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教學方法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教學方法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教學方法應用

    摘要:結合中職“電工電子技術技能”課程定位、教學方法以及翻轉課堂在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中的應用現狀,通過提高中職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加深中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等方式,探索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教學新模式。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探究“學”“練”“講”教學方法。結果表明,通過對“學”“練”“講”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了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電工電子教學;應用研究

    近年來,黨和政府對培養應用型人才越發重視,不斷給予新的指導政策,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繁榮發展。以往人們認為接受職業教育培訓會“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也逐漸有了改善,職業教育進入空前高速發展階段。2014年5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將應屆初中畢業生有序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要按50%的比例引導應屆初中畢業生向中等職業學校分流[1]。2019年12月31日,財政部、教育部出臺了《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管理辦法》,對職業教育給予了大量的財政支持[2]。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廣泛應用,信息資源的共享逐漸擺脫了空間的限制,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推動了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未來教育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是必然的趨勢。翻轉課堂正是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的產物,在這種新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開展對“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的教學活動,通過對“學”“練”“講”教學方法的應用,來調動中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加深中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教學現狀

    1.1課程定位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是中職學校非電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此課程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任務是讓學生掌握電工電子的相關理論及實踐技能操作,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獲得工作崗位的通用職業能力奠定基礎。“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在中職學校多開設在第二學期,要求學生理解理論概念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

    1.2課程教學方法現狀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各章節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如何提高“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的教學效果一直是教師們的重點研究問題。以長春某職業學校為例,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實物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理論知識后再帶領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操,但由于中職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才能完成實驗任務,這種模式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1.3翻轉課堂應用現狀

    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林地公園高中,是學校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為給缺課的學生補課而產生的教學模式[3]。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中,知識內化往往以作業的形式安排在課后,因學生在家中獨自學習遇到問題只能通過網絡或筆記查詢,無法獲得教師的及時解答,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翻轉課堂的核心就是優化了知識傳遞與知識內化的順序,從而科學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在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中卻應用較少。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中可以省略冗長的基礎知識鋪墊,將知識傳遞階段調整到課前,課上由教師引領學生共同探究重難點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2課程教學模式路徑探索

    2.1提高中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積極性

    中職學生普遍動手操作能力強,但不愛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4],中職教師經常需要在專業課上穿插講解基礎課的知識來確保教學的完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中職學生偏愛于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5]。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職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傳統教學中學生多在教室學習基礎知識,但教室的學習環境會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而實踐課程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地點,例如在各種實驗室或自然環境中進行,相比之下,這種環境更加符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翻轉課堂將基礎知識的學習以視頻的形式移到了課前,相對于傳統課堂學生可以更自由地選擇學習環境,例如在家或在他們喜歡的地點進行學習。對于學習時間學生也可以自行掌握,自己選擇觀看教學視頻時間,對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回看,對于掌握的部分可以快進處理,自己控制學習深度和進度。此外,學生還可以在學習平臺上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或提出自己的疑惑,當學生體驗過主動探索知識并收獲果實的樂趣后,自然會提高對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

    2.2強化中職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

    加深中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在工作中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練”“講”教學方法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加深中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首先,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前能夠利用網絡,形成對知識內容的初步認識,教師能夠節約講授基礎知識的時間,將授課重點集中于對理論難點和實踐內容的深層探究中,在探究過程中采用“精品例題以練代講”讓學生在練中學、學中練,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其次,在教學環節的最后還能夠利用“費曼學習法”等方法安排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內容進行公開表述,利用知識輸出能夠促進知識輸入的原理,進一步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學”“練”“講”教學方法可以從“課前初步認識”到“課上進階認知”再到“課后完善認知”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內涵。

    3“學”“練”“講”教學方法探索與應用

    3.1探索“學”“練”“講”

