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的優化能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的優化能力是影響鋼琴音樂作品演奏結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演奏者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強,就能在演奏時把握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和核心情感,通過完美演奏來吸引聽眾的關注進而讓聽眾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這充分說明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的優化能力需要進行專項培養。本文主要從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的綜合概述談起,然后論及其重要性,最后提出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進行優化的策略。
關鍵詞: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
一、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的綜合概述
我們在對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進行研究探討時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鋼琴演奏者在進行演奏活動時所接觸到的具體對象為鋼琴音樂作品,所以在研究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時應該結合具體的作品來進行。我們根據系統論哲學可以知道,音樂作品在創作成功后,其內部元素會以某種形式來進行結合,并且通過各個部分的相互作用來抒發作者的內在情感,有音樂學者提出“音樂作品的內在結構是展現音樂力量的主要手段”,而鋼琴演奏者的音樂結構優化能力則是指的一種對音樂作品內在結構的掌控能力[1]。如果鋼琴演奏者可以對音樂作品的內在結構進行充分掌控,則可以體會到音樂作品內部表達出的情感方式、思維方向以及創作過程等,這些內容并不會在音樂結構中直接獲得體現,而是會蘊藏在音樂作品中的每一個細節中,比如音樂作品中的每一個音、每一個樂句中都會蘊含著創作者的情感和心血,甚至是創作者的生命。除了這些內容外,音樂作品中還會有多種的音樂表現手法,比如在表達作者熱血之情時會通過加快節奏并且音色明亮的方法來進行表現,而作者抒發悲慟之情時,又通常會采用減緩音樂節奏的方法來達到效果。而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則是體現在對音樂作品內部元素的掌控方面,演奏者通過自己的優化整合能力來對音樂作品進行呈現,并且在演奏中要充分考慮到與聽眾之間的情感互動。第二,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還體現在演奏者自身條件上,因為演奏者是演奏活動的主體,如果演奏者不能將自身生理條件、心理結構與音樂作品的結構進行協調統一,那就會影響到最終的演奏效果,所以鋼琴演奏者在演奏時追求的是“異質、同形、同構”的演奏效果。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存在緊密的聯系,比如演奏者在進行演奏時需要通過大腦來對音樂作品進行感悟和體會,而這種感悟和體會又會體現在演奏者的審美活動中,這種互為依存的關系稱之為“異質同構”;鋼琴演奏者不僅負責演奏音樂作品,而且還要承擔對音樂作品進行審美和創新的責任,這就會在演奏活動種形成音樂作品結構與演奏者心理結構的“同形同構”。
二、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的重要性
通過對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的敘述,我們已經明白此項能力在鋼琴演奏活動中的重要性,以下進行具體闡述:
(一)能夠促進演奏者與創作者之間的情感交流
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維過程,這些內容是通過音樂作品中的具體表現手法或者一些細節處理進行體現,演奏者在演奏之前需要對音樂作品進行一定的了解和訓練,如果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并不突出,他可能很難去感受到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容或者即使感受到也只是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次。而具有此項能力的鋼琴演奏者可以在訓練中對創作者的情感進行層層分析,由淺入深的來感受創作者內心的波動和心靈的追求,達到這樣境界的演奏者可以通過演奏來將創作者的音樂情感進行充分地表達,進而完成與創作者之間的情感交流[2]。我們知道一部音樂作品的靈魂所在就是內部情感的流動,如果這一情感不能被充分、飽滿地展示,那這部作品就會失去一半的演奏意義。
(二)能夠促進音樂作品的良性發展
音樂作品在創作時需要注入創作者的心血,尤其是一些優良音樂作品更是飽含著創作人的殷切的追求和對生活的希望,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活動中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演奏能力來完美呈現音樂作品的特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快餐音樂”逐漸進入了音樂作品中,這些作品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創作速度快,其內容并沒有經過多層次的升華和淬煉,導致很多此類音樂作品在內容上比較貧瘠或者一味模仿。演奏者在對這類音樂作品進行演奏時,應該通過自己音樂結構的優化能力來提升這些音樂作品的內容品質,比如有的音樂內容會充斥著悲觀、抑郁甚至是反社會情感,如果演奏者不加以改變進行演奏,那么可能會對聽眾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這與音樂演奏的初衷背道而馳。
(三)能夠增強聽眾與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
音樂作品演奏的最終接受者是廣大聽眾,聽眾對于音樂作品有著自己的判斷和追求,不同的聽眾會對同一部音樂作品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是音樂作品的主色調和主情調是基本不變的,兩者可以與聽眾之間進行一定的情感共鳴,進而讓聽眾對音樂作品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鋼琴演奏者在其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因為鋼琴演奏者是呈現音樂作品的主要對象,其音樂結構優化能力會在音樂呈現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促進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得心應手,而且還能增強聽眾與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
三、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進行提升的策略
