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攝像質量提升方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逐漸開始對精神文化層面的價值實現進行更高的追求。電視新聞作為精神文化傳播的途徑之一,其創作質量受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直接影響,如拍攝質量不高,則新聞整體質量必然受影響。所以,新聞攝像記者需在保證拍攝真實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拍攝質量,將真實、客觀的新聞畫面呈現在受眾面前。本文結合電視新聞攝像的特點及對電視新聞拍攝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電視新聞;攝像;特征;影響因素;提升方法
電視新聞在傳播中,是通過電視畫面、新聞文字的解讀相配合將新聞傳遞給受眾,其中電視新聞連續畫面的呈現,是通過新聞攝像記者拍攝獲得。電視新聞播放質量受新聞拍攝質量影響,拍攝質量足夠真實、無偏差,就不會影響新聞播放質量,播放內容也會真實呈現。所以,電視新聞拍攝質量如果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則電視新聞創作與播放質量也必然能得到提升。對于電視新聞從業者而言,需重視新聞拍攝質量,但在電視新聞拍攝質量方面,由于拍攝過程中受影響因素較多,因此,在工作中需通過拍攝方法與技巧的提升,使電視新聞攝像質量得到提升,為受眾提供更真實的新聞內容。
1電視新聞攝像的特征
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圖像是新聞的生命。要想制作一檔成功的電視新聞節目,就需要在電視新聞的畫面上下功夫,這要通過提升拍攝質量,對拍攝畫面進行嚴格控制來實現。在電視新聞拍攝中,受新聞內容的影響,新聞拍攝在地點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且與其他電視節目相比,電視新聞具有自身特點。首先,具有較強的現場感。由于新聞具有時效性,在最短時間內,及時將新聞內容呈現在受眾面前是新聞工作的本質。因此,在新聞圖像捕捉時,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新聞事件發生后應及時達到新聞現場進行拍攝,且拍攝中對現場的實際情況應準確進行反映,要做到客觀真實,不能進行藝術修飾,避免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其次,拍攝需具備完整性。因電視新聞拍攝的過程,是針對新聞事件進行記錄,因此不管事件的大與小,均需將完整的事件呈現出來。即便需后期剪輯,也要保證新聞事件的發展脈絡清晰,保留事件發展的順序與完整性;最后,客觀真實性。因電視新聞是針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真實記錄的過程,所以,拍攝中即便新聞畫面質量不佳、畫面連續性較差,也需堅持進行拍攝,以便盡可能的還原事實,避免影響新聞事件的真實性。
2對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
2.1新聞影像的真實性
對于新聞節目而言,真實性是根本,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是通過攝像機采集到的畫面來表現,但新聞傳播影響力的實現,并非由攝像記者的主觀意愿決定。在新聞視頻的拍攝中,需遵循時間、空間及邏輯規律等;同時,也需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新聞拍攝中對真實性無從保證,則新聞拍攝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為保證新聞攝像內容的真實性,新聞攝像記者應在拍攝中追求其攝像內容在時間、空間及邏輯三個方面保持一體,才能滿足新聞真實性要求。在實際攝影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事物發展順序,不能改變事實,不能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2.2無剪輯拍攝的攝像意識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媒介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受眾對電視新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對新聞的即時性要求更高,因而需要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盡可能縮短新聞事件的傳播時間。為確保電視新聞的及時與內容的新鮮,新聞內容拍攝及播放的時間也在不斷進行壓縮。在新聞拍攝視頻的處理方面,也應該加快處理效率。而對新聞攝像記者而言,也需相應提升無編輯拍攝的攝像意識。為使新聞的后期制作效率不斷提升,將新聞內容及時向受眾進行呈現,在拍攝無編輯新聞時,拍攝記者的思維能力必須活躍。在對新聞報道的整體流程掌握與熟悉的基礎上,攝像記者在面對新聞事件時,需了解事件的本質,在拍攝期間注重團隊配合,有計劃地進行拍攝,最終實現無編輯拍攝。讓攝像記者通過最少的時間,將最多的內容呈現出來,同時減少后期編輯工作,這樣就能使電視新聞的畫面質量得到提升。
2.3拍攝技術與技巧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圖像是新聞內容呈現的主要途徑,所以在新聞事件拍攝的過程中,需要攝像記者掌握相應的拍攝技術與技巧。攝影記者在拍攝過程中要交代好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規模等新聞要素,要抓重點、抓全面、抓細節。首先,要保證攝像器材的穩定性。在新聞照片、視頻的拍攝過程中,穩定的畫面能提高新聞呈現的質量,畫面應具有連貫性,避免讓受眾出現疲勞感的跳幀情況出現。所有的拍攝鏡頭畫面在進行跳轉時不能過快,要有足夠的靜止時間,以免給受眾帶來觀感上的不適,同時在畫面播放的過程中,要配合解說將完整的新聞內容呈現在受眾面前;其次,新聞作品需從視覺方面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這一點與影視作品相同。為確保新聞攝影內容具有足夠的吸引力,需要通過清晰的畫面質感、準確的畫面結構等來實現,所以在新聞攝影時,攝影記者必須保持警惕,隨時根據新聞事件的發展做出快速的調整;最后,保證傳輸速率一致,使圖像結構均勻。拍攝速度的不均勻會對后期編輯、電視畫面呈現均有影響,所以在鏡頭轉動過程中需慢速、均速移動,移動速度不宜過快,防止畫面虛實變動。
