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相對于其它傳媒而言,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使新聞事件的發展和播出與受眾的收看同時進行,可以將新聞發生的時間與到達受眾的時間差縮減為最小。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如何遵循新聞規律,及時快速播報新聞事件,展現開放的傳播姿態,呈現真實的現場,深度細節挖掘和多維視角,全方位展現新聞事件并與觀眾互動成為了我們當下思考和研究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電視新聞報道從體育新聞報道開始嘗試現場直播,到了20世紀90年代,電視直播方式在重要會議上、體育賽事、文藝演出等領域越來越多的得到運用。但在新聞報道中的廣泛運用要從1997年開始。1997年香港回歸,中央搞了一系列大型現場直播報道,被譽為電視的“直播年”也標志著我們電視新聞語言開始走向現代化。伴隨著媒介競爭的加劇,新聞時效性對于新聞媒體來說無異于是“生存,還是毀滅”的重大問題,現場直播正是電視媒體體現時效性的最佳手段。中國電視直播新聞自1984年初步嘗試到1997年大量推出,直到2003年5月央視開播新聞頻道,是一個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成長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電視新聞直播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電視新聞直播的選材問題。電視新聞現場直播體裁的正確選擇是做好電視新聞的基礎。近幾年來,一些電視臺為了能夠推出新聞直播節目吸引觀眾眼球,動不動就大張旗鼓的對一些不值得進行現場直播的事件進行現場直播報道。這些新聞是計劃之內發生的,普通制作完全可以,但是偏偏要用現場直播做,又或電視臺者對一些只有專業人士才關注的事件進行現場直播報道,結果是觀眾在看新聞直播節目后感到索然無趣,或者是根本看不懂、看不慣。
第二,連線代替現場。我們所說的電視新聞直播是指對事件發生現場和發展進程及時性報道,這種報道應該是圖聲并現的,才能夠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正因為如此,現場直播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但是我們經常在一些新聞節目中看到以“連線”代替“現場”這一怪現象,甚至有人調查統計,以“連線”代替“現場”的比率竟然高達60%以上。
第三,真實性的缺失?,F在我國電視直播節目形式有兩種,一是非固定欄目播出,如突如其來的事件、重大事件發生時將其他節目或欄目中斷進行直播,另一種是固定欄目的直播。在這兩種形式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現象。二是拿以前錄制的消息充當直播新聞,用假信息掩蓋真實的新聞事件現場。這種狀況存在,無法讓電視觀眾了解到完整的事件,或認識到事件的真實,也就失去了現場直播的意義所在。由于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受眾主要是廣大電視受眾,他們希望看到的更多的是反映國計民生的題材,因此題材的選擇要平民化。要側重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報道?,F場直播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性、即時性、參與性,對于題材的選擇要注重這些方面的優勢。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即時性的現場事件圖像和聲音并現的綜合。因此在現場直播時要盡量多的運用“現場報道”結合聲畫。新聞工作者要擺正好心態,不要怕麻煩,想要用固定的畫面照片或者單純的電話連線,去營造出那種現場直播的假象。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靈魂,各媒體應當規范自己的行為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不能以提高收視率或為了達到個人亦或是某個集團的利益而制作失真或者是虛假的現場直播新聞。對于政府來說,也要加大力度嚴懲這種行為,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新聞發展模式和競爭模式。在今天,電視直播報道正走向多現場、多信息流、多表現手段、多終端的綜合運用。在直播狀態下,多個、多種信息流同時進行,構成電視和網絡的交互態勢。在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本質要求是獲得最大限度的傳播,也就是最大限度信息量的傳播。
現場直播是電視新聞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將電視媒介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的表現方式,現場直播不僅僅是技術手段的轉變,更是新聞本質的飛躍。面對互聯網和手機等傳媒新貴,電視新聞想要在未來參與競爭,就必須將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常態化。因此應運而生的,有親和力的,節目更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新聞現場直播的故事化方式就產生并不斷的發展下去。語言包裝得生動性和主持風格的親和力的同時,致力于新聞敘事方式的情節化、故事化,也成為眾多電視媒體新聞創新的重要取向和未來的新聞直播的一個發展方向。
作者:賈璐 單位:旅順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