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理念下商住項目建筑設計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中結合工程實例,對低碳建筑的設計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闡述了低碳環保理念下的建筑設計技術,以期為建筑環保方面的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行業;低碳建筑;建筑設計;城市化;現代化
1工程概況
某項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北至長江東路(合店路),西至燎原路,東至南環路,南鄰E1312地塊,地塊東南角為已建6層住宅小區。地塊處于傳統工業區和新興商住區交界地帶,周邊交通發達,其中長江東路為連接合肥市區的主要快速路,未來將建設軌道交通2號線。該工程總占地面積為279534m2,其中:住宅用地面積為199534m2,地上計容面積為558695.2m2;商業用地為80000m2,地上計容面積為360000m2。工程力求實現商業空間內外緊密聯系、相互交融,通過聯系長江東路兩大轉角的步行軸線,將集中商業、零散商業、辦公、酒店等建筑貫穿起來,實現人流路線的簡潔、貫通,通過各個樓層商業空間的聯系,營造一個豐富的內外商業空間。針對南環路具有極強商業氛圍的特點,本工程沿南環路設置商業內街,與購物中心南側的金街相聯系,形成舒適、連續的逛街流線。在住宅地塊,工程力求實現各個組團均享有大中庭景觀的空間效果,通過高層住宅的圍合,形成各自獨立的中央庭院,且通過景觀軸線聯系起來,營造尺度宜人的景觀空間,提升外部空間的舒適性,營造一個舒適、宜人的小康社區。該工程項目建設中,采用低碳性建筑理念,以滿足建筑工程的發展需求,在建筑技術以及材料的應用方面,均符合綠色建筑技術理念。
2低碳建筑設計技術要點
2.1低能耗與低碳
目前,低碳建筑的相關設計理念已經逐漸成為國際建筑工程設計的趨勢和方向。其中,低能耗是指在建筑建設以及后續的投入使用中,始終要保持對能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費。低碳則是指對場地當中的一些可再生能源進行合理運用[1-2]。例如,在一些“零碳建筑”的建設進程中,應充分利用電能,使城市電網與建筑內部形成電能的雙向流動。若自身電能充足,則可對城市當中的電網進行一定供給,而在自身電能不足的情況下,則可以讓城市電網進行集中供給,真正實現能源零消耗。當下,人們在對這樣的建筑物進行設計時,格外重視其低能耗指標數據,以及與可再生能源之間的科學合理設置。例如,在制冷以及供暖環節的設計中,對于能源的需求進行有效控制,積極利用建筑物當中的空氣動力學,進行通風系統的補充,使室內環境狀況始終保持在符合人們需求的標準[3]。具體低能耗指標見表1。
2.2控制建筑物的能源需求量
低碳建筑的設計過程中,為保障建筑物的整體設計理念,可以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其中被動式的設計方式是全面控制能源需求的重要手段。例如,基于風向、太陽以及與基地環境的差異分析,對建筑物的整體朝向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以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采光的效果,降低人工照明的使用率。另外,太陽能的充分利用,也為建筑物提供了一定的熱能,避免在冬季來臨時,建筑物室內溫度大幅降低。例如,利用蓄熱樓板以及墻體,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整體熱穩定性,控制冬季的建筑物能源流失程度。另外,還可開展遮陽設計,以控制夏季來臨時制冷需求對于電能的消耗。另外,利用科學合理的建筑物通風設計,可以極大提升建筑物內部的空氣流動效果,同時加強熱回收性,提升建筑物的整體通風效果。表2為人工照明耗電費用。例如,為了實現建筑的節能效果,往往要借助智能技術,全面提升建筑物的智能化控制效果。如:BAS技術是一種對建筑物的集成控制技術,該技術下能夠最大化控制能耗,避免能源的浪費。
2.3控制灰色能源消耗量
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對各種建筑材料的運輸以及存儲往往會消耗大量的能源,這些損失的能源被稱為灰色能源。建筑物的供熱制冷能源消耗在本質上是一種隱形的能耗,是十分重要的灰色能源物質。綠色建筑的建設就要控制這些灰色能源的消耗量,以此實現建筑物的低碳屬性。
2.4數字化技術使用
數字化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建筑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并可以在建筑物的建設全流程,進行工程的預測、分析、反饋以及檢測,對建筑物進行總體的碳排放量的處理,相應地實現了綠色低碳的目的。積極地使用數字化技術軟件,對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進行針對性的分析,通過科學合理的計算方式,可以使建筑碳排放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3低碳環保理念下的建筑設計
3.1優化建筑形狀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全面融入低碳環保的相關理念,首先應滿足建筑物的建設基本需求,同時全面結合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特征,進行特殊化的處理。例如,要對建筑物外觀進行一定的改造,以此提升建筑物的功能性。另外,在建筑改造完成后,讓建筑物可以利用各種再生能源物質。在這些技術的應用中,可以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也相應地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建筑物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避免了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嚴重污染,同時也改善了建筑物環境的周圍空氣質量,使環境溫度及環境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另外,對于建筑物外形的調整,也改善了建筑內部空氣流通程度,營造出空氣質量較高的居住空間。
