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與策略(4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與策略(4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與策略(4篇)

    第一篇:運用采訪技巧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

    【摘要】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來獲取新聞信息,其中電視新聞就是眾多的渠道之一。對電視新聞來講,如何充分運用采訪技巧來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至關重要,若采訪人員無法有效運用采訪技巧,則會影響電視新聞的質量,從而造成新聞信息的傳播偏差。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利用采訪技巧,來達到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的目的,僅供參考。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訪質量;采訪技巧;信息傳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在快節奏的生產生活當中迫切需要在短時間內獲取高質量的信息內容。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訪環節的順利與否,如何快速地傳播高質量的訊息是其重中之重。因此,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提高采訪質量。但是現如今有相當一部分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在其采訪環節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無法調動被采訪人員接受采訪的興趣,造成不想回答或被動回答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是采訪人員在采訪過程中沒有慎重地、合理地使用采訪技巧。

    一、電視新聞在采訪環節存在一些影響新聞質量的問題

    電視新聞的成功制作,往往需要多個環節,其中采訪是重中之重,盡管電視新聞節目必然會涉及到后期編輯,但是無論后期如何編輯,都需要記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被采訪人接受采訪的積極性,說出實情,這樣所得到的相關資料和視頻才能夠支撐后續的編輯工作,由此不難看出,采訪質量如何會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據大量調查顯示,在我國部分電視臺中,在新聞類節目中所涉及到的采訪資料或采訪影片,其質量都存在一些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在開始采訪之前缺乏方案指導。例如新聞基本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等,在采訪的過程中采訪人員缺乏清晰的思路,提出的問題缺乏針對性,只是明面上一些基本的信息,有時候被采訪人員會因其情緒過于激動而拒絕回答。部分采訪人員沒有養成良好的事前準備習慣,在采訪之前沒有仔細檢查相關設備。如錄音筆、攝像器材是否可以正常運作,其電量是否充足等,一旦這些硬件設備在現場出現問題,僅僅是依靠記者的筆記或腦記,很容易出現失誤,從而降低了新聞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另一方面,采訪人員缺乏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在采訪環節中很容易受周圍因素或被采訪人的影響,提出一些與新聞本身無較大關系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被采訪人回答了,所收集到的信息也無法為本次報道服務。而且采訪人員缺乏必要的采訪技巧,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如采訪人員的提問方向、采訪語氣等,都極有可能引起被采訪人的逆反心理,要么拒絕回答,要么情緒過于激動等,無法真正獲取相關信息。新聞信息若缺乏真實性,那么其價值也將不復存在。

    二、關于電視新聞如何充分利用采訪技巧來提高其采訪質量的具體措施

    1.采訪人員在采訪前應制定采訪方案,并仔細檢查各項硬件設備

    (1)當一個采訪任務下發給采訪人員時,切忌盲目采訪,應該先仔細了解本次采訪任務的基本內容,并對報紙、網絡等其他媒體中的相關報道進行結合,明確其中的關鍵內容。如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并擬定采訪提綱,設計提問思路,避免在提問時“眉毛胡子一把抓”。(2)在將上述工作落實之后,采訪人員應該大致了解被采訪人員的基本信息。例如確定被采訪人在該新聞事件中是何種身份,是受影響人員、旁觀人員,還是當事人等,采訪人員根據被采訪人員不同的身份來設置相應的問題,提高問題的針對性。例如,若是當事人身份,則可以提出“請問事件持續多長時間”、“您滿意這種處理結果嗎”等問題;若是旁觀者身份,則可以提出“您是怎么評價這件事情”、“當初是如何發現這件事的”等問題;若是受影響人,則可以提出“您對國家退休政策有何種看法”、“您是如何看待本小區拆遷的補償問題的”等問題。(3)當采訪問題確定之后,攝像人員可以開始各項準備工作,尤其是為了保證各種采訪設備可以持續運作,要做好檢查工作,如電源插線、電源等。

