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動畫角色設計傳統五色觀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傳統五色觀為切入點,對傳統五色觀的色彩理念、美學特征與象征意義進行歸納,并通過對經典動畫角色中色彩的民族性、隱喻性進行剖析,梳理出傳統五色觀與動畫角色設計的關聯性,以及五色觀在動畫角色中的功能性,為動畫角色設計的民族化提供參考。
中國傳統色彩體系承載著我國各時代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彰顯了中國傳統色彩應用的獨特匠心與魅力,五色觀作為中國傳統色彩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傳統色彩體系的精髓所在。動畫是一種強調視聽表現的藝術形式,色彩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將傳統五色觀融入到動畫角色設計當中,對促進中國動畫藝術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五色觀探析
人類對色彩的認知和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在長久的發展演變下,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文化。五色觀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其真正的樹立得益于我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以及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而早期的五色觀念亦受此影響,形成了五色觀最為獨特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五色觀是以青、赤、黃、白、黑單色為基礎,然后逐漸發展完善的復雜色彩觀念。我國的“陰陽五行”學說與中國傳統五色有著密切聯系,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黃。戰國時期的鄒衍提出了“五行生勝”的觀點,這種理論沿用到了五色的關系上,根據顏色的相生相勝原則產生了更多的間色,也賦予了顏色更多的指代意義。兩漢時期董仲舒的思想得以確立,這種以傳統“禮制”為核心的思想為了提升君權,突出了“五行”與“五方”里土居中央的觀點,這高度迎合了統治者中央集權的要求,也凸顯了黃色的正統地位。至此,傳統五色觀在階級、宗教和思想文化的不斷影響下,形成了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內涵寓意。
二、傳統五色觀的象征意義
傳統五色觀體系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深受宗教、階級、哲學、倫理的影響并具有了獨特的象征意義。五色中的白有兩種象征意義,早期白色被佛教大力推崇,《大日經》中有“白者,即是菩提之心”的記載,所以白色有著純潔、空靈、光明的寓意。但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白色又有著衰老、死亡的寓意,如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是用白色象征暮年的老人。五色中的青象征著生機與希望,同時受階級制度文化的影響,青色又被視為底層民眾的顏色。五色中的黑在古時也稱為玄,《考工記》中記載“天謂之玄,玄即黑色”,玄是一種赤黑色,有著悠遠、深奧的意義。五色中的赤也就是紅色,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傳統、最受人喜愛的顏色,在婚禮、節慶等均有所應用,有著吉祥、喜慶、艷麗之意,同時紅色也是古人對火的崇拜,象征著力量與殺戮。五色中的黃象征著廣闊無限的大地,代表著權利、高貴、富有,在五色中黃色有著獨特的地位,受“五行”與“五方”土居中央思想的影響,黃色被寓為皇權的象征,是最正統的顏色,在五色中居于首位。
三、傳統五色觀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的經典動畫作品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都彰顯了中國獨有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內涵,題材方面大量選用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藝術表現手法則與水墨、壁畫、戲曲、剪紙等傳統藝術形式相結合,涌現出許多獨具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而傳統五色觀作為我國傳統色彩文化的精髓,也被巧妙地融入到動畫角色設計當中。
(一)五色觀在中國早期動畫角色中的應用“中國學派”時期創作的《大鬧天宮》是中國動畫的不朽經典,片中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五色觀體系,在角色設計的色彩運用上有著鮮明的民族性、隱喻性和象征性。影片中孫悟空的主色調以黃、紅為主,并以青色為輔,這幾種顏色均來自于傳統五色體系,其中黃色十分醒目。《周禮•考工記》中記載:“天謂之玄,地謂之黃”,意思是地為黃色。黃色在整個五色體系中地位最高,象征著天地間的無上權力,代表了孫悟空以齊天大圣自居,敢于挑戰至高王權的勇氣。紅色在五色體系中象征著火,在孫悟空的設計上用紅色來象征強大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青色被譽為東方之色,在五色體系中象征著生命與希望,自漢代以來,青色被視為底層人民的顏色,孫悟空青色圍巾的設計正是對其代表底層人民并受到壓迫的隱喻。青、紅、黃的色彩搭配,巧妙地把孫悟空出身卑微、力量強大、不屈不撓、勇于挑戰權威的性格特點表現了出來。(圖1)《驕傲的將軍》作為中國早期動畫的代表性作品,其角色設計也吸收了五色體系的觀念。劇中將軍的色彩設定包含了黃、赤、青等顏色,黃色和赤色的運用凸顯了將軍的地位崇高與力量強大。在將軍進入荒廢武藝的階段后,其色彩設定也有了相應的改變,原有的黃、赤兩色明度和純度大大降低,對比度減弱,角色整體更偏向青色,象征著將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力量。(圖2)
