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生態下電視新聞轉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產業百花齊放,加速發展,在實現信息優化的過程中,呈現出更具優勢的傳播形態。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互聯網,電視新聞記者在傳播渠道上不斷開拓、積極探索,在推進電視新聞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使傳統媒體能夠突破困境,煥發生機。本文圍繞新媒體生態下的電視新聞轉型的價值意義、存在問題及轉型方式展開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信息化轉型;資源阿
1新媒體生態下的電視新聞轉型面臨的發展契機
1.1采編工作
在龐大的信息網絡中,盡管電視新聞面臨著一定的沖擊,但是在采編播出工作中,電視新聞也衍生出更加完善的技術路徑。在現代通訊產業的推動下,電視新聞借助于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利用4G、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設備和技術的改進下,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電視節目[1]。
1.2播出平臺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的播出路徑已經不僅僅限于對傳統的電視播放平臺,還利用各類新媒體設備平臺,呈現出更多樣的播出形式。傳統的新聞通常只在電視上進行播放,而現在的新聞視頻則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形式進行傳播,削弱了電視新聞在受眾觀看時面臨的時空限制弊端,使電視新聞的播出載體更加豐富、不拘泥于媒介傳輸形式和節目播出時間。
1.3存儲路徑
新媒體技術獲得普及以前,電視新聞的存儲路徑面臨較大的局限性。與紙質媒體一樣,電視新聞視頻的存儲往往只能通過單一的刻錄電腦光盤等模式進行。雖然在一定時間內能夠獲得保存,卻很容易面臨丟失、破損等方面的問題。而現在,電腦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電視新聞的存儲路徑開拓了“數字化空間存儲”路徑。不管有多少電視新聞資源,都可以上傳到媒資系統等虛擬空間中,使電視新聞的保存更快捷便利,視頻存儲的安全性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2新媒體生態下電視新聞轉型面臨的問題
盡管新媒體的助推使電視新聞面臨較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給電視新聞帶來了巨大沖擊。多元化的媒介傳輸形式,使電視新聞面臨更多的競爭,也給自身的技術優化、產業核心帶來了更多挑戰[2]。
2.1電視新聞的互動性有待提高
自從電視媒介創設以來,所具備的傳輸特性都是單方面的。而由多媒體衍生的新媒體則具有極強的互動性,能夠通過網絡將受眾和媒體緊密連接在一起,通過吸取受眾的反饋,增進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時代性和趣味性。但是,電視新聞在這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難以構建線上、線下的互動系統,無法做到與觀眾實時溝通,對電視新聞的轉型升級較為不利。
2.2電視新聞的編采形式較為傳統
新媒體渠道之所以能夠受到人們的歡迎,其形式的靈活性、新穎性和趣味性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就當前的電視新聞報道而言,從央視的《新聞聯播》,到地方臺的新聞聯播,都存在新聞采編形式傳統、報道風格單一等方面的問題。在追求實時高效的今天,電視新聞的編播傳統形式難以滿足時代需求,使電視新聞收視率下降,遜色于新媒體傳播效果。
2.3電視新聞的時效性需要增強
以新媒體中的微信公眾號為例,一條新聞的傳播往往在幾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快”成為新媒體凝聚的強大生命力。而電視新聞長時間以來,一直延續著采訪、制作、審查、播發的流程,導致電視新聞和播出時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尤其是在一些突發新聞報道上,電視新聞的傳輸速度也面臨著發展瓶頸。由此可見,在推進電視新聞轉型的過程中,電視新聞要積極學習網絡新媒體的傳輸速度和模式創新,提高新聞節目的時效性。
3基于新媒體生態下如何推進電視新聞轉型
新媒體視域下,電視新聞轉型升級需要從多方面做起,通過對不同編輯形式之間的有效轉化,使電視新聞在形式上突破常規,達到電視新聞編輯形式的多項融合。
3.1實現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