    2.采訪人員應努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尤其是如何靈活地運用各種采訪技巧的能力

    在制定采訪方案之后,采訪人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選擇和應用相應的采訪技巧,主要的采訪技巧有以下三種:(1)提問與回答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采訪技巧,采訪人員根據事前準備好的采訪大綱,按照上面設置好的問題對被采訪人進行提問,這樣可以抓住整個采訪環節的中心,讓被采訪人在講述事件時有輕重、有主次,極大地避免了“閑談式”的敘說。當然,在提問的過程中,采訪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來確定按照何種方式來進行提問。如按照邏輯性來提問、按照問題先后提問、按照問題嚴重程度來提問,被采訪人員跟著采訪人員的思路一步步回答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受眾對該新聞事件的理解程度。(2)勸服的采訪技巧在采訪過程中,采訪人員應立足于新聞本身,用被采訪人的視角進行思考,盡可能地揣摩被采訪人的心路歷程。此外,采訪人員即便在采訪中遇到不想說、不敢說、不配合的被采訪人員時,也要冷靜、耐心,保證語言平和,在將被采訪人員的情緒穩定下來以后,通過家常的語言來引導他們,從而提高所獲資料的真實性。(3)談話方法的采訪技巧在采訪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被采訪人員,他們會因為不敢在鏡頭前說話、受到威脅等原因而產生激烈的話語。如“不許拍”、“我不知道”、“別問我”等,甚至情節嚴重的會出現砸攝像機、毆打記者等行為。在這種情況下,采訪人員應該靈活運用談話技巧,先與被采訪人員進行交流,然后表示自身的立場,而采訪人員要想真正與被采訪人員架起溝通的橋梁、靈活運用談話技巧,就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根據被采訪對象、被采訪內容的不同來營造合適的采訪氛圍,尤其是要格外重視自身的儀表、話語、語氣等,既要保證語言和態度的平和,做好情緒管理,同時也要對被采訪人的行為舉止給予一定的尊重,切忌被自己的情緒帶動,從而反擊被采訪人員的過分行為和語言。若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諸如破壞設備、毆打記者等行為,應立即報警,尋求幫助。

    結語

    總之,要想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首當其沖的就是要保證采訪質量,而采訪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是否能靈活地運用采訪技巧。因此,相關人員務必要對采訪技巧的靈活運用高度重視。此外,攝像人員為了保證拍攝質量,應該抓拍到與被采訪人員回答的問題相匹配的最終影像,這樣有利于將更真實、更具觀感的電視新聞內容快速地傳遞給受眾。

    參考文獻:

    [1]張麗.如何讓采訪對象打開話匣子——淺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J].新聞與寫作,2014,(1):86-88.

    [2]劉金星.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7):86-86.

    [3]朱莉.當下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采訪技巧的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83.

    [4]楊小莉.關于電視新聞主持采訪技巧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2,(22):99-100.

    [5]郭雪珍.對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采訪技巧的幾點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7):121.

    [6]杜春峰.如何有效運用采訪技巧來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J].采寫編,2016,(5):107-108.

    作者:孫重輝 單位:朝陽廣播電視臺

    第二篇:電視新聞采訪中有效性提問策略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電視新聞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會受網絡新聞媒體的影響,因此,為了促進傳統媒體的穩步發展,應該在保持原本特點的基礎上增強電視新聞采訪提問策略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向受眾傳遞真實的新聞信息,充分發揮電視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本文首先對當前電視新聞采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具體措施以達到提高新聞采訪提問有效性的目的,僅供參考。

    【關鍵詞】電視新聞媒體;采訪;提問策略;有效性

    隨著電視新聞學的深入發展,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電視新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人們可以快速地獲取外界信息。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擴寬了新聞傳播的途徑,網絡媒體也會在不同程度上沖擊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想實現穩步發現,首當其沖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特點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提問策略,通過選擇恰當的內容表達方式和新聞標題,向廣大受眾提供更具真實性的新聞信息,從而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關注度和閱讀量。

    一、電視新聞采訪的特點

    電視新聞采訪具有一定的特點。如記實性、形象性、現場性等等。其中現場性指的是電視新聞采訪人員要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度,一旦出現新聞事件,作為媒體人,應該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新聞現場,并爭取報道資格將新聞真相公之于眾;形象性指的是電視新聞媒體對畫面感的要求非常之高,在新聞拍攝和后期制作的各個方面都要與其形象性思維相吻合。如拍攝選景、拍攝運動程度、拍攝角度等,同時在描述新聞事件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選擇通俗易懂的大眾化語言;記實性指的是電視新聞在報道和拍攝時應針對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人物、環境等,用專業設備將新聞事件真實地記錄下來,還原事件真相。

