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及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深入分析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現狀及其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科學借鑒國內外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探究在新形勢下傳承和產業化發展寧德傳統工藝美術的對策。
關鍵詞: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
一、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傳承
與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閩東傳統工藝美術風格獨特,品種繁多,既有實用的大眾化工藝品,又有收藏型藝術精品,囊括剪紙、銀雕、船模、根雕、油畫等三十多個品種[3]。其中福安畬族銀雕、柘榮剪紙、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等相繼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蜚聲海內外。初步形成了以福安銀雕、柘榮剪紙、古田油畫、溪竹編等特色文化產業區[4]。然而隨著文化生態的演變、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曾代表著地域特征的優秀傳統工藝美術卻漸行漸遠,甚至消失在歷史長河里。當前,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傳統的工藝美術產業規模小、缺乏資金、人才不足;某些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面臨困境;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缺乏創新和競爭力優勢。
二、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保護
首先,應加強對保護閩東傳統工藝美術重要性的宣傳,讓保護閩東傳統工藝成為民眾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形成社會大眾關心和支持保護閩東地區傳統工藝美術的良好氛圍。其次,及時利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對本地區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全面、仔細、忠實的記錄。針對畬族花斗笠和畬族服飾等一些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美術,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對其制作工藝以及產品形態進行搶救性收集、整理。探索多樣化的傳承方式來繼承和保護傳統工藝美術,如現代傳媒手段的介入,制作介紹閩東地區傳統工藝美術傳承人和制作工藝的VCD、DVD光碟,通過建立網站、微博、數據庫、數字博物館等網絡力量豐富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及保護的途徑和方法。最后,加強對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保護的各項政策力度。在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基礎上,細化和制定相關傳承與保護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政策和法規[4]。組織專家學者確認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種類,進而制定出有效的保護和支持政策,建立科學而有效的機制,使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形成自上而下的有序結構。加大經費投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一些公共文化機構的資源,建立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博物館和展示中心,普及保護知識并培養保護意識,使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保護工作落到實處。此外,傳統工藝在手工業時代,其使用工具大多是手工工具。隨著社會的變遷,進入工業化后,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導致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在技術層面上面臨著傳統手工技藝正逐步被機器大工業所取代,如果不注重對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牢牢抓住傳統技藝“保護”這一核心,任其被機械化所取代,最終將導致傳統工藝美術的消亡。
(二)培養高素質人才,重視傳承人的保護
首先,要建立科學的工藝美術特殊人才培養制度和教育體系,為閩東傳統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條件,改革原有師徒傳承的單一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寧德師范學院和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地方院校的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優勢,以互惠互利原則建立各種聯合辦學方式,共同推進校企“產學研一體化”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新型模式,從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其次,應加強傳統工藝美術傳承人的保護。一些繼承閩東地區傳統技藝的繼承人,他們是活文物,在他們有生之年,如何加強對這些傳統技藝繼承人的保護和政策支持,是十分迫切的課題。應采取法律、行政、財政等措施,建立傳統技藝傳承人保障制度,給予應有的榮譽感、歸屬感、使命感、責任感,使他們可以全身心投入傳統工藝美術的創作中。并鼓勵他們開班收徒傳授絕技絕活,使閩東傳統技藝后繼有人。最后,對閩東地區技藝精湛、成就卓越、享有聲譽并長期從事傳統工藝美術制作的人員,各級政府應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并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地位。這一方面,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在日本,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人受到日本各級政府和國家的多方面的支持與保護,自1974年起,日本政府每年都會撥付相當多的特別補助金,用于培養繼承人和提高他們的技藝水平,日本政府還組織力量對瀕臨消亡的傳統技藝和重要文化遺產采用各種方式進行調查記錄。
(三)與時俱進,加快創新步伐
