往施工經驗,測算各分部分項工程標準工期及成本,設定班組月度進度計劃和目標成本,推行項目建設過程分步標準化結算,根據實際進度計算月度實際成本,按月自動歸集每月計劃進度完成率和成本節超率。
(二)強化結果應用,建立多勞多得的正向激勵機制編制《作業層班組績效考核管理辦法》,明確班組月度績效評價結果與班組骨干人員當月績效系數掛鉤,項目結束后班組評價得分由月度評價得分求和平均得出,與該項目分包結算及班組排名掛鉤,排名靠前的班組優先安排施工生產任務;班組成員月度考核結果與班組成員當月績效系數掛鉤,拉大優秀員工與普通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真正體現多勞多得。
作者:尹浩然 瞿柏林 潘磊 單位:安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