    二、當前電視新聞采訪中存在的問題

    1.繁多的新聞信息增加了采訪的難度系數

    當前電視新聞媒體采訪的過程中,其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繁多的新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訪難度。隨著逐漸增多的媒體經營者和新聞媒體傳播途徑,新聞的發展既要考慮其專精,也要考慮其覆蓋面,新聞采訪報道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體育、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娛樂、影視等等。現如今在信息時代下,每時每刻都有可能會發生新聞事件,由于電視新聞媒體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在大量的新聞信息中,對問題的追蹤和采訪難以做到精益求精。

    2.缺乏采訪重點,采訪內容枯燥無味

    現如今,隨著電視新聞傳遞方式的逐漸增多,新聞媒體人的準入門檻也逐漸降低,似乎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傳遞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記者對新聞的運用和理解,在采訪中極容易造成隨大流、人云亦云的情況,采訪缺乏重點,千篇一律的新聞往往缺乏新意,此外,在采訪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被迫中斷,在新聞后期制作中只能憑著記者臆想或道聽途說,喪失了新聞的真實性。

    3.采訪缺乏深度,新聞報道有誤

    面對大量的新聞信息,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以量取勝的錯覺。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往往在信息獲取的數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與被采訪者缺乏深入的交流和溝通,新聞的真實性也將不復存在,甚至會存在為了博人眼球而嘩眾取寵的現象,往往一則新聞信息中存在諸多不真實的信息或誤導的信息,長此以往,電視新聞媒體不僅會喪失自身的信譽,而且也流失了部分受眾,難以促進電視新聞媒體的穩定發展。

    三、電視新聞采訪中有效性提問策略

    1.充分的準備工作

    提高電視新聞采訪的有效性就應該做好事前準備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有備無患。在采訪之前,采訪人員應該理清采訪思路。如采訪主題、采訪內容、了解被采訪人的各種信息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開始正式采訪之前,采訪人員應盡可能的與被采訪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其基本概況有所了解,同時營造舒適的談話氛圍,讓被采訪人員放松心情,為后續的采訪奠定基礎。此外,為了采訪的順利進行,采訪人員應該考慮到可能發生在采訪過程中的問題,并事前制定措施,以解決突發情況。

    2.言簡意賅的提問

    在大多數時間下,采訪人員的采訪是在“倉促”的環境下進行的,客觀情況往往不會給予采訪人員充足的時間來完成其既定的采訪綱要,被采訪人會因頻繁接受采訪或時間緊迫等原因,往往在采訪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因此,采訪人員應該在短時間內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地提問,方能讓被采訪人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做出回答,避免因冗長的問題而產生逆反心理。同時,言簡意賅地提問也可以讓記者理清自己的采訪思路,避免出現問題過長而出現遺漏或重復提問的現象。事實上,任何一種單一的采訪都無法滿足新聞的實際需求。因此,采訪人員應該充分結合多種采訪方式,當面對面的采訪方式不奏效時,可以另辟蹊徑選擇諸如背后追蹤、幕后采訪等方式,同時要提高提問方式的靈活性,避免被采訪者出現厭煩同一種提問方式的現象。

    3.控制采訪情緒,把握提問主線

    電視新聞采訪人員在采訪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從而影響整個采訪的順利進行,甚至出現態度強硬、語氣激進等情況,若對被采訪人員的情緒不做任何考慮的話,那么采訪效果也將大打折扣。因此,采訪人員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平等、平和的狀態,與被采訪人員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并把握提問的主線,從而提高所獲新聞信息的有效性。

    4.設計提問思路,牢記提問禁區

    對于采訪人員而言,可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被采訪人員都會有自己的禁區、自己的隱私,一旦采訪人員觸碰到他們不想被世人知道的部分,則采訪將會被迫中止,即便強行采訪,也無法保證采訪的質量。因此,采訪人員要盡可能地了解被采訪人員的性格,尤其是其禁區,并提高提問思路的合理性,循序漸進地提問,避免觸碰被采訪人員的禁區從而影響采訪質量。同時,采訪人員清晰的采訪思路可以引導被采訪人員順著采訪思路回答一系列的問題,降低出現避而不答或模棱兩可的可能性。