首先,鼓勵民間工藝美術企業建立研發中心,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發展當代工藝美術,加快閩東傳統工藝品與現代科技、創意設計以及時代元素相融合,對民間工藝美術品的制作要充分體現出閩東傳統地域文化[5],但這種傳統地域文化又需要與現代市場需求相結合,融合當代藝術元素,開發符合當代人審美需要及時尚趨勢的工藝品,讓閩東傳統工藝真正獲得新生,被現代人所認同、所欣賞,增加產品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其次,拓展產品功能和應用范疇。如柘榮剪紙產品設計開發可結合現代社會民眾生活熱點,向印刷包裝業、服裝服飾業、建筑裝飾業和禮品業延伸,利用現代藝術家的創造精神、現代藝術理念和高科技手段讓柘榮剪紙這項傳統的民間技藝逐漸融入現代生活。這樣既能保存傳統民間文化,又可為當代生活增添新的文化元素。最后,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閩東傳統工藝美術需要從強化地域特色入手,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從發展地區經濟、建設地區文化的角度,加強傳統工藝美術品種的開發和培植工作,充分發揮和利用閩東豐富多彩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將畬族銀雕和柘榮剪紙等傳統工藝品與相應的畬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結合,打造獨具閩東地域特性和畬族特性的閩東傳統工藝美術。
(四)轉變營銷模式,積極開拓市場
當前閩東傳統工藝美術仍存在布局分散、小規模手工作業、家庭作坊式的零散經營、“坐等銷售”的現象,這極不利于創建工藝美術產業品牌、不利于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必須改變以往的營銷模式。首先,政府除應加強市場監管,扶持龍頭企業外,還應將分散的中小企業集中起來,整合資源,完善生產鏈,引導企業向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方向發展。企業應該完善組織模式,明確產品定位,適度擴大規模,引進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強化市場營銷。通過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和工藝美術大師,以創新思維研究社會生活與傳統工藝美術的關系以及傳統工藝美術如何融入當代生活等現實課題,開發既蘊含閩東傳統元素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新產品。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把握社會消費需求,明確產品的定位,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針對性地開拓市場。其次,結合閩東地區蓬勃發展的旅游業,積極引導工藝美術大師及相關企業創作特色旅游紀念品,開辦閩東地區特色旅游商品專營店,建立相對集中的特色化、專業化旅游產品市場。以閩東傳統特色化的工藝品制作體驗吸引游客參與,既能豐富旅游項目內容,又能擴展閩東傳統工藝品自身的市場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單純從商品角度去考量,應善于利用多種方式及手段,充分展示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產品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和地域文化價值,這既是提高閩東傳統工藝產品附加值的需要,也是提升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最后,在工藝美術產業開發中賦予傳統工藝美術鮮明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可以使閩東傳統工藝美術保持旺盛的生機活力,擁有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當然,我們要拒絕盲目市場化,解決過度的市場化所導致的問題,通過推進有序的、規范的市場化可實現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共贏,更利于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總之,單純的保護,而不與產業結合,不走市場化道路,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只能夠“養在深閨人不識”。相反,把閩東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融入到工藝美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既能使政府拓寬保護資金的渠道,又可為傳承人帶來經濟收益,從而激發其對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意識。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強化市場運營,才能保持和發揮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優勢,實現發展的新跨越。
三、結語
工藝美術產業是美化人民生活、傳播民族文化、推進文化建設、解決社會就業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也是資源消耗低、產出效益和文化藝術附加值高的綠色環保產業[5]。然而,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后,必須在有效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制定出人才、資金和稅收等方面的具體優惠政策措施,通過有效整合,集中連片經營、發展,形成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群。同時結合閩東優秀的畬族文化資源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用適當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營銷模式來推動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在相關企業和傳統繼承人層面,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現代科技手段和經營理念,融入到傳統工藝美術中去,在繼承保護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的基礎上,積極創造出適應當代人需求、體現時代特征的新產品,讓閩東傳統工藝美術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硯祖.物質與非物質: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J].文藝研究,2006(12):106-117.
[2]劉.民間手工藝變遷中的“現代化”反思[J].吉首大學學報,2006(3):65-69.
[3]馬宏儒.寧德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7):16-19.
[4]馬宏儒,蔡志成,宋云珍.閩東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及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分析[J].大眾文藝,2016(9):94.
[5]李綿璐.傳統工藝美術是文化產業[J].上海工藝美術,2009(1):20-21.
作者:馬宏儒 陳細妹 宋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