為推進電視新聞的轉型升級,電視新聞首要的轉型任務就是打破固有的電視機播出模式,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傳輸媒介,實現電視新聞播出形式多樣化。第一,在智能軟件的支持上,積極開辟符合現代受眾需求的數字軟件,通過抖音、微信、APP等多種信息平臺,提高新聞節目的傳輸速度、信息互動和溝通優勢,逐步提升電視新聞的影響力。第二,在電視新聞的優質傳輸上,延續電視新聞節目龐大的受眾群體,鞏固已有的傳播基礎,積極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拓展新的傳播渠道,讓電視新聞能夠加速采用新媒體信息技術,實現新聞節目的多樣化。第三,通過拓展電視新聞傳輸方式,把電視節目延伸到互聯網網頁、手機網頁上,如中央電視臺手機電視CNTV頻道,讓手機用戶和互聯網用戶成為電視新聞的受眾主體。第四,將電視新聞節目根據政治新聞、社會新聞、民生新聞相互分割,建立起微信、微博等新聞客戶集群,實現跨平臺新聞信息,積極傳輸和普及與新聞相關的語言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例如:汕頭電視臺的知名欄目《汕頭新聞》《今日視線》等節目通過多個媒體平臺,實現多重、雙向傳播,使電視新聞傳播能夠沿著更多樣化的傳輸方向發展[3]。
3.2改進電視新聞的編采形式
為了能夠讓電視新聞節目獲得更多收視率,廣大媒體工作者要進一步豐富消息類新聞的編輯形式,在建立新聞嚴肅性和時效性的基礎上,給予不同的編輯形式,使新聞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更貼近百姓的心理訴求和觀看需求。采訪欄目組應深入到新聞現場,尋找和發現新聞事件的細節,向觀眾傳遞新聞現場,對新聞事件的前后歷程、發展歷程及專家解讀,進行全面深入的策劃。通過多樣化的編輯模式,使電視新聞的形式更加多樣,進一步拉近電視新聞和受眾之間的距離。圍繞新聞編輯思路的多樣化,積極提升新聞編輯的美學價值,通過標題、詞語,提高電視新聞的生機和活力。例如:在央視《第一時間》的新聞播報中,節目編輯部門不僅僅加入了多類社會民生新聞,而且還配合新聞評論,體現出了不同形式的新聞風格,搭配了多種漫畫形式,以更加風趣、幽默的新聞細節,使新聞節目能夠呈現出更大的價值,同時,電視新聞可以根據觀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跟蹤報道,以此聚焦觀眾的目光,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信息價值和藝術活力,更好地吸引受眾。
3.3構建電視新聞的多項交流
電視新聞在轉型升級中,要突破時空的局限性,通過云存儲、數字化信息產業路徑,將電視臺和互聯網智能終端結合起來,使越來越多電視新聞節目能夠進入大眾視野。例如:可以通過和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移動終端的合作,開放更多的新聞傳播路徑,打造一個“三屏合一”的新媒體視聽綜合傳播服務平臺,使電視臺能夠擁有合作網絡平臺和移動設備終端。克服電視新聞的時空限制,進一步提高電視新聞的播放便捷程度。在觀眾和電視之間,構建一個多項的互動交流機制。在電視新聞發展過程中,直播技術的融入能夠打破傳統新聞的發展釋義,促使電視新聞實現及時、立體的播報。同時,借助網絡所實行的新聞直播,將會對新聞質量有所提高。為此,媒體工作者應該盡可能提高直播新聞發展成效。將日漸成熟的網絡高科技信息技術,作為電視新聞的重要武器,使新聞直播的普遍化、常態化成為傳統新聞未來的發展趨勢。
3.4借助“全民皆媒”的傳播路徑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充滿未知和新奇,但必須要正視的是,在如今智能手機、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今天,電視新聞將借助新媒體的發展,找到合適的方向,以此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找到適合的發展道路[4]。首先,電視新聞應該改變傳統的新聞采訪路徑,突破常規的跑線記者新聞采訪形式,積極利用新媒體渠道收集新聞信息。其次,信息平臺的建立可以是微信群、微博話題和公眾號留言等,通過對不同信息的刪選,找到新聞的發展源頭,借助現代科技和新媒體平臺為傳統媒體提供及時豐富的信息來源。
4結語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的媒體形態,是獨立于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以外的發展形態。為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實現電視新聞的深度拓展,廣大媒體工作者要積極探究新媒體發展路徑,圍繞電視新聞和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的相互融合,在自身形式上進行多樣的轉變,積極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而更好地實現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優化轉型。
參考文獻:
[1]黃海明.電視新聞的發展問題與未來規劃[J].科技信息,2012(4):148.
[2]周宇甜.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策劃[J].神州(中旬刊),2011(3):49.
[3]王慶.從美學視角看電視新聞及其編輯[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7):24-25.
[4]向延桃.從受眾角度探討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編輯技巧[J].新聞界,2011
作者:林樹強 單位:汕頭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