    5.換位思考、運用人文情懷

    無論是采訪人員,還是被采訪人員,均有自身的情感,也存在因情緒而引發激進行為的可能性。因此,在采訪時,采訪人員應該換位思考,站在被采訪人員的角度,考慮他們是怎樣看待該新聞事件的,并合理運用人文情懷和情感交流,讓新聞采訪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問一答的模式,尤其是在采訪諸如安全事故中的遇難者家屬時,應考慮到家屬的心理情緒,慎重措辭。

    結語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電視新聞媒體,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而言,其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提高采訪質量,這就要對有效性提問策略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本文的論述,希望可以給予相關人員一定的參考價值,為實現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深入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馬麗莉.談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如何提高提問質量[J].中國科技信息,2011,(9):174,179.

    [2]王立兵.談新聞采訪中提問"方式"的技巧[J].民營科技,2011,(6):125.

    [3]王磊.電視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提問藝術與技巧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0):164.

    [4]喬艷霞.淺談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3(2):95-96.

    [5]王賀秋.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探討[J].科技傳播,2014,(5):33-33,29.

    [6]劉曉霞.小議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技巧[J].新聞知識,2013,(3):111-111,79.

    作者:梅巍巍 單位:朝陽廣播電視臺

    第三篇:電視新聞采訪中有效性提問策略探討

    摘要:網絡媒體的產生和發展,給電視新聞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在新時代,新聞媒體要想穩步發展,就應當在保持以往電視新聞的基礎上,提高電視新聞采訪中提問的有效性,還原新聞的真實性,提升觀眾的認可度。因此,本文主要從新聞采訪的特點以及電視新聞采訪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究如何提高電視新聞采訪的有效性,以期給廣大新聞媒體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訪;有效性;新聞策略

    一、電視新聞采訪的特點

    電視新聞采訪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特點:第一,現場性。現場性往往要求新聞采訪記者對事實新聞具有極高的敏感度,在事件發生之后,能夠快速趕到現場,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第二,形象性。電視新聞追求的通常都是畫面感,要求新聞無論是角度、選景還是編輯,都要符合形象性思維。第三,紀實性。是指電視新聞要針對典型和真實的環境、人物以及事件進行拍攝,盡量更好地還原事件本身。

    二、當前電視新聞采訪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信息繁多,采訪難度加大

    在現實生活中,新聞消息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媒體經營者之間的競爭力也逐漸增強,這使得新聞信息繁多、采訪難度加大成為了當前電視新聞采訪中的主要問題。從新聞發展的角度來說,新聞報道不但需要精益求情,還要求廣闊的范圍。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娛樂、體育等各方面都需要新聞工作者去采訪報道。新聞種類繁多,信息不斷擴大,但新聞工作者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這導致在采訪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二)采訪沒有重點,內容缺乏特點

    除了新聞采訪的難度之外,新聞工作者的采訪沒有重點、內容缺乏特點也是常見的現象。如今,社會上到處都是高端知識分子,很多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理解編排都缺少自身的特點,在采訪過程中很容易隨大流,人云亦云的新聞消息不斷出現。新聞的采訪沒有特點也沒有重點,致使新聞內容往往都是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另外,現實中很多因素都會導致采訪不得不中途停止,而要制作出報道,后期就開始加入傳來的消息或者是主觀臆造,這讓新聞內容也失去了紀實性。

    (三)采訪挖掘不夠,新聞報道有誤

    新聞事件的采訪挖掘不夠,新聞的報道有時也會存在失誤的現象,這也納入了電視新聞采訪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這個大數據、信息量爆炸的社會,大多數的人們都保持著新聞應當以量取勝的態度。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通常都將注意力放在獲取更多的信息上,而忘記如何去與被采訪者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導致新聞的內容失實。更有甚者,不少新聞報道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嘩眾取寵,將很多不是甚至是不存在的消息寫入了新聞報道。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電視新聞不僅失去了觀眾的信任,新聞業也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