3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方法
3.1強化無剪輯拍攝意識
電視新聞拍攝質量與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與無剪輯拍攝意識的強化有直接關系。無剪輯拍攝意識的實現,是新聞拍攝記者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的一種能力,是通過不斷的摸索總結出的拍攝技巧與方法,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對拍攝技巧進行的優化與改進。在實現無剪輯拍攝的過程中,新聞攝像記者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攝像準備工作需提前做好。只有在充分的準備工作前提下,新聞攝像質量才能得到提升。如在新聞拍攝前,事先對拍攝計劃進行規劃,同時在進入新聞拍攝現場后,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拍攝計劃靈活進行調整,最終實現拍攝的有序進行。對于新聞事件而言,諸多新聞事件具有突發性,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拍攝期間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新聞關鍵點應緊緊抓住,圍繞新聞的核心內容開展拍攝工作,避免出現拍攝雜亂無章,浪費拍攝資源;其次,做好攝像鏡頭處理。為確保新聞畫面具有良好的完整性與銜接性,必須處理好攝像鏡頭,避免拍攝畫面出現不良情況。對于新聞攝像人員的無剪輯意識培養方面,鏡頭處理是其能力的體現,如鏡頭處理不當,不僅新聞畫面質量不高,還會導致新聞播報的檔次下降,反之則新聞質量會得到整體提升。由于在鏡頭處理過程中并無固定模式,處理比較煩瑣,需根據新聞事件的現場變化隨時進行調整,這就要求新聞攝像記者具備較高的鏡頭處理能力,才能保證新聞拍攝工作的系統性;最后,在鏡頭處理完成后,新聞視頻處理進入到編輯環節,期間攝像人員與編輯人員需加強溝通,對新聞畫面所需呈現的內容及效果進行討論,如存在不妥當或不完美的地方,可通過補拍方式進行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補拍也只能針對部分新聞畫面進行,對于諸多突發事件,都很難進行補拍。因此在突發新聞事件的拍攝中,要以現場畫面為準,避免補拍影響新聞的真實性與時效性。綜上,對于新聞攝像記者而言,需通過自身攝像技術的提升,逐步形成并強化無剪輯拍攝的意識。
3.2掌握熟練的拍攝技術與技巧
對于電視新聞拍攝工作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證拍攝的穩定性,不管是鏡頭的跟進還是推拉均需平穩過度,以保證畫面的質量。在拍攝記者在移動中拍攝時,需根據拍攝需求對攝像機位、鏡頭進行調換,通過拍攝畫面的多角度彌補定點拍攝的不足。在拍攝部分氣勢磅礴的新聞畫面時,還可通過鏡頭的移動、轉換等,構造出恢弘的意境。此外,對于電視新聞節目而言,構圖也是重要因素。在新聞拍攝過程中,需立足于受眾,從受眾觀看、欣賞節目的角度出發合理構圖。因電視畫面構圖具有特殊性,需通過簡潔的構圖來表現出新聞的內容、價值及傳播目的,所以通常需遵循畫面表現和反映出新聞事件的全過程,避免出現一個畫面、多個主題的情況,致使傳播效果受到不良影響。
3.3展現個性特點
電視新聞攝像工作由攝像人員個體來完成,因此所拍攝的畫面會突出攝像人員的個性特點。對于電視新聞攝像記者而言,首先,要具有想象力。需通過對生活的用心體驗、用心觀察,使自身的藝術感悟力、藝術修養提升,想象力也能不斷豐富;其次,對拍攝內容進行合理選擇,運用畫面技巧來合理構圖,配合組織語言,借助色調、光線及線條的運用,增強畫面的質感,突出畫面的內容與個性。
4結語
隨著電視新聞攝像技術的發展,對攝像記者個人綜合素養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總結與學習,才能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及工作能力,不斷積累新聞攝影經驗,進而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的攝像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京.關于電視新聞中攝像技術及技巧的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2):180-181.
[2]顧善榮.淺談影響新聞攝像質量的主要因素[J].傳播力研究,2019,3(21):255.
[3]劉保華.電視新聞節目中攝像技術的應用價值及技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7):157-158.
[4]高元.電視新聞攝像中鏡頭語言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133,135.
[5]洪楷鳴.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如何實現技術、想象、意識一體化[J].西部廣播電視,2018(7):110.
[6]閆勇.新聞攝像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性研究[J].傳媒論壇,2018,1(4):83.
作者:胡柱山 于洋 單位:秦皇島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