(二)五色觀在中國當代動畫角色中的應用現階段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傳播多元化的影響,中國動畫受到了美、日、韓等國動畫產業的沖擊。當代的中國動畫對于傳統五色觀的應用相比早期有了一定差異,不再是只注重對傳統文化觀念的傳承,而是更加注重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的演繹與重構,創作出諸如《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優秀的動畫作品。《大圣歸來》作為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動畫之一,在色彩設計上傳承和創新了傳統五色觀念,又融合了當今主流的色彩形式,對傳統色彩體系的發展和運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影片中大圣的色彩設計與傳統的美猴王配色有聯系但也有區別,影片前期大圣的色彩設定為低明度的黃色和青色,搭配破舊的衣衫,塑造出一個落魄的孫悟空形象,這樣的色彩搭配和服飾設計表現出大圣被封印500年后毫無斗志的思想狀態。影片最后大圣為解救被殘害的江流兒,憑借自己的力量掙破束縛,原本灰暗的天空被五色光束劃破。大圣懸空而立,頭頂羽冠,身披金甲,奪目的紅色披風迎空飛舞,高飽和度的黃、赤兩色在映襯出大圣自信心恢復的同時也傳遞出一種必勝的信念。從大圣色彩設計的變化,可以看出影片對于色彩的運用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色彩對形神的塑造,而是貫穿于整部動畫作品的劇情、主題和情感之中。(圖3)《白蛇:緣起》作為現階段中國動畫蓬勃發展的代表性作品,一改以往講述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而是描繪主人公的前世情緣。影片中將角色的色彩設計和劇情發展相結合,巧妙地將傳統五色觀體系融入其中。片中男主許宣的色彩設計主要是五色中的青,青色在晚唐時期是屬于平民的顏色,同時青對應著五行中的木,這也使青色有了生機與希望的含義,符合該角色的背景設定。許宣的配色整體上偏向于暗青色,明度和純度較低,這樣的色彩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朝廷對底層民眾的壓迫,也為片中民眾與朝廷的沖突埋下了伏筆。女主角小白的色彩設計以五色中的白為主,少量的青為輔,成功塑造出一個溫婉內斂、英姿颯爽的人物形象。以白色為主的設計,一方面象征著主人公小白的純潔與善良,另一方面也暗示著最終的悲劇與死亡。以青色為輔的設計,在協調兩個主角色彩關系的同時,也是對小白樂于幫助底層民眾的人物性格做出的隱喻。影片中男女主角的主要色彩分別是青與白,青色和白色在五行中分別對應著金和木,根據“五行相勝”的觀點,青與白屬于相勝的顏色,這樣的色彩搭配也暗示了許宣與小白終將陰陽兩隔的結局。(圖4)《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為時下最具話題性的中國動畫,在角色設定上完全摒棄了以往既定的人物性格,著重表現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堅定信念以及絕不屈服的精神;在角色色彩設計上充分吸取了傳統五色觀色彩體系,且更加注重對其現代化的演繹與重構。片中兩名主角哪吒和敖丙在色彩設計上分別是赤、黃和白、青。哪吒的赤在五色觀中象征著火,代表著力量、暴躁與殺戮,黃在五色觀中是地位尊貴的象征,這兩種色彩在陰陽五行說中屬于相生的顏色,這樣的搭配既強調了哪吒的力量,同時也表現出了他的身份。敖丙的白在五色觀中象征著純潔與空明,這樣的設計符合其靈珠轉世的身份和人物性格,青在五色觀中代表生機與希望,在此青色的運用也是對敖丙身負龍族希望和帶給哪吒生機的隱喻。在傳統五色體系中,青與白的顏色搭配具有很強的沖突性,在五行學說中青與白所對應的金與木更是相勝的兩種屬性,然而這樣的色彩搭配卻巧妙地暗示出敖丙所要面臨的使命與自我意識的強烈沖突。(圖5)
四、結語
中國傳統的五色觀色彩體系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現今新時代的文化語境下,將五色觀色彩體系融入到動畫角色設計當中,已不再是單純照搬傳統五色觀色彩,而是汲取其中有益于動畫創作的精髓并推陳出新。只有將傳統五色觀的美學特色、文化內涵和隱喻意義合理地運用到動畫角色設計中,才能創造出既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當代審美特征和趨向的動畫作品。
參考文獻:
[1]程瑤.略論中華傳統“五色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3):181-182.
[2]余雯蔚.五色觀與中國傳統用色現象[J].藝術百家,2007(5):138-140.
[3]谷子期.淺析五色觀對中國早期動畫色彩的影響[J].戲曲之家,2018(20):143.
[4]馬子凌.動畫角色設計中的色彩表達[J].設計,2018(9):37-39.
[5]姜澄清.中國色彩[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3:123-146.
作者:王磊 王偉 彭月橙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