    三、提高新聞采訪有效性的提問策略

    (一)控制采訪情緒,把握提問主線

    新聞記者應當在新聞采訪之前就設計好提問主線和提問思路,這是能夠獲取有效新聞內容的關鍵。但是,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很多記者都會因為情緒問題,導致在采訪時頻頻出錯。甚至還有些新聞記者在采訪時因為語氣過于激進,態度也非常強硬,不考慮被采訪者的情緒,導致了采訪的失敗。基于此種情形,新聞記者應當提高電視新聞采訪的有效性,控制在采訪過程中的情緒,尤其是要將自己的心態放在一個平和、冷靜的位置,與被采訪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把握提問的主線,獲得有效的信息。

    (二)設計提問思路,牢記提問禁區

    要想提高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提問的有效性,還要有良好的提問思路,牢記提問的禁區。眾所周知,每個被采訪者都有自己的隱私,這都是不愿被人提起的,甚至是不愿意被世人所知的部分。所以,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盡量去了解被采訪者的性格以及禁區,合理設計提問的思路。最好是做到循序漸進,不要試圖去談及被采訪者的禁區,不要因此而失去了采訪的機會。除此之外,清晰的提問思路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讓被采訪者及時的回答提問,避免出現模棱兩可的回答。

    (三)實現換位思考,多用人文情懷

    被采訪者往往在采訪時都帶有自身的情感,很容易因為情緒問題產生激進行為。為了確保電視新聞采訪的順利進行,新聞記者在采訪時應當多換位思考,體諒被采訪人的不易。只有從被采訪人的角度出發,才能獲得被采訪人的認可。另一方面,就是采訪者在采訪時要多運用人文情懷,多進行情感溝通,不能僅僅是為了工作的需要而進行采訪,這樣只會導致在采訪時毫無情感的流入。尤其是對一些重要事故當中受難者的家屬進行采訪時,更應當注意采訪時家屬的情緒。

    (四)多種采訪方式并用,多元靈活提問

    為了提高電視新聞采訪時提問的有效性,在采訪時還應當多種方式并用,多元靈活的去提問。電視新聞采訪的方式通常有一般式、隱藏式、即興式等。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人們對于新聞的要求往往都非常高。任何一種單一的方式都無法滿足新聞采訪的需要。所以,在采訪時,新聞工作者應當融合多種采訪的方式,通過幕后采訪、背后追蹤等多種方法去獲得答案。并且,提問的方式也應當靈活,避免使被采訪者對單一的提問方式感到厭煩。

    四、結語

    從上文可以得知,電視新聞采訪通常都具有現場性、形象性和紀實性的特點,正是基于這些特點,才需要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去挖掘新聞的真實內容。在現實的采訪中,往往都會存在新聞采訪難度大、新聞內容缺乏特點以及新聞不夠真實等問題。因此,新聞工作者不但要在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還需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方法等。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要理解被采訪者的禁區以及在采訪時的情緒問題,提前設計好提問的思路。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用人文情懷,運用多種采訪方式,多元靈活的去提問等。只有通過這些方式才能提高電視新聞采訪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發展電視新聞事業。

    參考文獻:

    [1]周霞,姚雙喜.淺談商業網站新聞專題特點——以新浪網“兩會”新聞專題為例[J].新聞世界,2014(S2):33.

    [2]姚喜雙,邢欣,郭龍生.電視綜藝訪談節目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究[J].新聞及傳播研究,2013(12):10.

    [3]沈昊翔,吳敏.淺談電視新聞采訪中的有效性提問策略研究[J].科技咨詢(決策管理),2015(8):88-89.

    [4]楊武軒,王立斌.試析電視新聞采訪中提問“方式”的技巧[J].新聞與出版(上),2014(16):108.

    作者:思治春 單位:德宏廣播電視臺

    第四篇: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我們獲取資訊的一個快捷、重要的平臺。當下,網絡媒體的出現為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影響。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如何進行變革,是目前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現狀,探究面對這種情況如何優化廣播電視節目的采訪效果,并提出了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電視;新聞采訪

    在互聯網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采訪面臨一定的挑戰。對于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而言,新聞要具有時效性,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對信息的時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只有充分保證節目的質量,才能有效應對網絡媒體帶來的沖擊。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現狀,提出優化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質量的措施,并提出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依賴攝錄器材