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對于音樂作品的呈現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制定出具體的策略來提升演奏者此項能力,以下進行具體闡述:
(一)改革當前音樂教學理念與方式
在目前的音樂教育中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方式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積極的互動,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需要進行積極地改革,比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多元教學方式為主,而且應該注重對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的培養[3]。首先,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樂曲內容,并且要在講授樂曲時要體現出作曲者的思想;其次,教師應該在思維方式的培養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尤其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性思維以及廣闊性思維等,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結構;最后,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融入美育內容,這對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二)注重鋼琴演奏者對音樂結構特點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
通過對音樂教育過程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鋼琴演奏的初學者在進行音樂演奏的學習時,教師在音樂結構方面的引導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可以讓演奏者具備初級的演奏素質。但是在音樂結構的教學中更應該強調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學生快速掌握演奏技巧有著重要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初期建立一個大致的框架,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結構、音樂表達方式等內容進行初級的了解;接著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進行具體地分類,比如有的樂曲在音樂結構和風格上具有明顯的特點,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明確音樂結構的特點,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三)注重鋼琴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培養
鋼琴演奏訓練中應該注重演奏技巧的培養,因為演奏技巧與音樂結構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從上文可以知道,音樂結構對音樂作品的最終展現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實現這一效果的途徑就是提升鋼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教師在對演奏技巧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應該主要以培養演奏者對不同音樂作品的把控能力為主,因為不同的音樂作品在演奏時其演奏速度與節奏會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只是單一以一種類型樂曲為培養手段來進行培養,學生的演奏技巧是很難獲得提升的[4]。這也是鋼琴演奏者要想謀得更好發展必須經過的階段,通過這樣的培養,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就得到持續地提升。
(四)注重演奏過程中音色布局的培養
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形象教育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具體到鋼琴演奏者的培養中時,教師會更加注重音色布局的培養。音色布局與音樂結構之間有著密切地聯系,比如在一部音樂作品中,其音色布局會透露出該部作品在音樂思想以及音樂情感等方面的發展趨向,鋼琴演奏者可以通過音色布局的培養來音樂作品的音樂結構進行細致地了解,這對與提升其音樂結構優化能力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培養過程中應該引入多部曲子為參照對象,通過相互之間的對比來分析每部音樂作品的音色布局,這樣能夠讓學生盡快地了解音色布局的特點以及構造方式。
(五)提升鋼琴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整體把握能力
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的提升意味著可以進一步對具體音樂作品進行整體把握,通過整體把握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和感悟音樂作品中所傳達的音樂情感,進而在演奏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現。但是這種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進行頻繁的訓練和實踐,教師在教學時并不應該對這項能力有太高的要求,而是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實踐過程[5]。鋼琴演奏者在初期的實踐中會遇到多種的困境,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來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嚴謹地分析,進而達到逐步提升的效果。
四、結語
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優化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好來呈現鋼琴音樂作品,進而將音樂作品中創作者的情感內容進行充分展示,這樣可以使聽眾更加深入地融入到音樂作品欣賞中,從而提升聽眾的審美情趣和豐富聽眾的精神生活。我們需要重視對鋼琴演奏者的訓練和培養,通過采取多種措施來促進培養過程的順利進行,進而培養出更多鋼琴演奏的人才與精英。
[參考文獻]
[1]王璐.鋼琴演奏教學中結構感的培養路徑探析[J].藝術研究,2018,01:146-147.
[2]劉慧媛.鋼琴演奏中結構感的培養分析[J].北方音樂,2018,01:142-143.
[3]張宇.鋼琴音樂結構與鋼琴演奏[J].大舞臺,2014,04:97-98.
[4]施忠.試論鋼琴演奏者音樂結構整合能力及其培養[J].鋼琴藝術,2007,03:44-48.
[5]施忠.試論演奏者的音樂結構整合能力在鋼琴演奏活動中的作用(下)[J].鋼琴藝術,2002,08:32-33.
作者:朱冰冰 單位:浙江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