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報紙、廣播和電視都面臨傳統媒體向新型媒體轉型的沖擊,這一沖擊既帶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面對新型媒體的沖擊,我們要更加深入思考主體意識和受眾意識在廣播電視中的平衡關系,不斷挖掘新的節目創意,在尊重主體意識的前提下為受眾帶來更好的體驗。
一、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特點
1.簡潔性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具有簡潔性這一特點,每日廣播、電視的節目時長是有限的,制作的新聞節目不能將原素材都原封不動地放進節目中,需要通過編輯精心剪輯、修改、編排,才能將最精華的部分呈送給聽眾和觀眾。受眾通過廣播電視,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地了解新聞內容,加大對新聞內容的理解。比如說,《新聞30分》涉及內容較廣泛,內容包含農業、民生、經濟、軍事甚至國際態勢等多方面。為了在短短半小時內將上述內容全部播報完畢,并讓受眾能充分理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會不斷壓縮新聞內容量,將時間控制在指定范圍內,這也就注定這種編輯方式具有簡潔性這一特點。
2.時效性
時效性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融媒體環境下最大的一個特點,新聞之所以“新”,就是因為信息傳達及時、迅速,時效性強。廣播電視新聞的受眾希望可以在最快時間內,接收到主流媒體的最新消息。為了在節目中更好地體現新聞時效性,一旦有了突發事件,廣播電視臺的融媒體中心就會全媒體聯動。采訪部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采制的圖文視頻報道通過線上的方式傳回到編輯部。而新聞素材經編輯審核、修改后,分發至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各個端口。這樣的新聞編輯方式既節省了時間,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也加強了融媒體時代下的全媒體聯動。
3.廣泛性
廣泛性是指信息來源的廣泛性和受眾的廣泛性。傳統媒體報道形式單一,通常是單純在廣播、電視等媒介上報道。融媒體環境下,各類媒體相互影響,形成了一個相對復雜的媒介環境。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大部分采用現場播報的形式,畫面感更強,受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現場情況,直播新聞會吸引更多受眾觀看,受眾范圍也相應擴大。另一方面,融媒體環境下各種信息資源開始共享,信息資源的空間和范圍被拓寬。比如,疫情防控期間,受眾的居家時間變長,而家中的娛樂休閑方式也比較有限。很多人會通過網絡,來接收廣播電視的新聞信息,看到個人比較關注的新聞也會通過網絡轉發的方式分享給其他受眾,進而擴大了受眾群體。
二、融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與發展途徑
1.培養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
以往傳統的新聞編輯思路已經不能滿足公眾更高的精神需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需要不斷轉變自身思維模式,在繼承傳統媒體優點的同時,借助融媒體這一環境,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比如,積極參加融媒體新聞培訓、融媒體技術交流會等活動,融合多種信息資源。改變以往傳統新聞制作中只注重信息搜集和信息傳播的觀念,還要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公眾滿意度。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創新策劃時不能僅以吸引受眾注意力為目的,制造熱點,甚至弄虛作假,錯誤引導輿論,違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真實性原則。
2.轉換新聞媒體主體角色
融媒體迅速發展的當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做好新時代新聞媒體角色和身份的轉換工作。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中,編輯是新聞的主體,公眾只是新聞的受眾,幾乎沒有機會真正參與到新聞中。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公眾也可以對信息發表自己的觀點,公眾參與度提高后,公眾獲取時事熱點的積極性也得到顯著提高。鑒于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增強責任意識,更加有效地引導輿論,充分發揮傳播作用,切實做到為群眾傳播新聞信息。比如,杭州流行音樂電臺FM90.7,非常注重和聽眾的互動,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建立聽友粉絲群等方式,密切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系。聽眾可以通過網絡留下對新聞熱點的看法,而廣播節目編輯會挑選一些正面、積極、有代表性的留言,請主持人在節目中讀出來,達到新聞傳播的良性循環,更好地引導輿論。
3.學會主動“發現”新聞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不應局限于信息搜集和信息傳播工作,而應更多地深入基層,發現更多的熱點新聞,切實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打造更有深度、更有內涵的新聞。比如河南鄭州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充分重視民生新聞,圍繞民生話題進行策劃和播報,及時解決公眾遇到的問題。這種模式的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可以更好地拉近和公眾的距離。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可以效仿這一做法,積極關注基層實事熱點,通過創新的新聞策劃提高公眾的滿意度,更好地滿足公眾精神需求,不斷發現新的“新聞”內容,在融媒體環境下報道、編輯出更優質的新聞。
三、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受眾范圍較廣,其信息具備簡潔性優勢,但是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編輯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受眾需要。融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全新產物,可以更好地配置信息資源,減少人力物力消耗,深化新聞內容,豐富新聞形式。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借助融媒體這一趨勢,將新媒體發展理念融入當前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工作中,為傳統廣播電視新聞注入新活力,推動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艷.融媒體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與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創新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03):155-156.
[2]湯雯琛.試論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途徑與方法[J].傳播力研究,2019,3(15):124.
[3]劉香.融媒體下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語旨意識分析[J].新聞傳播,2019(04):110-111.
作者:仲字陶 王煥珊 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