    由于受到新聞的錄制和播放形式的限制,當下的廣播電視新聞采訪過于依賴攝錄器材,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新聞采訪。[1]這主要是因為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客觀地對人物、事物及現場進行記錄和訪談。同時,還要對采訪的視音頻進行高質量的錄制,這些都需要高質量的攝錄設備以及后期制作設備。而一些網絡新媒體平臺可能僅需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現場的采訪拍攝甚至是網絡直播。

    (二)采訪內容不夠深入

    當下,采訪內容不夠深入是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存在的另一重要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廣播電視采訪一味追求新聞的時效性,[2]對于事實的采訪往往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在采制時受欄目時長限制,不能像新媒體那樣多角度全面深入地展開采訪工作。

    (三)傳播速度受到新媒體的沖擊

    在新聞采訪實踐中,傳統媒體記者與新媒體記者可能同時出現在采訪現場,采訪完成后,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還要經過一系列的后期制作、節目編排等環節,并且新聞播出受到節目固定時段的限制。但新媒體隨時可以通過網絡推送最新采制的新聞,甚至在新聞現場就可以同步直播。并且,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表現形式上,從標題到配圖再到語言風格往往運用多種表現形式,顯得更加生動形象。

    二、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優化對策

    (一)深入挖掘新聞線索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從本職工作出發,緊抓新聞線索,挖掘事實真相。要挑選那些能夠引起觀眾興趣,并且有進一步挖掘價值的新聞線索,如關系民生、社會的微博熱搜話題等,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新聞采訪工作的高效開展。

    (二)全面提高記者的隨機應變能力

    在網絡媒體平臺上,人人都是信息的傳輸者,同時也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傳統媒體記者也要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一些技能,在電視新聞采制中結合內容巧妙加入圖表、動畫等表現形式,增強其生動性。在一些不方便利用攝錄設備采制的現場,或者現場已經成為過去式的情況下,可以靈活運用智能手機等先行記錄,或采用一些當事人現場拍攝的第一手畫面以及監控畫面等,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完整、真實、生動。

    (三)利用傳統媒體優勢,體現新聞傳播的真實性

    新媒體雖然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等優勢,但其傳播的信息同時存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情況。近來,網絡謠言四起,一些事件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被不明真相的群眾轉發發酵,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例如,網絡上流傳“螃蟹注膠”“紫菜是廢舊塑料袋做的”等視頻,擾亂了市場秩序。利用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公信力,記者采訪市場監管部門、水產專家等,通過現場實驗、專家解讀以及市場巡查,還原事情真相,消除互聯網上一些不實信息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然,除了新聞記者的不斷努力,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當下年輕人的思維特點和心理特點,開展一系列接地氣的新聞報道,反映大眾的訴求,為受眾呈現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同時,也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如微博、視頻網站等,征集公眾的意見,深入挖掘新聞線索。而要完成這樣的轉變,首先需要廣播電視新聞人轉變工作觀念,懂得運用互聯網思維。其次,在新聞采制過程中,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靈活應對各種采訪。再次,應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促進融合發展。例如,2014年4月4日,接到群眾在運輸途中丟失一箱30余條河豚魚的報警后,浙江省臺州市公安機關在官方網站上“緊急尋找丟失的河豚”的消息,并通過短信、微信、微博等多渠道不斷擴散。與此同時,當地的廣播、電視臺等立即跟進報道,僅兩三個小時緊急尋找河豚魚的信息閱讀量就超過了2000萬,引發全城互動。經過7個小時的頻繁互動以及認真核實摸排,民警終于全部收回丟失的河豚魚,避免了人員誤食造成傷亡。這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動并積極發揮作用的一個成功案例。當前及未來,我們應該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積極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四、結語

    現階段,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存在過度依賴攝錄設備、采訪內容沒有進行實際的深化、傳播速度受到新媒體的沖擊等問題。面對這些情況,廣播電視新聞人要積極轉變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采訪水平,靈活應對各種采訪難題,從整體上提升自己的新聞職業素養。除此之外,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也要積極搭建互聯網平臺,完成節目制作觀念和方式的創新,從而促進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梅.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6(21):127.

    [2]李長生.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6(13):142-143.

    作者:裘潔 單位:臺州廣播電視總臺椒江廣電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网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免费成人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14videosex性欧美成人|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