    正是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方法,它以翻轉課堂為框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了“精品例題以練代講”和“費曼學習法”,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符合中職學生“喜動不喜靜”的學習特點。“學”“練”“講”教學方法大體流程如圖1所示。“學”“練”“講”教學方法主要由“學”階段、“練”階段、“講”階段三部分組成。1)“學”階段,是知識傳遞的重要環節。主要內容包括:課前用簡短精煉的教學視頻代替教師的課上講解,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先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每組4人為宜,后將錄制好教學視頻放到教學平臺上供學生學習。視頻內容應簡明扼要,每個視頻圍繞一段特定的內容講解即可,這樣做可以讓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范圍之內,符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復習查找時也比較方便。在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后,教學視頻后應附上少許測試題幫助學生及時自我檢測,每個學生先獨立思考作答,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線上討論,總結出最終答案由組長再次上傳。學生課前學習中的情況都能夠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處理,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正。2)“練”階段,是知識內化的重要環節。主要內容包括:在課堂上用概念測試題以練代講,進一步提高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是哈佛大學教授埃里克•馬祖爾(EricMazur)在“同伴教學法”中提出的,其核心是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部分,教師針對每個部分設計概念測試題并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訓練,教師還能夠通過點擊器、電子答題卡等獲得班內學情的及時反饋,從而簡述或跳過學習者已掌握的知識,針對錯誤率高的內容重點講解[6]。測試題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設計,概念測試題難易度要適中,太簡單或太難都會影響學生的討論熱情,在題型設計方面可以考慮運用“蘇格拉底方法”——通過揭示錯誤答案的矛盾之處讓學生達到認同,例如加入一些改錯題、探究題。教師在發放測試題之前應對基礎知識再進行一次概述,目的是帶領學生回顧一遍課前的學習內容并改正學生在“學”階段有可能出現的錯誤理解,并對線上討論時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7]。3)“講”階段,是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的環節。主要包括:利用“費曼學習法”進一步完善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費曼學習法”是理查德•費曼(RichardFeynman)倡導的高效學習法,該方法認為認知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完整敘述出來,如果在教學的最后安排學生將自己學到的內容講給其他人聽,講課學生就會在腦中梳理知識的邏輯、反復推敲自己的語言,嘗試用最簡練的語句將知識表達出來,這一過程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旁聽學生在聽不懂時還會反過來提問從而形成辯論,這一過程也會進一步促進雙方知識內化。由于中職學校班級人數較多且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行錄制微課視頻[8]。學生講述的內容應針對重難點問題,不必將所有地方都講一遍,因此準確地找到本次教學的重難點尤為重要。

    3.2應用

    以“基爾霍夫定律”課程為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第2版)》教材。“基爾霍夫定律”課程為第一章“直流電路”第五節內容,主要講述基爾霍夫第一定律(KCL)和基爾霍夫第二定律(KVL)的規律及其應用,是電學的重點內容。3.2.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包括了解基爾霍夫第一定律(KCL)和基爾霍夫第二定律(KVL)的規律。能力目標包括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研究問題能力。情感目標包括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及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3.2.2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為理解基爾霍夫第一定律(KCL)和基爾霍夫第二定律(KVL)的規律。教學難點為應用基爾霍夫第二定律列獨立方程式。3.2.3主要教學過程。1)“學”階段: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四人。從回顧電位的概念、回顧全電路歐姆定律相關知識、基爾霍夫第一定律內容、基爾霍夫第二定律內容四個方面分別制作教學視頻及相關學習資料,上傳至學習通。學生根據小組時間規定,進行組內互相監督觀看視頻。在每個視頻最后附上若干測試題供學生思考與探究。學生依據對點位的概念、全電路歐姆定律、基爾霍夫第一定律內容、基爾霍夫第二定律四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觀察后臺學生觀看視頻以及相關學習資料次數,判斷學生學習效果。2)“練”階段:教師先在課堂開始階段對理論知識進行概述,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再次學習,排除在課前自學中對知識出現的誤解并強化記憶。后通過基爾霍夫定律在實踐中應用的相關應用測試題進行測試,以練代講。教師將試題上傳到電子答題卡,學生快速閱讀并在電子答題卡上給出答案。了解學生完成的情況,當作答正確率大于70%時,教師針對錯誤問題進行講解后即可進入下一階段,正確率在30%到70%之間時,需要教師對此問題重新講解,并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重新作答。如果正確率低于30%,應重點進行詳細的闡述。3)“講”階段:通過“費曼學習法”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根據學生的答題反饋分析學生的薄弱點并進行強化教學,進而布置學生拍攝微課視頻。以基爾霍夫第二定律(KVL)的應用和教學過程中的高頻錯點為拍攝主題,學生身份翻轉,以教師視角對主題知識進行講解。教師觀察視頻,把握視頻內容正確性、以及學習興趣穩定性。考察視頻可用性,可反饋為下一階段教學積累資料,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質量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4總結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練”“講”教學方法是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特點進行設計的“靶向方法”,符合中職學生“喜動不喜靜”的特點。以長春某職業學校為例,將“學”“練”“講”教學方法應用到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中,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明顯提高,與先前傳統教學有著鮮明的對比,可以顯著地提高中職學校“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的教學質量。

    作者:艾英男 楊樹臣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成人免费视频88|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v|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91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