3.2綠色環保建材的應用
在建筑設計中,為了實現低碳環保的效果,應積極使用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在傳統的建筑設計中,采用的傳統建筑材料存在著大量浪費的問題,給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給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傳統的建筑材料面臨著環保標準不具體的問題,進而給居住者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提升綠色環保材料的使用率,避免對周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目前,許多企業開始研究、應用低碳環保材料,例如門窗環保材料、墻體材料,提升了建筑物的低碳水平,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求。另外,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基于低碳環保理念,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始終保持建設環節的能源節約效果,從而避免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例如,對建筑物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物的污染以及排放。在具體的建設環節,要全面提升建筑材料的性能,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全面提升材料的整體利用率。另外,為了保障材料的合理性,在建筑材料的采購階段,既要控制低碳環保的效果,同時加強對建筑材料進行環保屬性的分析,通過相互映襯、優化設計以及合理調整的方式,全面提升設計效果。
3.3自然采光設計
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有效控制能耗,全面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在自然采光設計中,要積極地提升設計的效果,并控制室內燈光的整體照明時間,控制能源的消耗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光設計中,還要重視建筑內部自身的布局以及結構特征,保障建筑物的質量以及安全不會受到影響。最大化增強自然光線的同時,也要積極提升室內的整體保溫、制冷的效果,控制建筑物對電能的依賴程度。在設計過程中,應擴大窗體面積,將墻體與窗體緊密連接,一方面達到了保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改善了采光效果。另外,除了窗體擴大,建筑物整體色調應采用淺色調,建筑所用材料以玻璃為主,可有效反射光線,進一步改善建筑明亮度,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3.4建筑保溫化設計
在低碳建筑設計中,要重視對室內環境的采暖時間的考量。通過各種保溫材料的使用,保障在冬季來臨時,不會出現溫度的快速流失,提升室內的整體溫度系數。在保溫設計環節,首先,在建筑物的外墻以及樓板位置,使用一些高質量的保溫材料,避免溫度的流失。其次,在建筑物的建設環節,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保溫設計方式,全面提升建筑物的建設效果。
3.5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目前,人們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保障各種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可以先構建出一個建筑內部的節能化系統。在不同區域當中的建筑物,始終面臨著能源無法滿足需求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結合建筑物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對各項資源實現針對性分析。其次,還要在未來發展進程中,保障制冷方面的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方式,保障保溫、制冷功能,發揮出可再生能源應有的價值,避免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費。整個建設過程中,都要符合低碳理念下的相關標準,充分發揮出材料應有的價值,同時提升建筑物的整體功能性,讓建筑物可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也相應提升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為建設單位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建筑發展的進程中,始終都需要進行針對性地分析,進行低碳建筑的設計,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是符合我國建筑行業發展方向的,需要得到越來越多建設單位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許友好,左嚴芬,白旭輝,等.靶向生產低碳烯烴的催化裂化技術開發背景、思路和概念設計[J].石油煉制與化工,2021,52(8):1-11.
[2]劉靜.室內藝術設計中低碳概念的應用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7):53-57.
[3]畢文應.探究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4):45.
作者:昂強 單位: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